原標題: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生職業生涯規劃分析
提要:隨著職業市場競爭的不斷升溫,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在自己一生中至關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武漢高校為例,主要運用問卷調查法,統計分析人力資源專業本科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并給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職業生涯規劃;人職匹配
現今,職業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上大學不等于會找到一份好工作,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生如果能夠科學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讓自己的學習更有計劃性和目的性,就能夠獲得更多成功的機會??茖W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夠充分顯示出自己的優勢,在選擇自己感興趣又適合自己的職業時自然就能夠脫穎而出。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怎樣才能夠做好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目前,很多省市的教育部門都通過各種途徑鼓勵高校學生參與相關的職業生涯規劃比賽,高校也積極響應號召,通過課堂教學、社團活動等積極開展與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的活動,以此提高大家對職業生涯規劃的關注。在此趨勢下,更多的大學生甚至是普通工作者都將通過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學習從中受益。職業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施展抱負的基礎、成就自我的途徑。而對于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生來說,當選擇了這個專業的第一天起,就意味著即將和職業生涯規劃產生千絲萬縷的關系。但是,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如何,且該如何引導大學生做好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將以武漢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為例,對其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進行實證研究。
一、研究方法
(一)調查對象及方法。
我們選擇了隨機抽樣的調查方法,調查對象主要是在校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生,調查數據的主要來源是湖北大學商學院,共回收有效數據 83 份(發放問卷100 份);回收來自于武漢科技大學的有效數據35 份(發放問卷 50 份);來自于江漢大學文理學院有效數據32 份(發放數據50 份)。網上回收來自于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和湖北經濟學院等學校的有效數據 23 份。我們于 2014年 3月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紙質調查問卷200 份,回收150份,網上回收問卷 23 份,共計173 份。
(二)調查問卷的設計
1、研究變量的選擇。選取的研究變量是否合適會影響調查的成敗,通過查閱相關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問題的文獻資料,咨詢一些職業生涯規劃經驗比較豐富的同學、老師、專家,將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問題的調查確定為自我認知、職業規劃認知、職業生涯規劃方式和職業期望 4個方面。
自我認知方面主要是通過對人力資源本科生對自我個性、能力特長、優勢劣勢、喜歡職業等方面的認知現狀來了解其對自我的認知程度。最終問卷對自我認知部分設計了6 個測試題目,詳見下文分析。職業規劃認知部分主要是了解大學生對自我職業生涯的認知和規劃進程,共涉及是否進行過職業規劃、是否了解未來 3~5 年的規劃等 5個測試題目。職業生涯規劃方式主要是通過了解自己的方式、是否進行過職業測評等5 個問題進行,試圖了解人力資源本科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主要方式。職業期望方面,我們主要是考察調查對象對就業前景和理想職業的期望,以和現實狀況進行對比,找出應對策略,本部分共設計 5個測試題目。
2、預調查。預調查是指為了發現調查問卷的結構、邏輯等問題,避免浪費不必要的人力、財力,我們先使用設計好的問卷在小范圍內進行調查,然后對這部分數據進行分析,找出問題,以便對問卷的不完善之處進行修改,從而制定出正式的調查問卷。
根據所選取的變量完成問卷設計后,我們開展了預調查。預調查在湖北大學進行,我們共收到了 50 份數據,根據預調查反饋的結果,我們發現了問卷存在的不足及可能引起歧義的選項,并予以修改,最終形成完善的調查問卷。下文是正式調查后我們對整體的調查進行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三)調查問卷的檢驗
1、信度分析。通過SPSS19.0 分析,量表總體Cronbach'sAlpha 系數的值為0.744,其他各個維度下的Cronbach's Alpha系數的值都大于 0.7,這說明各個維度的測量問項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數據信度較高,各個問項的信度能夠接受。
2、效度分析。通過SPSS19.0 分析,KMO 值為0.758,Bartlett的球形度檢驗值為 817.348,p 值為0,表明測試問題適合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各個問項在相關聯的因子上的載荷均大于0.5,因子的累計方差比為 64.875%,說明此量表的結構效度較優。
二、研究現狀描述性分析
(一)自我認知部分。通過分析,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生覺得對自我個性十分了解的占受訪對象的 49.1%,有點了解的占 43.4%,不太了解的占7.5%,不到一成,覺得對自己不了解的為 0%.而對于自我能力特長,覺得十分了解的占30.1%,有點了解的占 52%,不太了解的占17.9%,不了解的為0%.覺得對自己的優勢劣勢十分了解的占 38.2%,有點了解的占49.1%,不太了解的占 12.7%,完全不了解的占0%.這說明絕大多數人覺得對自己基本情況有一定的了解,幾乎沒有人認為不了解自己。對于是否了解自己中意的職業方面,覺得自己有點了解和有點不了解的受訪對象分別占到了 37%和31.2%,相差不大,也有 2.3%的人認為對此方面完全不了解。與此對應,對自己職業傾向、價值觀和能力以及自己適合的職業,認為有點了解和不太了解的比例大致持平,占到三到四成。
根據帕森斯特質因素理論,僅僅了解自己還不足夠,還必須對工作有一定的了解,這樣才能夠在選擇工作和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真正做到人職匹配。
(二)職業規劃認知部分。超過半數的調查對象認為,在求職過程中明確清晰的職業規劃很重要,50.3%的人認為職業規劃非常重要,43.4%的人認為職業規劃比較重要,只有6.4%的人認為職業規劃不重要。超過90%的人都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過規劃,只是規劃程度不一。對自己職業生涯進行過非常清晰的規劃的人有 5.2%,不到一成;進行過比較清晰規劃的人有37%;雖然進行過規劃,但是只是粗略規劃的占到了一半,有52.6%,完全沒有規劃的人和有非常清晰規劃的人持平,均為5.2%.
綜合以上數據,超過九成的人認為職業規劃很重要,且都進行過一定程度的職業規劃,這說明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大學生對職業規劃的認知還是比較清晰的。
(三)職業生涯規劃方式部分。大多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大學生了解自己的方式都是自己的體會或者別人的評價,這兩種方式占到了 72.3%.其中,以自己的體會了解自己的所占比例最大,為 37%,別人的評價比例其次,為35.3%,通過免費簡單的測試了解自己的為 14.5%,而通過專業機構提供的測評來了解自己的只有 13.3%.以上數據說明,大多數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生雖然覺得對自己的個性、優勢劣勢等很了解,但是他們了解自己的方式超過八成是來自于自己的體會、別人的評價和免費簡單測試等非專業途徑,真正通過專業機構提供的測試來了解自己的不到兩成。
超過半數的調查對象喜歡的職業咨詢的方式為面對面咨詢,也有 30.6%的人喜歡網絡在線咨詢,只有9.3%的人喜歡電話咨詢和其他方式。
(四)職業期望部分。在就業時,半數左右的人力資源專業本科生看重職業發展空間,其次 25.4%的人看重工資福利待遇,19.7%的人看重企業文化,4.6%的人看重企業知名度。76.9%的調查對象表示自己現在和未來理想職業存在一定的差距,11%的人認為差距很大,65.9%的人認為差距有點大。認為自己和未來理想職業沒有差距的人只有 0.6%,認為差距不大的人也只有 22.5%.相對應的,37.6%的受訪對象對自己未來的就業前景持有不太樂觀的態度,有 5.8%的人覺得悲觀,而13.3%的人表示不確定,43.3%的人持樂觀態度。
結論:人力資源專業大學生對自我認知,比如個性、能力特長和優勢劣勢等有較為清晰的認知,也明確知道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并通過相關職業咨詢方式進行過一定程度的職業生涯規劃,他們也對未來就業的企業有一定不同的期望。但是,超過半數的大學生覺得自己和未來理想的職業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從而對未來的就業前景持有不樂觀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