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天河南一路到處是充滿創意的生活居家小店、摩登又時尚出位的服飾店、各種風格的咖啡店,常常令城市里的紅男綠女駐足。蘇威廉的雅閣就在這條日益繁華的街上。
上午11點,蘇先生打開店門――這是這個城市的節奏,他會營業到晚上10點半以后。打開店里那臺上個世紀60年代的老式唱機,放上蔡琴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錄制的黑膠唱片《最后一夜》,懷舊的味道就一直流淌到門外的大街上。
雅閣,那是一間擺滿了西洋古董的店,在繁華的天河路上,它就像一個時光的缺口,對有心人散發著神奇的吸引力。
當代西洋鏡
時間是什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說法,它可以是舊人那偶爾的回頭,也可以是那爬上額頭的皺紋。但蘇先生說,時間就是他那滿屋子的西洋古董。
“我并非一個真正的商人。我收藏的目的,是出于懷舊,我開店的目的,是為了尋找知音?!卑闹奕A僑蘇先生,頭發梳得一絲不茍,戴上眼鏡后,他很像電影里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民主人士,在滿屋子的西洋古董襯托下,連神情都像了。
的確,走進雅閣的人都會有時光倒流的感覺,貨架上、天花板上、墻上到處都是西洋古董:美國1875年產的壓紙機、經典的英國打字機、二戰時期的德國產電子管收音機、手搖的Victor留聲機、世界第一代電影機、18世紀的銀器、19世紀的音樂盒、貝爾500電話機、萊卡照相機……直看得人眼花繚亂。要在當年,它們就是少數人才能享受的、平民百姓爭相觀看的“西洋鏡”。
店里大部分東西都是可以出售的,有的已經修復好,在跨越了幾十上百年的時光后還可以使用。當然,來買這些東西的人,很少會舍得使用它們。
搞收藏的人占有欲都是很強的,看到好的東西就想歸為己有。而自打開了店,有的東西賣出去了,蘇先生會后悔很久,恨不得從顧客手上再買回來。慢慢地,他調整好了心態,要維持雅閣的生存,要得到更好的精品,店里的東西就必須找到歸宿。
“有的東西太好了,我是怎么都舍不得賣的――這有點像小孩子玩玩具一樣?!碧K先生孩子似的笑起來。角落里那架光可鑒人的Steinway鋼琴,放在頂層的兩臺世界第一代電影機,它們都是雅閣的鎮店之寶,只作展示。
Steinway鋼琴被公認為世界最好的鋼琴,而蘇威廉的這架是十分稀有的全栗胡桃木外殼,音錘是法國的Laourex felts和皇家佐治?料,調音針采用的是德國Biele針,所有琴弦也是全新德國Roslan弦,全部音鍵已如當初一樣光亮,整臺鋼琴已經調校到符合A440音樂會高要求的狀態。兩年多以前,當他在澳大利亞墨爾本一家古董店第一次看到它時就被震撼了――這1886年制造的寶貝恐怕全世界也沒有幾件了!
不過這漂亮寶貝價格也不菲,賣主開價差不多相當于30萬元人民幣!這令蘇先生一直沒有敢下手。但不下手他又不甘心,每次去墨爾本他都會專程去看它被人買走了沒有。直到去年春節,那位古董店老板要退休關門了,他知道,再不下手恐怕以后連看的機會都沒有了,于是咬咬牙買下了它。
將鋼琴運回廣州他可費了不少勁,前前后后在途中就花了三個月。在雅閣門口卸貨時,還動用了吊車,整條街都轟動了。蘇先生找來的珠江鋼琴廠老調音師嘖嘖稱奇,那毫無疑問是他調過的最好的琴。
而那兩臺第一代電影機是連很多搞電影的行家都沒看到過的,一臺1920年德國制造,一臺1922年英國制造,不知經過多少人的手,也不知給多少人留下過難忘的回憶,現在,它們成了蘇先生的私人物品。去年,王家衛的《2046》廣州首映時,蘇先生鼎力支持,提供給發布會做道具。
蘇先生說,在他澳洲的家里,還有一件他舍不得賣的寶貝――愛迪生的第一代唱機,那是音響的鼻祖。
除了機器,蘇先生也收集舊時的電影海報、日歷、報紙、雜志,有的說不上什么價值,卻有特別的意義。比如民國時期的小學畢業證書、廣州的公交站牌、最早的粵港通行證、文革時期的“抄家”證明、1858年澳大利亞的英文報紙……歷史見證般靜靜地壓在鏡框下。
時間的痕跡
為什么這么喜歡西洋古董呢?年屆五十的蘇先生想了半天說:“應該是為了彌補過去吧?!?
蘇先生出生在廣州,那是一個物質匱乏的年代,誰家要是有一臺半導體收音機,這家人在整條街上就是“響當當”的,小孩子們會眼巴巴地到他家門口守望,大人們則既羨慕又妒忌。小小年紀的他多么希望自己也有一臺收音機啊,于是參加了學校的無線電小組,學會了用礦石自己做收音機(那時可沒有二極管三極管賣),用家里的晾衣竿為它樹了根長長的天線,真的成功了。那時他才小學二年級。
移民澳洲后,蘇先生看到了很多當時在國內根本無法看到的東西?!澳欠N大喇叭的留聲機,我從前只在電影里見過,從小受的教育告訴我,那是資本家腐朽生活的代表,他們原來那么會享受啊――它發出的聲音真的很棒!”他的“占有欲望”被強烈地調動起來,他要彌補自己在那些年物質匱乏中的損失。但一臺全新留聲機對那時的他來說很貴,他只好買兩臺舊的來組合一臺。
現在每每看到那些老式收音機和留聲機,他就會懷念那段歲月,懷念小時候每到廣播里開始講故事時,他就和弟弟妹妹們規規矩矩地圍坐在收音機前,收音機是不會出現圖像的,但大家都盯著它,似乎說話的人真的就在那個盒子里面……那是一種久違的溫馨感覺?!敖裉旒壹叶加须娨?,還時常去歌廳酒吧,但總會覺得心里空虛,為什么?都是因為一個‘欲’字?!碧K先生很是感慨地說。
西洋古董和古玉字畫等古董一樣,都是對先人智慧的保護和繼承,但蘇先生更鐘情于西洋古董,他說這是自己對工業文明的一種懷舊,他能夠從它們身上看到時間的痕跡,聞到生活的味道;表面上,它們是冷冰冰的鋼鐵,但它們卻讓人們的生活發生了進步。瓦特發明的蒸汽機使全人類的生活都提高了一個檔次自不必說,他從澳洲收集回來的那臺收銀機,已經與今天的收銀機原理完全一樣,輸入價錢,打開錢柜,最后還可以打出賬單來?!懊绹鵀槭裁茨敲磸姶?,你看看人家100多年前的收銀機就明白了?!泵總€國家的古董都有自己的個性,蘇先生從手搖式留聲機看出了德國人會用慣性,從升降式吊燈看出了荷蘭人很善于利用滑輪原理,而美國則似乎像超人一樣,發明了那樣的收銀機……這些東西都有上百年歷史了,而那個時候,我們在干什么?難怪柏楊以“羞辱的痛苦世紀”描述19世紀的中國。
下午,蘇先生開車來到沙面。那是一個很有歷史厚重感的地方,自宋朝至清代均為廣州對外通商要塞和游覽勝地。但在鴉片戰爭后,沙面淪為了英法租界,陸續設立了英、法、美、德、日、意、荷、葡等領事館及銀行、洋行――那個時候,這里“華人與狗不得入內”。按照周總理1959年視察沙面時的指示,現在的沙面保留了西洋風格的建筑以及一切舊貌,將其作為半殖民地的歷史見證。
北街有一家很有情調的車站餐廳,蘇先生與店主很熟。餐廳的車廂、車輪……一切火車的元素都是真的,而掛在門口的那兩盞1892年德國產的鐵道信號燈,就是他提供的。
蘇先生在餐廳靠窗的位置落座下來,隔江望著繁華的廣州城,心情是復雜的。
俗世覓知音
一天里,晚上是蘇先生最受用的時候。他離不開那近萬張黑膠唱片。香港的任劍輝、白雪仙的名作,梁醒波的喜劇,正宗百代出品的周璇《夜上?!纷鳛橄∮锌吞稍谒滟F的柜子里。
打開老式留聲機,唱針輕輕地滑動,他會覺得自己仿佛進入了時光隧道,回到那已漸行漸遠的年代里。多么神奇的上帝之手!是它把那么多卓越人才聚集到一起,光有莫扎特、貝多芬作曲不行,還得有理解曲子神韻的樂師去演繹,還得有一個知道輕重緩急的錄音師來錄制,還得有好的封套設計師,這些人全部湊在一起,才有了今天他耳朵的福氣。
玩古董,開古董店,最難找到知音?,F在,廣州市有點情調的酒吧西餐廳,甚至一些樓盤的樣板房裝修,都會光顧雅閣。蘇先生很開心,那些古董都不是生活必需品,有人懂得欣賞它們是最重要的。
去年里的一天,一個氣質不凡的老太太在雅閣的櫥窗前久久駐足凝視――那里有一臺很漂亮的美國老式英文打字機。蘇先生上前招呼她:“太太,你可以進來看的?!崩咸珔s只用手對他揮了揮,意思是別打擾她,她那凝視在打字機上的眼光一直沒有移開,表情也很復雜。
好一會兒后,老太太進到店里,眼眶是濕潤的。她感激地對蘇先生說:“謝謝你,看到你那臺打字機,我想起了小時候爸爸給我說過的一句話――當時我家里有一臺跟它一模一樣的打字機,小時候我調皮常把它當鋼琴按……”
原來老太太祖籍上海,解放前移民到香港。蘇先生沒有追問她的父親對她說了句什么話,那也不用再追問,他想她一定睹物思人,想起了過去的歲月,舊上海的富貴生活,逃亡海外的磨難……能幫她找回一個迷失的記憶,這已經夠了。
那一瞬間,蘇先生忽然明白,那些自己千辛萬苦收集來的西洋古董漂洋過海來到雅閣,新生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