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人民幣升值的背景
二、人民幣適度升值的有利影響
三、人民幣升值的不利影響
四、如何應對人民幣升值
參考文獻
前言
人民幣升值的趨勢是不可避免的,加快了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的進程,它有利有弊,但是利多于弊。人民幣的升值對我國進出口、對外引資、外債償還等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學習研究這一點既能為相關方面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使人們對可能發生的不利影響及時做好應對準備,盡可能地減少損失。同時也能豐富后來的學者進行這方面研究的資料。近年來人們幣匯率受到國內外的高度關注。文章以人民幣升值背景為開端,通過剖析當前人民幣匯率升值對我國經濟各層面的影響,總結出我國政府應對的策略,并就此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匯率;人民幣升值;正面影響;負面影響
一、人民幣升值的背景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我國頂住壓力保持人民幣不貶值,被世界各國稱贊。2003年,我國面臨著同樣巨大甚至更難抵御的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國際壓力,這次不同的是,先是日本財務相在七國財長會議上提出類似于1985年針對日元的“廣場協議”那樣的文件,要求人民幣升值。隨后美國財政部長斯諾也表示人民幣應該升值。而由于美元走低,歐洲和東亞一些國家擔心我國出口商品的競爭沖擊,也要求人民幣升值的行列。國際上出現了一股強大的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勢力。
在政府維持的固定匯率制度下,盡管匯率能在長時間內保持穩定,但其潛在的炒作空間卻在不斷擴大。一旦因客觀情況的改變使這一制度難以維持,大量國際市場上投機性基金等游資的攻擊,將以一種極具破壞性的方式釋放這一獲利空間,從而給一國貨幣制度帶來災難性后果。
二、人民幣適度升值的有利影響
(一)促進我國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調整
從宏觀國民經濟結構角度看,人民幣升值從長期來看將有利于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我國進出口產品結構嚴重不匹配,出口產品居于前列的紡織品、農產品和機電產品附加值較低,人民幣升值會降低這些行業的價格競爭優勢。
人民幣升值在客觀上可以長期促進我國通過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產業優化我國經濟結構。當貨幣升值后,資本就會尋找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業進行投資,使這些產業有更多的資金進行技術創新改革,增加其國際市場競爭力。
(二)優化出口貿易結構、擴大內需,有助于我國形成穩定的經濟增長趨勢
在世界市場上,我國產品價廉物美。一旦人民幣匯率的上升,對我國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造成一定的傷害。但是從長遠來看,人民幣升值將激勵出口企業更多地依靠技術進步和提高附加價值,一些只靠低成本競爭,技術含量低,高污染、高耗能的企業會被擠出市場,從而改善我國出口結構,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促使企業轉變經營機制,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我國企業長期以低價格占領國際市場的做法,實際是自相殺價競爭的結果。人民幣升值后,企業要想在國際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必須降低采購生產資料的價格或提高管理方式來壓縮生產成本。而壓縮生產成本的空間并不大,因此,企業必須從自身管理經營入手,提高生產率和科技含量,提高質量,以增強競爭能力。
(四)平衡、緩解各國的貿易矛盾,為以后進行深層次的貿易往來打下堅實而良好的基礎 ,隨著此次對人民幣匯率體制的改革調整,我國的出口產品在生產成本和國際價格上必然被迫提升,人民幣升值雖然不能解決中美貿易巨大的差額問題,但也會間接起到緩解與美國、日本等主要貿易伙伴國在低價反傾銷上的貿易摩擦。
(五)提高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使我國貨幣當局更好地運用貨幣政策增強宏觀經濟調控的能力 ,面對經濟“過熱”的局勢,我國政府實行了“穩健的”(實際上是緊縮性的)貨幣政策。與此同時,面對外匯源源不斷的流入,央行又不得不被動地發行大量的基礎貨幣,而基礎貨幣的過度發行必然會帶來通貨膨脹的壓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人民幣的升值使得我國這種被動性的貨幣發行數量減少,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得到了一定的保證。
(六)本幣升值將增強人民幣的支付能力,提高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
三、人民幣升值的不利影響
(一)不利于出口和引進外資
原來10億美元能從我國買到的商品,人民幣升值后,買相同質量和數量的商品,外國進口商就要多付出幾百萬美元甚至更多才買得到了。外商在投資前肯定需要權衡得失。
(二)可能加劇我國的資本外流
人民幣升值,會使原來需10億美元在境外所能完成的投資,升值后會少用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美元就能完成了,因此必然會加速資本外流。
(三)使我國巨額外匯儲備面臨縮水的可能
目前,我國的外匯儲備已經超越日本,居世界第一。充足的外匯儲備是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對外開放水平日益提高的重要標志,也是我們促進國內經濟發展,參與對外經濟活動的有力保證。然而,一旦人民幣升值,我國巨額外匯儲備即面臨縮水的可能。
四、如何應對人民幣升值
(一)匯率調整必須堅持獨立自主、循序漸進的原則 經濟基本面的調整往往是緩慢漸進的過程,與此相對應,匯率的調整也應當采取緩慢漸進的形式。漸進式調整風險小,也最有效率。
(二)以應對升值壓力為契機,調整我們的出口結構和產業結構 那些低附加值的特別是以嚴重消耗資源和破壞環境為代價的出口商品,我們可以逐步放棄;并以此為契機,加快調整出口結構,進而優化產業結構,增強生產企業和外貿企業的競爭力。
(三)在實現內外均衡目標時,應堅持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要通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搭配,既控制貨幣供給,抑制通脹,又保持對內需和外需的適當刺激,防止經濟的大起大落。在遇到來自國外巨大的升值壓力和國內房市、股市偏熱時,更需要向外界傳遞堅決維護貨幣政策獨立性的明確信號,絕不能使貨幣政策附屬于匯率政策。
(四)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擴大內需,防止泡沫經濟 在調整匯率同時放松外匯管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本幣升值壓力。另外,必須有效擴大內需,正確引導投資流向,防止本幣升值后的盲目投資和產業空洞化現象,尤其要防止泡沫資產和泡沫經濟。匯率政策只有與其他擴張需求的政策合理搭配,才能保證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
(五)健全和完善外匯市場 首先,增加市場交易主體,推廣大額代理交易。 其次,增加外匯市場交易品種。 另外還要逐步放寬外匯管制五、結論面對人民幣的升值,相信我國政府能夠制定出合理的實施方案和應對措施,積極穩妥地推進人民幣匯率改革,并引導企業加強結構調整,平穩度過改革調整期。企業也能積極推進結構調整步伐,轉換經營機制,提高應對匯率變動的能力。堅信我國的匯率 制度改革將使我們更加適應日益復雜的國際經濟形勢,使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俞永定.消除人民幣升值恐懼,實現向經濟平衡發展的過渡[J].國際經濟評論,2006\\(8\\).
2、王元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完善[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5\\(3\\).
3、吳念魯.金融熱點探析:形勢、匯率、調控、股改及其他[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5.
4、劉陽.均衡匯率與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M].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