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增強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新課程倡導下的高中化學學習,不僅是為分數、為高考而學習,更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掌握技能以及提高科學素養而學習。那么,如何做呢?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留給學生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在進行“AIC13”溶液實驗的時候,教師可提問在實驗的過程中將AICL3滴入NaOH溶液和將NaOH溶液滴入AICL3溶液中的現象是否相同。一般情況下,學生往往會按常規的思維進行考慮,但實際上這個實驗過程中存在一個過量的問題,所以產生的現象是完全不一樣的。這時,教師就要發揮好指導者的作用,提示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向去看待和思考這些問題,強化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能力,進而保障化學學習的有效性。
其次,注重細節,培養學生科學求實的學習態度。眾所周知,實驗性的教學對化學課堂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著力培養學生的實驗策劃能力以及動手實踐能力,以此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例如,在講授“電解飽和食鹽水”
實驗時,一般教師都會向學生介紹正確的操作方法,但是在講授過程中,有一些學生并沒有聽明白其中的關系,操作時極易出現將陰陽極接反的錯誤情況。
這時,教師要讓做錯的學生將反接的現象詳細地記錄下來,并且把這些錯誤的現象當做提醒自己不再犯類似錯誤的學習案例。與此同時,教師還要詳細講述它們之間的理論依據;實驗中一旦反接,鐵絲作為陽極會迅速腐蝕,U形管出現淺綠色的絮狀物,這種將錯就錯,以事實說明鐵絲接電源負極而受到保護的結果,同樣能加深學生對“電解飽和食鹽水”的實驗的理解,從確保學生對化學知識進行有效的認知和理解。
二、信息化教學策略
為了順應新形勢的發展,多媒體漸漸被運用到了課堂教學之中。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能夠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同時也能夠使化學課堂更具有吸引力,因此在化學教學中,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化學學習,真正做到有效教學。
例如,在檢驗乙醇(C2H6O)與鈉(Na)的反應時,在實驗中需要點燃,但是運用傳統的實驗演示方法,產生的火苗比較小且現象不突出,并不利于學生的觀察。為了突出燃燒現象,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進行演示操作,這樣能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看到乙醇(C2H6O)與鈉(Na)反應時產生的燃燒,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同時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
三、引發學生求知欲,創設問題情境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必須能借助一定物質媒介,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因為創設一個好的化學情境,能夠讓學生的思考循著教師設計的方向一步步走向深入,帶領學生走進神奇的科學殿堂,使學生的思維在問題思考與探索中得到發展與促進。
首先,在化學教學中,化學教師要善問、會問,同時還要指導學生進行多問。這就需要創設一個較好的問題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在講解“氯氣”一文時,教師可以通過自來水中的刺激性氣味引入,向學生講解這種刺激性氣味其實就是氯氣,是用于自來水殺毒的。接著,教師可再又問學生;為什么氯氣明明是有毒的,卻可以用來凈化自來水呢?通過創設這樣問題情境,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欲望,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探究,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其次,創設的情境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因為從學生身邊的生活入手,創設探討的問題情境,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促進教學的順利實施。比如,在講授“亞鐵化合物與三價鐵的化合物相互轉變”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一個削了皮的蘋果。由于蘋果皮已經被削掉了一段時間,它的表面變成了鐵銹色,接著教師可以提問學生,為什么蘋果皮會變色呢?變色的原因是什么呢?通過一系列問題情境的設置,學生很快進入了思考狀態,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
總之,新課程改革給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作為化學教師,我們必須要接受這項挑戰,完成這項挑戰,在教學中不斷地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地總結新的教學方法,同時不斷地進行反思和總結,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杜惠蓉.論新課程條件下的有效教學[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7\\).
[2]楊莉娟.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行為面面觀——對新課程實施中一些現象的剖析[J].教育科學研究,2005\\(6\\).
[3]王延芳.淺談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有效教學的策略[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9\\(4\\).
[4]孫高海.問題導學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