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以來,高校擴招使得大學生數量與日俱增,就業壓力也不斷上升。因此,很多大學本科畢業生為了規避就業風險,獲得長遠發展選擇了繼續讀研,這種選擇上的傾向性,使研究生不再是社會的稀缺資源,也不再是用人單位的寵兒,特別是面對研究生質量的參差不齊,直接影響到研究生的就業質量。根據有關調查報告指出,近年來在很多地區,研究生就業率普遍低于本科生。更有調查顯示,2013屆碩士畢業生的求職壓力已超過本科生[1].面對如此激烈的就業環境,大部分研究生在讀期間仍然沒有對自己的未來做出一個明確的職業規劃,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以至在畢業擇業時不能迅速準確地為自己的職業定位。研究生階段是豐富知識和提高能力的重要時機,若能在此階段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明確規劃,并為之奮斗,就一定會取得積極的效果。但部分研究生只注重知識的學習,缺乏對職業認知和規劃方面的了解。我們應該意識到,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對研究生未來的順利就業有著重要的作用。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較為廣泛的概念,包括擇業規劃和調整職業規劃兩部分,本文所說的職業生涯規劃單指研究生的擇業規劃,即研究生在對自己有明確的認知之后,根據社會的主客觀因素,對自己未來的職業選擇和方向做出一個明確的目標設定,并為實現這一目標而不斷努力,直至最后實現這一目標。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不僅可以幫助大學生在畢業時迅速定位自己喜歡的工作,更能幫助大學生更好的認識自己。
一、研究生職業生涯規劃研究現狀
國內很多學者都對研究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和影響因素做過研究和分析。班蘭美等通過采用分發調查問卷的方法,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得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總體水平良好,且受到個人、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因素的綜合影響[2].王麗在其一篇論文中分析了研究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和意義,并從知識、決定、執行三個層面闡述了作為個體在生涯規劃中所要考慮的因素[3].彭月濤通過對自我評價、人際交往、適應能力、目標內外動機、職業世界知識、目標定位及修正反饋等維度的調查,發現當前研究生職業生涯規劃總體處于中等水平,在不同性別、不同年級、是否做過兼職等方面對職業生涯規劃有顯著差異,而在是否擔任學生干部這一方面并沒顯著差異[4].李軍認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普遍存在缺乏自我認知、職業認知和社會認知[5].除了個人原因外,薛云云認為,我國高校專門為研究生提供職業生涯規劃服務甚少,僅在求職季提供部分就業指導與服務,對研究生職業規劃和生涯發展的幫助非常有限[6].
近年來研究生招生人數雖然一直增加,但就業率并沒有與人數的增長成正比,這與研究生缺乏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分不開的。劉進指出,某高校碩士畢業生的就業率在2007年以后是下降的[7].有學者在一份調研中也發現,有高達31%的學生在被問及“我積極制訂職業生涯規劃”時選擇了“非常不符合”[8].
根據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2009年在各學歷層次中就業率降幅最大的是碩士研究生?!?01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壓力調查報告》也顯示,碩士研究生的就業壓力明顯高于其他學歷層次[9].這一群體中很大一部分學生自我定位不清楚,對當前的就業形勢及應對就業壓力的方式比較悲觀。
從上述研究中可以發現,當前我國碩士研究生在讀期間,部分研究生都能為自己的未來制定一份職業生涯規劃,不論這份規劃的內容是否充實以及最后起到的作用有多少,但說明研究生作為一個獨立、有鮮明個性、思想的成年人,能開始準確地認識自己,并為自己的未來謀劃,但仍不乏很大一部分學生未能對自己清晰定位,對就業持消極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