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被譽為民營經濟的搖籃,是中國民營經濟最佳投資地。
這里誕生了希望,希望集團從這里起步、成長、壯大、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這里是“四川省中小企業創業基地”、“四川省循環經濟示范點園區”,被列入四川省“1525”產業園區,獲得“和諧中國?最佳投資環境開發區”稱號。
這里是“國家高性能纖維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全省特種高分子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成都市新材料產業功能區”。
在近期公布的四川省產業園區競爭力評價中,四川新津工業園區在188個產業園區中脫穎而出,躋身全省“十強”,位列第9位。
為加快向新型工業化園區邁進,四川新津工業園區正按照“大抓工業、抓大工業”的思路,搶抓天府新區建設機遇,沖刺工業經濟率先倍增,開啟建設宜業宜商宜居產業新城、天府新區西翼中心的歷史新征程。
率先發力沖刺“雙千億、雙倍增”
四川新津工業園區位于成都東南,天府新區西翼,經過多年高速發展,園區已形成了以新材料產業為主導,機械和食品產業為特色的“1+2”優勢產業格局。工業增加值連續5年保持28%以上的增長,工業投資連續5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長,工商稅收連續5年保持32%以上的增長。目前,園區已聚集企業260余戶,引進和培育上市公司22戶,擁有中糧、中國化工等9家世界500強企業,希望、納愛斯等4家國內民營500強企業。
作為天府新區新津區域建設和實現“產業倍增”的主戰場,四川新津工業園區提出了豪邁目標。
在經濟指標上,要實現“雙千億、雙倍增”目標:到2016年,園區工業總產值、市場交易額分別達1000億元以上,工業增加值、工商稅收較2011年翻兩番。
在招商引資上,要實現“3個1”:到2016年,累計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00個,協議總投資額達1000億元以上,平均年到位資金100億元以上,成為全省新材料產業聚集區、商貿物流重要支撐地。
在企業培育上,要實現“133”目標:到2016年,累計培育上百億元銷售收入企業1家,上50億元銷售收入企業3家,上10億元銷售收入企業30家。
在開發建設上,要實現“543”目標:到2016年,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入50億元,園區建成區面積達40平方公里,形成3大組團,園區外向型、現代化雛形顯現,力爭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
在城市建設上,要實現“3個提升”:形象提升、功能提升、規模提升。配套完善園區總部研發區、生活居住區、休閑運動區等,園區內常住人口達到10萬人以上。
邁向高端突出“兩輪驅動”
園區要快速發展,需要走產業轉型升級之路,發展高端產業、產業高端,為此,四川新津工業園區提出了“兩輪驅動”的產業發展路徑。
實施內涵式增長,提升產業內生動力。積極推動現有食品、機械等特色產業向產業高端改造升級,提高產品附加值。在食品產業方面,重點向高附加值肉制品、焙烤食品、方便食品、飲料發展;在機械產業方面,鼓勵企業更新設備、整合資源、轉型升級,提升綜合競爭力。
實施補鏈招商,加快外延式擴張。以重點企業為龍頭,通過延伸上下游產業鏈,形成產業聚集,重點打造“四大產業集群”:以中藍晨光為龍頭的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集群;以新筑股份為龍頭的軌道交通產業集群;以雀巢銀鷺為龍頭的食品產業集群;以中糧集團為龍頭的糧油加工產業集群。
可持續發展強化“三個轉變”
按照產城一體的理念,四川新津工業園區提出了“3個轉變”思路,以此進一步提升園區造血功能,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
由“造園”向“造城”理念轉變。圍繞天府新區新津區域,建設現代產業、現代生活、現代都市“三位一體”的國際化現代新城區;突出“區域營銷”理念,就天府新區和園區的外觀形象、宣傳推廣、發展環境等方面進行精心策劃和包裝,打造資本聚集洼地,增值空間高地;統籌二三產業發展,聚集人氣商氣,彰顯城市活力,打造宜業宜商宜居的一流產業發展環境。
由“輸血”向“造血”模式轉變。探索“管委會+集團公司+專業化公司”的運作模式,堅持用經營城市的理念、綜合開發的手段、市場化的運作機制,加快園區各項經營和建設,提高園區“造血”功能,從根本上解決資金平衡和滾動開發問題,最終實現園區良性運行。
由“生產性服務”向“綜合性服務”轉變。在進一步完善生產性服務基礎上,堅持以企(人)為本,加快商業綜合體、酒店、銀行、運動休閑、醫療等服務設施建設,完善配套服務功能,聚集人氣和商機,提高生活質量。
“新津有希望,希望在新津”。當前,四川新津工業園區憑借雄厚的產業基礎、良好的產業載體、優良的政務服務環境,已成為國內外企業青睞的“投資洼地”,一個宜業宜商宜居的產業新城正勾勒出壯美輪廓。
新時代,新機遇,新使命,再邁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