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改的進行, 中學化學教學方式也發生了變化。 在教學過程中,傳統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強制灌輸和題海戰術的教學方式不適合素質教育的發展。 教師要轉變觀念,用新的教學理念來進行課堂教學內容的精心設計, 使學生能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發展化學思維,提高化學知識的探究能力,在他們積極主動的課堂參與下使課堂教學效率不斷提高。 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化學課堂教學進行優化,從課堂學習的內容、課堂教學的氛圍以及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興趣出發來進行教學,實現課堂教學優化。
一、教學目的、任務明確具體
中學生在剛開始接觸化學學科時,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來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 使化學教育能實現提高學生素質的教育功能。 扎實的化學基礎知識對學生以后的化學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教學中,教師要把化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相互聯系, 使學生能感受到化學知識在現實中的實際作用,提高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使他們能在主動探究過程中有效掌握化學基礎知識。 教師在組織和設計教學內容時,要深入研究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的,精心設計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能有效實現教學目標。 在教學中,教師對于教學任務要明確和全面,哪些知識需要學生掌握, 哪些需要學生了解都要清楚地掌握, 使課堂教學在教師目的明確的組織下有序進行。
二、知識教學優化
在對化學知識進行教學時, 如果教師只是按照教材內容進行講解,不進行知識延伸,對學生化學能力的提高起不到促進作用,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化學問題時, 由于他們的化學知識面較窄, 不具備從多個角度對問題進行分析的創新能力。 要使初中化學實現優化教學,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深入探究,全面綜合地把握教材,并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按照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來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和拓展, 使學生不僅掌握教材中的化學知識,還能把目光投向課外的化學知識上,拓寬學生的化學知識面。 在教學中,教師要運用教學能力把化學知識和實驗操作進行結合,使學生在學習時能通過實驗現象對知識進行更深的理解, 同時在試驗操作中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讓他們在動手過程中把新舊化學知識進行聯系,促進化學知識體系的構建。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 教師要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 使新知識的學習能在已有化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深入探究。 在新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從舊知識的復習中把新知識引出來, 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 在進行教學時,教師要突出學習的重點,使學生能通過對重點知識的探究掌握知識的本質。 課堂知識教學是由教師的語言和板書表現出來的。 在教學中, 教師運用嚴謹的化學語言對學生進行引導, 能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和認真探究的學習風氣。 反之,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自己對知識的結論都表述不清, 就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判斷和化學思維的形成。
因此,教學語言應字斟句酌,完全符合學科知識,不允許有半點疏漏。 此外教師語言還要求既精練、豐富、生動活潑,又有幽默感,同時還要速度適中,這樣可以增添課堂活躍氣氛,減少疲勞,激發興趣。 板書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傳授知識的一種手段, 好的板書能夠幫助教師表達講課的程序和內容,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能夠體現出講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在嚴謹的教學語言和板書的有效結合下,形成了優化的教學課堂,促進了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掌握。
三、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
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精心選擇教學方法,既要考慮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又要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 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中。中學化學的知識點很多, 要讓學生都記憶并掌握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時,教師要從簡單的問題進行導入, 使學生能逐漸樹立起學習化學的信心,主動對知識進行探究,形成化學思維。 化學學科和實驗緊密聯系,剛開始學習化學時, 學生對實驗操作和實驗現象的興趣都很濃厚, 但是由于他們還不具備化學能力和化學思維, 他們在關注實驗時往往是被實驗表明的東西所吸引。 教師要利用學生對化學實驗的興趣進行適時的引導, 使他們能深入探究實驗運用到了哪些知識, 產生了哪些現象。 例如,在緒言課教學中,演示鎂帶燃燒,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教師應引導學生思考這些生動的實驗現象,有什么特點? 有什么共同點? 表明了什么道理?
應當得出什么結論? 并在這一認識過程中,從學習方法上給學生以啟迪, 初中學生關于化學的準備知識是薄弱的, 加以化學運動形態較物理運動形態更復雜、更抽象,一般難以直接地、簡明地重現,這就給學生化學思維能力的發展,帶來了較大的困難。 再加上初中階段的學習內容,因受學習水平的限制,描述性知識偏多,概念多,而且集中,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隨時向學生指明需要記憶的內容,記憶的方法,要努力化難為易,多聯系學生熟悉的常識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 多設計一些生動形象化的教學方式,多引導學生議論、討論和練習。
四、加強實驗教學
中學化學實驗教學是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動手興趣,讓他們在進行實驗操作過程中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并運用已經掌握的化學知識進行判斷。 在試驗操作過程中, 教師要引導學生用科學嚴謹的態度進行探究和分析。 在進行實驗操作時,教師要讓學生作為實驗探究的主體, 使他們在探究過程中完成整個實驗操作過程。 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操作,并對他們進行及時引導,促使學生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不斷提高。
總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充當指導者的角色,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師生積極互動的學習過程中,實現化學課堂的高效。 在教學中,教師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整體性要進行把握,在考慮學生的化學水平和能力的情況下精心設計教學內容,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能夠養成自主探究意識和獨立思考的好習慣,使初中化學課堂閃現出學生思維的智慧之光,實現真正課堂教學的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