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創設趣味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化學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由于其學科的歸納性和創造性很強,學生學起來難免吃力。 但與此同時,很多的化學現象、化學原理都可以為教師所用,創設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求知欲。
(一)聯系生活場景
化學與生活的聯系十分密切, 我們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教會學生從化學的角度解讀生活,在生活中應用化學知識。 所以在初中這個學習化學的入門階段, 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化學的重要性和實用性, 趣味化生活與化學的聯系,提高學習動力。 例如,在學習“常見的酸與堿”時,學生對酸堿的概念尚不了解,教師可以先從生活常識開始提問:“平常我們家里的茶壺、水壺等用久了,內部會起一層茶垢和水垢, 同學們知道該用什么方法把他們清理掉嗎? ”有的學生說可以用砂紙打磨,有的學生說用醋泡,還有的學生說用小蘇打。 接著教師又問:“這樣做的原理分別是什么呢? ”學生支支吾吾地答不上來。 于是教師就可以向學生介紹食醋和小蘇打的化學性質, 從而進入到課本內容的學習中去。 順便教給學生多種除水垢的方法,讓他們回家一顯身手。 這樣在好奇心和表現欲的驅使下, 他們會更加熱愛化學學習。
(二)創設游戲場景
利用學生愛玩的天性,在課堂上采取游戲的方式來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比如,在學習“燃燒和滅火”“燃料的合理利用與開發”這兩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燒不壞的紙船”“生水煮雞蛋”兩個游戲來進行教學輔助。 “燒不壞的紙船”是讓學生現場用紙疊一艘小船,在船中加入適量的水后用酒精燈直接加熱。 一段時間后,船里的水變熱了,可是紙船卻安然無恙。 而“生水煮雞蛋”是將一定量生石灰放在容器中, 接著把雞蛋拿出來放在生石灰上,然后往雞蛋和生石灰上潑水,那些生石灰一碰到水,立刻冒出了熱氣,沸騰起來,雞蛋一會兒就在沸騰的生石灰上微微地顫動著,這樣“煮”將近十分鐘,雞蛋便熟了。 這樣的化學游戲類似于讓學生參與到一場魔術表演中,然后再以揭秘的心情去學習。 另外,還有一種活動式的游戲,能夠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游戲的氛圍中來,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如在記憶元素周期表時,教師可將二十個元素符號卡片打亂次序,用磁扣貼在黑板上,讓全班學生分兩組,各組依次上來一個學生移動一種元素,以接力方式將周期表重新正確排列,先完成的組獲勝。 在求勝心理的推動下強化鞏固對元素周期表的記憶。
二、積極開放課堂互動,培養學生參與意識
在傳統的化學課堂中往往是教師一人“唱 獨 角戲 ”,填 鴨 式 的 教學 形 式 占 主 導 地 位 ,這不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形成和探究能力的發展, 也是不健康師生關系形成的一個主要原因。 在新課改的形勢下,初中化學教師應該摒棄這種不科學的授課方式, 積極開放課堂互動,讓全體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燃料的合理利用與開發”這一課時, 教師可以討論會的形式來組織學習。 先按照教材內容進行系統學習,之后再針對課題給出相應的討論話題:“如何有效解決燃燒原料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 ”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個人意見、發表自己的觀點,共同討論如何強化人們的環保意識? 如何改進傳統燃料? 如何進行新能源的開發和普及等等,充分給予學生展現個人風采的機會, 在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的同時, 融洽師生關系、生生關系。 這有助于改變教師獨霸課堂的現狀,豐富課堂教學形式,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 此外,教師還應善于通過適時的點撥,引發學生思考并深入探究, 這樣獲得的知識才更加全面、深刻和牢固。 例如,在學習了“溶液”這一部分的知識后,我們在幫助學生鞏固“飽和溶液”“不 飽 和 溶液 ”“溶 解 度 ”“結 晶 ”等概念時,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來進行: 在常溫下,向燒杯中注入 20 mL 的水,再依次放入 3g硝酸鉀固體并充分攪拌, 第一次硝酸鉀固體完全溶解,第二次也完全溶解,但第三次再加入攪拌時,無論如何都無法完全溶解。 這時教師向學生提問:“現在這份溶液是什么溶液? ”
“含 有 少 許 硝酸鉀 固 體的 硝酸鉀 飽 和 溶液 。 ”學生回答道。 于是教師再將這份溶液分成兩份,一份加熱一份加水,讓學生仔細觀察接下來發生的現象并做出猜想,解釋這兩種現象。像這樣步步設疑,層層深入,自然而然引發了學生參與思考和研究的興趣, 增強其思維主動性。
二、注重引導實驗操作,提高實踐應用能力
化學課程的實踐操作性很強, 很多內容都牽涉到實驗的問題,因此對學生的實驗教學也不容忽視,應讓學生具備基本的實驗素質,有能力做好實驗,應用知識。 主要應堅持以下兩條原則。
(一)堅持尊重學生、靈活引導的原則
學生是學習的主角,實驗教學也不例外。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實驗教學的過程中, 不僅要發揮個人指導的魅力, 還要注重對學生主體性的尊重, 給予他們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進行器具擺放、裝置組合、規范操作等,強化其實踐動手能力。同時,在實際操作時教師更多的是行使自己的監督功能, 發現學生的不當操作并及時給予制止, 但不直接給出正確的操作方法, 而是使用啟發性的言語進行逐步引導規范。另外,我建議還應培養學生的科學觀察意識:一是要讓學生全面觀察,如觀察紅磷的燃燒,不僅要觀察燃燒發生的現象,還應觀察有沒有新物質生成以及生成物的顏色;二是要指導學生在全面觀察的同時注意主次之分, 如觀察細鐵絲在空氣中加熱發生的現象(只能發生紅熱,不能燃燒),但細鐵絲在氧氣里燃燒的現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并生成黑色固體 Fe304,同 時 放 出 大 量 的 熱 ),進 而總結出物體燃燒的條件。
(二)堅持尊重客觀規律,實事求是的原則
科學實驗不僅是要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還要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探究精神,這是為他們今后更深入、更專業的探究行為埋下了伏筆。 因此,初中化學教學在平時的實驗教學過程中應提高對學生實驗報告表撰寫規范性的重視。 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很多學生在寫報告的時候往往是按現成的理論知識來進行填寫,或者抄襲他人、或者憑空想象,敷衍了事。 這是一種極為不負責任的表現,是化學實驗的大忌。 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在合作實驗的過程中明確分配好各小組成員的職責,一邊進行實驗一邊填寫報告,建立尊重實驗數據的科學精神,愛惜自己的勞動成果,做一名合格的小小科學家。
初三化學教學的改革任重而道遠,教師要積極響應新課改的號召,大力改進自己的教學手段,營造高效課堂。 在引發學生興趣的前提下,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自主性,以開放式、規范性的教學活動引領學生走進有趣又有現實價值的化學世界。
參考文獻:
[1] 王 久祥 . 提 高 初 三 化 學 教學 質 量 的 策略[J].數理化學習,2014\\(2\\).
[2]郭炳文.初 三 化 學 課堂 教學的有 效 性 探索[J].學周刊,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