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人類發展所面臨的資源、環境等困境本質上是工?I危機的表現,目前工?I危機已經在全球來臨。同時,由新科技革命、新產?I革命形成的新工?I革命也已在全球興起,這是當代人類走出工?I危機困境、開拓發展新天地的歷史機遇。韓民青的新著《新工?I論――工?I危機與新工?I革命》一書\\(山東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就是一部專門探討工?I危機和新工?I革命的專著。本書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對人類文明演進規律、工?I危機和新工?I革命等問題進行了開拓性的研究,提出了具有原創性的新觀點新理論。
1.關于人類文明演進規律的觀點。作者認為:人類大體要經歷三個由淺入深的大的歷史發展階段,三個大階段又可分為六個小階段或小時代,具體地說就是:天然生物時代與人工生物時代――天然化學時代與人工化學時代――天然物理時代與人工物理時代。當我們把這六個時代的文明演進線索與通常講的采獵文明、農?I文明、工?I文明的人類文明歷史相對照時,就不難發現:采獵文明實際上就是天然生物時代\\(采集漁獵自然存在的動植物\\),農?I文明實際上就是人工生物時代\\(人工生產動植物\\),工?I文明實際上就是天然化學時代\\(采掘和利用天然化學物質\\);工?I文明之后,人類文明還將經歷人工化學時代、天然物理時代、人工物理時代等三個文明形態。
2.關于工?I文明的本質、局限和危機的觀點。工?I化生產的本質:\\(1\\)從物質層次上講,工?I化生產是一種“采掘和利用天然化學物質資源\\(即礦物能源和礦物原材料\\)的生產”;\\(2\\)從體制上講,工?I化生產是一種市場化、資本化、國際化的生產。工?I化生產的本質決定了它的局限性:\\(1\\)天然礦物資源會逐步出現短缺乃至枯竭,工?I化生產必然會出現資源危機;\\(2\\)伴隨工?I化生產必然會出現大量化學性質的廢棄物質,對生態環境帶來毀滅性的破壞;\\(3\\)工?I化生產的市場化、資本化、國際化的過度發展和無序發展必然會導致多層次的經濟失衡和全球經濟危機的頻繁發生,擾亂全球社會的平穩發展。工?I化生產的歷史局限性進一步決定它必然是一種不可持續的生產方式。
3.關于工?I文明之后的新工?I文明的觀點。目前,一場新科技革命、新產?I革命正在全球興起。綜合起來看,新科技革命、新產?I革命正在形成物質生產方式的新變革新飛躍,一種比工?I化更高級的物質生產方式正在形成。工?I化之后的更高級的物質生產方式和文明新形態應稱之為“新工?I化”和“新工?I文明”,“新工?I化”有其特定的涵義,即指“人工創造和利用化學物質資源的文明”。
4.關于中國、印度等人口大國不可能建立發達工?I化的觀點。概括地說,中國、印度等人口大國占據全球人口的較大比重,地球的資源不可能擔負起中國、印度等人口大國建立起像西方國家那樣的發達工?I化。就中國而言,到21世紀中葉中國的GDP將超過35萬億美元,然而,這樣的經濟規模已不可能在工?I化模式下建立起來,中國所建立的現代化不可能是發達的工?I化。
5.關于全球必須控制工?I化發展和積極推進新工?I革命的觀點。
6.關于中華民族復興必須抓住新工?I革命的歷史契機的觀點。
《新工?I論》一書為了深入揭示工?I危機和新工?I革命,在研究方法上也做出了許多創新。
1.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各學科廣泛融合的橫向研究方法。該書的研究涉及到物理學、化學、生物學、自然哲學、技術哲學、歷史哲學、人類學、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文化學、未來學等若干學科,是一種廣泛深入的綜合研究。
2.抽象的哲學研究與具體的科學研究深入結合的縱向研究方法。該書始終以歷史觀、文明觀研究為主線,但又充滿了經濟學、社會學等具體學科的研究,既要把研究不斷提升到歷史觀文明觀規律的高度抽象水準,又要把研究不斷深入到經濟學社會學規律的具體化細化層次。
3.創新性的學術研究和可操作的實踐研究相融合的一體化研究方法。該書既突出了基本的歷史觀、文明觀、經濟學、社會學等學科的學術理論研究,形成和提出了許多原創性的新觀點新思想;同時,該書又緊扣當前我國和全球社會發展的時代課題,深入全面地研究和揭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困境和機遇,提出了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實踐性的具體發展戰略和對策。
4.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的方法。該書既對人類文明發展歷程、工?I文明、新工?I文明等問題提出了新的定性研究結論,同時又推進了具體的量化研究,提出了像“文明演進的三大階段和六小時代”、“適度工?I化的指標體系”、“新工?I化的指標體系”等重要的量化研究結論。這就使該書的整個研究更加深入全面、更加可信可靠。
\\(作者單位:山東藝術學院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