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環境因素是衡量工業布局是否合理的一個重要方面。不合理的布局會加劇環境污染、破壞生態平衡,最終喪失工業生產所取得的經濟效益。這樣的教訓很多?!I污染源的形成及其對資源、生態的破壞與工業布局的不合理有密切關系。這些教訓也告訴我們在對污染物缺乏治理,對突發的環境污染事故缺乏安全措施的情況下,合理布局是減少損失、減輕危害的一條有效途徑?!?
關鍵詞:環境因素工業布局環境污染合理布局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環境因素是衡量工業布局是否合理的一個重要方面。不合理的布局會加劇環境污染、破壞生態平衡,最終喪失工業生產所取得的經濟效益。這樣的教訓很多。例如:我國遼寧省本溪市一度成為衛星找不到的城市,就是由于該市高度集中了數百家排污企業,濃煙遮蔽天空,產生極其嚴重的大氣污染,既造成該市區大的經濟損失,也對今后的發展產生了不良影響。究其原因,基本的一條就是該市在工業布局時沒有充分考慮本地四面環山,不利于煙塵疏散這一因素。工業污染源的形成及其對資源、生態的破壞與工業布局的不合理有密切關系。這些教訓也告訴我們在對污染物缺乏治理,對突發的環境污染事故缺乏安全措施的情況下,合理布局是減少損失、減輕危害的一條有效途徑。
工業布局既要注意經濟效益,同時也要注意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如果環境污染嚴重,生態平衡被破壞,經濟效益最終也就喪失了。那么從環境因素考慮如何進行工業布局呢?
人類賴以生存和生活的地球,其環境容量雖然巨大,但畢竟是有限的;不同的自然環境對污染物的凈化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工廠選址時,應充分考慮工廠所排放的污染物類型,根據區域的環境和特征(地質、地貌、氣象、水文、土壤、植被等)、環境容量和自凈能力等特點,選擇適宜的廠址及排污口位置,使污染物能較好地被環境凈化或避開對人類的直接危害。如有大氣污染的工廠應布置在居民區的下風地帶;有水污染的工廠應布置在河流的下游;大氣污染嚴重的工廠不宜布置在山谷或盆地中;有污染的工廠還應與城鎮和其他居民區、風景區保持必要的距離,并用綠化帶相分隔等
從污染物的類型考慮,大氣污染嚴重的工業部門應布置在居民區的盛行風向下風地帶的郊外,在季風區要布局在與當地主要風向相垂直的郊外,使工廠排放的大量煙塵、有害氣體不至于吹到居民區。在廠區與生活區之間應有綠化帶,以便凈化空氣。需要大量工業用水,又要排放大量污水的工礦企業,工廠污水排放口要遠離水源地和河流上游、避免工廠排放的污水污染居民區的生活用水和農業灌溉用水。進行工業布局或判斷某工業部門布局是否合理必須弄清該工業部門屬于何種污染,然后再進行布局或判斷。
要有利于環境污染的區域綜合治理。某些工業部門產生的“三廢”有可利用的部分,可在附近布局配套工廠就近加以利用,將污染物有效地控制在生產過程之中,使一個工廠的廢物成為另一個工廠的資源,達到“化害為利、變廢為寶、綜合利用”的目的。如某地區,銅礦和煤礦資源都比較豐富,擬建銅礦冶煉廠,同時建火電廠為其提供電力。但銅礦冶煉廠排放的“廢氣”中,含大量的二氧化硫,火電廠排放的“廢氣”中,有大量的粉煤灰,嚴重污染大氣環境。因二氧化硫是制硫酸的原料,而粉煤灰也可用來制造建筑材料,所以在附近建硫酸廠和粉煤灰建筑材料廠,對前者廢氣進行回收利用,同時再建一個污水處理廠,對硫酸廠和粉煤灰建筑材料廠產生的污水進行治理,這樣既發展了經濟,又保護和改善了環境。
城市工業布局要符合工業布局的原則。如用地規模小、無污染的工業可以有組織地擺放在城區;用地規模大,對大氣有輕度污染的工業可以布置在城市邊緣或近郊區;有嚴重污染、一時又難以治理的大型企業,宜布置在遠離城市的郊區,并考慮到盛行風向的影響。
還要考慮到地形的影響。大氣污染嚴重的工廠不要布局在盆地或谷地中,要布局在通風良好的地區,以免污染物難以擴散而造成污染事故。
有些工業部門對環境有特殊的要求。如電子、感光器材、精密儀表、航天工業等,需要建立在空氣比較潔凈的地區。自來水廠應布局在河流的上游,周圍可種植防護林加以保護。
綜上所述,在工業布局時,應充分考慮環境因素,使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者達到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