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之于一個國家,一座城市,是最基本的發展動力,是城市化進程中最原始的動力支撐?;厮輾v史,我國曾一度引領世界文明,但當外國的洋槍洋炮進入中國后,我們的文明不再是我們的驕傲,幸而19世紀的一場洋務運動喚醒了民眾的意識,“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使我國民族工業紛紛崛起。
轉眼間,幾個世紀過去了,洋務運動早被歷史塵封,但它所倡導的工業興國,卻成了今天國家、城市發展的一個支點。工業強省、工業強市、工業強縣已經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成都,就是一座正在行動的城市,繼2006年創造了工業增加值增幅達到25.6%的成績后,今年又提出了工業增加值增長目標達到21%的目標。
脫胎換骨的五年
4月14日是周末,成都發動機公司的王寧科長還坐在電腦面前飛快地敲著鍵盤,嘴里不時哼著小調。因為今年一季度的工作完結了,二季度的工作剛開始,王寧要做一個總結,同時寫一個計劃?!艾F在,讓我每天上班我都愿意,公司效益好了,員工的積極性高,我也跟著高興,哪怕再苦再累我都愿意?!蓖鯇帩M臉笑容地對記者說,“今天我老婆、孩子去植物園了,原本我也是要去的,但想到公司還有一點事情沒有做完,我就過來加班?!?
成都發動機公司是在政府的號召下,首批響應東調的企業,該公司黨委書記景濟南告訴記者,在上世紀90年代企業最困難的時候,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超過了90%,發不出工資。通過東調,企業在新都建設了1200畝的新廠區,還實施了技術改造,引進了4條民用發動機生產線,今年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到2010年有望達到20億元。
“剛聽說公司要搬到新都那么遠時,我們很多人都不能接受,生活問題、孩子的教育問題成了麻煩事,但是沒有辦法,要響應號召嘛,現在看來,搬到新都反而成了一個轉折點,公司活了,大家的干勁足了,大伙的腰包也鼓了?!背啥及l動機公司崔主任笑著說。
據成都市經濟委員會主任戴曉明介紹,以往成都市東郊企業大多是傳統的老工業企業,產業配套水平不高,優勢產業不突出,工業集中發展區承載能力不強,項目推進中資金、能源、物流等瓶頸制約突出,其整體經濟實力有待加強。要改變現狀,調整產業布局尤為重要。只有這樣才能全盤盤活東郊老工業企業。
基于這樣的情況,2001年8月,市委市政府做出了用5-10年時間實施東郊工業區結構調整的重大戰略決策。到2005年6月底,共確定了12批160戶規模以上企業實施搬遷改造,涉及總資產300多億元,工業用地近1.5萬畝。到今年底,東調企業累計完成新廠建設投資160億元。已有129戶企業新廠竣工投產或完成結構調整,占160戶企業的81%,累計實現土地處置的企業達到132戶,占160戶企業的82.5%,累計處置土地9000多畝。
結構調整可謂是成都工業史上一次大手筆運作,不僅盤活了320多億元的工業存量資產,也讓一些瀕臨破產的企業起死回生。30萬職工實現了轉移安置?!鞍徇w使企業結構達到最優,并對原來企業進行了全方位改造?!贝鲿悦髡f。
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國有工業企業的改革任務,累計實現兼并企業301戶,破產企業172戶,改制企業1306戶,30余萬職工得到轉移安置,許多虧損國企脫胎換骨,重塑昔日輝煌,成都工業發展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沒有東調,就沒有企業重生?!睋私?,目前東郊搬遷的企業全部盤活。
集群效應逐漸顯現
“目前制約企業發展的主要難題有幾個:土地、人才、資金。而土地又是困擾企業發展進程中的重要難題。拿名揚家具來說,先后搬了3次家,自從搬到雙流九江鎮后,相關部門又要求2年內必須拆遷,我們又要搬家。往哪兒搬,我們想好了,到園區,到政府規劃的合法園區才放心,我認為,企業入駐園區才沒有后顧之憂?!?成都市名揚家具楊總說。
據了解,2006年底,《成都家具產業集群發展規劃》正式出臺。根據該規劃,成都將投資約100多億元人民幣,大力推進家具產業集群集約發展,在空間布局上形成“一市一展三聚集地”的“113”發展格局,到2010年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家具產業集群,產值達到350億元以上。其“113” 格局具體內容包括:形成一個與家具產業發展匹配的專業批發市場和展示銷售中心;樹立一個具有影響力的成都國際家具展覽會,推進成都“新繁、崇州、彭州三個家具產業聚集地”發展。通過合理布局,實現成都家具產業跨區域的集群式發展。
“成都家具產業集群發展規劃的目標是,力爭在成都形成家具企業實力強、產品質量高、配套體系優、市場份額多、外向程度大的新格局?!背啥际挟a業促進辦主任冷知用告訴記者。
家具產業集群是成都市目前已經形成了五大產業集群之一,它的出現受到了行業人士的一致好評。正如成都市名揚家具公司的楊總所說的那樣,家具工業園和家具產業集群的出現解決了很多企業的后顧之憂。成都市委、市政府根據成都市工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將引導產業聚集作為成都市加快工業發展的重要方法。
“如果說工業領域發展以具體的技術升級為依托,那么一個城市的工業進步則必須以整體規模的擴大為基礎。只有將分散的企業集中起來,才能節約人力物力資源、促進相互的競爭合作和技術進步,形成規模效應;才能減少環境污染、方便市民生活,使城市的規劃更為齊整。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建立工業集群確實是加快城市建設的可行之道。 ”戴曉明這樣告訴記者。
目前,成都市已形成了五大產業集群以英特爾、中芯國際等重點項目為龍頭打造的集成電路集群;以拉法基、亞東水泥等重點企業引進深加工項目打造的建材產業集群;以成都一汽、四川豐田等項目推進整車及汽車零部件業發展打造的汽車產業集群;以青羊區、龍泉驛區的航空航天項目為依托打造的原配件電子機械產業集群;以武侯鞋業、新都家具為依托打造的制鞋、家具產業集群。
產業園區中簡單的企業集中不等于產業集中,也不等于產業集群。僅有規模是遠遠不夠的,從布局區域化、聯動市場化,再到協作社會化,才能走好集群化發展的道路。
目前,成都已經建立起21個特色工業園區,對工業資源進行了合理整合?!?007年,成都將繼續完善工業園區的規劃,提高政府對工業園區的服務,充分發揮聚集作用?!贝鲿悦髡f。
構建工業發展新格局
“我們正在搜集資料,將對全市工業集中發展區以及重點工業鎮(點)的工業布局規劃進行修編!”成都市開發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作為工業發展最重要的載體工業集中發展區以及重點工業鎮(點),此次進行修編的內容將主要包括園區內的產業布局和空間布局等。
“目的就是要明確各個工業集中發展區的主導產業,避免惡性競爭!”戴曉明介紹說。據了解,在這之前出臺的成都市工業發展布局規劃綱要,只是按照統計口徑的大類來進行分類的。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比如原來某工業集中發展區定位的是食品加工,那么究竟是肉類食品加工還是果蔬類食品加工,是肉食品粗加工還是深加工,這樣各個工業集中發展區在產業定位上就比較容易混淆或者趨同。新的工業布局規劃可以讓工業集中發展區集中力量重點發展自己的主導產業,從而形成錯位競爭,也是全市工業產業規范化、有序發展。
據工作人員介紹說,根據目前的設想,他們計劃按照統計口徑分列的137個小類,來確定各個工業集中發展區和工業重點鎮(點)的主導產業,上報的重點支持的行業類別也不得超過4個。
根據目前成都市初步確定的“十一五”發展目標,到2010年,工業增加值達到1600億元,年均增長16%以上,占GDP比重超過4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1500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工業發展年均增幅位居中西部城市首位。
堅持科學發展觀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加快發展電子信息、機械(含汽車)、醫藥、食品(含煙草)四大主導產業,壯大冶金建材產業,培育石油化工產業,形成產業優勢突出、空間布局優化、結構合理、自主創新能力強、集群式發展、集約型增長的工業發展新格局這是成都市委、市政府根據成都的情況制定的發展政策?!耙粋€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現代制造業為基礎的新型工業基地,我們觸手可及!”成都市經委主任戴曉明充滿信心地說,“根據目前我市工業發展的態勢,這個總體目標應該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