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任何一種學問的起源必然有其推動的力量,工業工程亦不例外,它的推動力就是人類不屈于現狀的意愿和求盡善盡美的成就需欲。本文從工業工程的基本觀念入手,解構了工業工程的有關內容。
[關鍵詞] 工業工程;工程學;管理科學
1工業工程的基本觀念
工業工程\\(Indusafal Engneefing,簡稱I.E.\\)是一門新興的工程科學。早在1881年左右,泰勒就已具有工業工程的觀念,但實際上工業工程這門學問卻在1920年代才開始,到二次大戰后才略具雛型。在國外,泰勒首先提倡“時學研究”,而紀爾布雷斯夫婦則為“工學研究”的創始人。如今工時學可說是工業工程的領域中最基本的一部分,也是傳統工業工程的基本觀念。
當初,工時學的定義是指對于完成一項工作的操作方法、材料、工具與設備,及其所需的時間,加以研究。而其目的在①尋求最經濟有效的工作方法;②進一步確認并規定因此所選定的工作方法、材料標準、工具規格及設備要求的理想標準;③研究并制定工人完工所需的標準時間;④訓練并切實實行新方法。
1.1 工業工程的定義。美國工業工程師學會\\(ATTE\\)對工業工程的定義是:工業工程是對人員、物料及設備等,從事整個系統之設計改進及運用的一門科學。它利用數學、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專門知識及技巧,并利用工程分析與設計的原理和方法,來規劃、預測,并評估由此及其有關系統中所獲得的效果。從上述的定義,讀者或許可獲知一個大概。概括而言,所有人類及非人類參與的活動,只要有動作出現的,都可應用工業工程的原理原則,以及工業工程的一套系統化的技術。經由最佳途徑達到目的。
1.2 工程學與管理科學的橋梁。換句話說,工業工程就是銜接工程學與管理科學之間的一門新興科學。有人稱工業工程:\\(機械工程+電機工程+化學工程+土木工程+…\\)x管理。
實際上,最簡單的解釋就是:工業工程是用工程師的手法去解決與工程和管理有關的問題。在工廠里,一個純粹研究制造的人和一個精于管理的人常無法溝通,此時就有賴工業工程師作橋梁了。
1.3 與其它工程學有何不同。那么,工業工程學與機械、電機、化學、土木等工程學有何不同呢?傳統的工程學,以“設計更經濟的系統”為目的。如:機械工程設計高效率之“經濟的機器系統”,電機工程設計“經濟的電路系統”,人它們設計的對象僅以機器、設備為著眼點。而工業工程除了考慮機器設備之設計外,還包含了人的因素,而以結合“人、材料、設備等之綜合系統”為對象。
1.4 與其它管理科學的區別何在。讀者或許又要問道:工業工程與企業管理,行政管理同樣都與管理有關,彼此之間又有何不同呢?工業工程與企業管理之區別,乃在于工業工程是透過工程途徑,應用科學上及工程上之方法與技術,考慮人員、機器、設備、制程、方法、時間等因素來解決管理上遭遇的問題,而企業管理、行政管理,便無法采取工程途徑去解決管理上的問題。
2 我國引進工業工程的情形
2.1 軍方與工業界。我國工業工程技術的引進要追溯到民國三十五年,當時貴州大定航空發動機制造廠,開始建立零件制造及裝配之標準工時制度,利用馬表測時,對于生產計畫與管制裨益甚大。民國三十九年兵工署在其所屬兵工廠推行工時制度,頗具成效。
2.2 學校教育方面。至于學校教育方面,一直到工業界有迫切需要時,才在學校里設立工業工程系。民國52年東海大學及臺北工專同時成立工業工程系科,中原理工學院于民國53年成立工業工程學系,而后中正、逢甲、清大、新埔等校亦相繼成立。
3 工業工程師扮演的角色
既然工業工程科系培養的學生具備上述的知識,那么一個工業工程師在工廠中扮演個什么角色呢?要了解這一問題,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工廠中所存在的幾個普遍問題:
①工廠中,每位專業工程師專司其職,誰來溝通不同的專業工程師呢?
②工廠里,老板關心一件事\\(賺錢與產量\\),員工關心另件事\\(薪水與勞力的付出\\),那么誰來作老板和員工的橋梁?
③工廠里,人人關心趕貨及品質,是否有人關心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又更好?如果有,那么這種改善的工作誰來做?
④人人關心機器、物料、……,誰來關心最重要的“人”?如何使這些人做得更舒服、做得更多、賺得更多:而且受到尊重?
⑤大家關心產量。誰關心總成本?
⑥各個小單位往往都有本位主義,由誰來考慮整個工廠的最適點?
解決這些問題的最適當人選就是工業工程師。
4 推廣工業工程觀念的阻力
一般來說,工業工程的觀念與作法在工廠里推廣起來,并不是一帆風順毫無阻力的,這可分三點來說:
①在一些閉塞的家族式企業中。企業主的觀念不夠開放,不愿公辦廠各方面的問題,也不愿提供周全的資料,沒有資料工業工程師就無從下手解決問題。
②人類守舊的觀念,拒絕改變,因此工業工程師即無從施展所長。
③一件新事物要經過學習的過程,人們才能駕輕就熟地應用,而學習的起步總是比較困難且成效不顯著,因此人們即使費力些,也寧可繼續使用習慣了的舊方法、舊東西。
這種種的阻力多少削弱了工業工程觀念的推廣,這也是為什么我國企業界未能與已開發國家的企業并駕齊驅的原因之一。雖然工業工程觀念早在民國四十二年左右就被介紹到臺灣了,迄今,知道工業工程是什么的人并不多的原因也多少受了這些阻力的影響。
5 工業工程的未來
從上面種種的說明,工業工程師只能在工廠中工作嗎?實際上,在已開發國家中,工業工程早已應用于工廠以外的地方了。像醫院、農場、餐廳、旅社、郵局、銀行、交通事業、建設業、軍事機構以及各政府部門,都有用到工業工程之處。
在國內,工業工程雖有軍方事業和國民事業率先實施,但是真正使它開花的,還是那些外資工廠。由于他們令人艷羨的成效,也說服了許多國資工廠開始注意這個新的玩意兒,多年來工業工程師的求才廣告增多了,這正是工業工程開始在我國普遍被接受的一個明確證明。
最近幾年來,由于能源缺乏、原料上漲、工人短缺,國際市場競爭日趨劇烈,公害問題普遍受到注意,工業工程師在國內必然將成時代的寵兒,殆無疑問。
在另外一方面,電子計算器的發展,工業工程這個學門也正在迅速的擴張它的領域,在國外,系統工程、作業研究已經成為工業工程的延伸。利用它們來解決那些存在于企業經營的大而復雜的問題。這個趨勢無疑的將是我國的工業工程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