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開放以來,雖然我國的經濟連續幾十年實現了高速增長,但是也付出了沉重的資源和生態環境代價,這種發展模式實在難以為繼。只有創新增值,結構優化,資源節約,環境友好,人才強企,才是可持續發展的模式,才能走出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
筆者對此嘗試提出一個工業化發展的構想――工業群落園模式。該模式中的“群落”兩字從“生物群落”中借用而來。生物群落,指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相互之間具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各種生物的總和;或者說,在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域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比如,在一片農田中,既有作物、雜草等植物,也有昆蟲、鳥鼠等動物,還有細菌、真菌等微生物。這些生物共同生活,彼此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這樣就組成了一個群落。
古語云:“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比伺c人之間,有“意氣相投”。在自然界,生物與生物之間、無機物與無機物之間、生物與無機物之間,也存在“意氣相投”。世間萬物,總是相生相克,一物降一物。
自然界普遍存在著群落現象。生物群落,成員之間既相互利用、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與無機環境也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關系,表現在捕食、競爭、寄生、能源利用等方面。自然界經過長期自然選擇與進化,已經形成了許許多多科學的生物群落集合。
在自然界中,某些生物生活在一起,會互惠互利;某些生物相鄰而居,會相互排斥。生物學家了解了這些生物之間的生理特性后,按照它們的喜厭之情,合理安排,科學搭配,盡可能給它們找到“好鄰居”,使它們繁榮興旺。其中,最成功的典范要屬生態農業中的?;~塘模式。
?;侵冈陉懙厣戏N桑,魚塘是指塘中養魚。?;~塘由三部分組成,基面上種植的桑樹,由于能通過光合作用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貯存在有機物中,因而被稱為“生產者”,也是?;~塘這個系統中能量轉換和物質循環的基礎。魚塘是魚類的活動場所,魚在?;~塘這個群落中被稱為第二消費者。第一消費者是吃桑葉的蠶。桑葉喂蠶,蠶沙\\(蠶的糞便和吃剩下來的桑葉殘渣、蠶皮、蠶尸等混合物\\)放入魚塘作魚餌,這樣一來,桑樹、蠶與魚就相互聯系起來了,也就形成了水陸相互作用的生物群落。
基面上種的桑,一年內以每平方千米產新鮮桑葉3000噸計算,飼蠶后可得繭21噸,蠶沙18噸。將蠶沙撒入魚塘喂魚,可多產魚2.25噸。如果桑葉產量低,蠶繭產量就少,蠶沙肯定也少。蠶沙少,魚餌不足,魚就少。相反,桑葉多,蠶就多,蠶繭產量就高。蠶沙多,魚餌足,魚的產量就高。
基面如何才能達到產桑多呢?土壤肥沃是關鍵。要使土壤肥沃,塘泥又發揮著重要作用。因為塘內的魚糞、藻類等水生物殘體和剩余的魚餌,以及從基面上沖刷到塘內的肥土,經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所釋放出的營養元素均混在塘泥中,因此塘泥的氮素含量相當豐富。塘泥不僅可以補充基面,將氮素供給桑樹,還具有抗旱、防澇的功效。塘泥中氮素的含量與魚的數量,剩余餌料的多少關系密切。魚多糞多,魚多餌料多,剩余餌料也多。塘泥的肥沃程度與魚的數量成正比?!吧CQ壯魚肥大,塘肥基好蠶繭多?!币粋€?;~塘群落,就是這樣一環扣一環,各環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生態優化系統。
很多農民通過實踐,在?;~塘群落中,又增加一些新的成員。如在桑樹中間種上甘蔗,或者在秋冬割完桑條后,種上一、二茬蔬菜。蔬菜大部分上市,少量放進魚塘作青飼料。在我國南方地區的春夏之交,瓜農往往在基地四周種瓜。塘面搭架、瓜藤在架上蔓延,充分利用了空問,同時對魚塘能起到遮陰作用。為了提高水面和餌料的利用率,在同一魚塘,混著不同魚種。草魚\\(鯇\\)主要占據水體中層,它的上層是鳙魚和鰱魚,下層是鯪魚和鯉魚。多種魚類,各就各位,互不侵犯。不同魚類在食物嗜好上也各有愛好。
整個?;~塘群落,沒有廢物產生,各種物質充分利用,能量的損失總是被降到最低限度,同時活動的遺留物又能回歸到自然循環過程中,與自然再次融為一體??梢哉f,自然界中各種形式的生物群落,都具有上述的特點。
?;~塘群落,既是一個各成員茁壯成長的安居樂園,也是一個科學的、優化的生產集團。
在自然界中,生物以群落形式生活在一起,那么,人類控制的工業生產是否也可以安排群落的形式組合呢?
現行的工業園,要么是某一行業的企業扎堆,如化工企業、輕工企業等:要么隨意組合,各個行業混雜,東家是鋼廠,西家是食品廠,南家是服裝廠,北家是塑料廠、制藥廠等;或者一大片空地劃作工業園,然后招商引資,先來的占這塊地,后來的占那塊地,毫無計劃、盲目組合。這樣的工業園,各個生產企業,表面看起來是各自為政、互不關聯,實際上則可能互相排斥,互相制約,浪費多多,污染多多。
工業群落園模式可類比生物群落,人為的、有意識的、有計劃的從原材料、能源、產品和廢棄物四個方面入手,找出它們之間存在的內在聯系,進行科學搭配、有機組合,達到能源充分利用,防止浪費和低效;原材料充分利用,做到節約和低耗;產品質量優良,且產多量高;廢棄物能循環使用,盡量回歸自然,最大限度地保護環境。園區內各個生產單元,互相促進、共生共榮。
工業群落園能做到能量互補、材料互補和技術互補。工業群落園的設計,在我國人均能源、水資源、土地資源供應嚴重不足、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的情況下,顯得彌足珍貴。筆者認為,工業群落園,是保證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順利實施的一條可行之路。一個工業群落園,就是一個真正的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在自然界,生物群落有各種各樣的類型;同樣,工業群落園也有許許多多的類型。設計一個工業群落園,需要眾彩科學和技術部門通力合作,集體攻關,找到相關工業生產部門組成一個最佳的工業群落。
筆者相信,工業群落園將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好模式。一旦工業群落園正式實施,必將成為一條大有作為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