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發展階段,各行各業的發展中正需要許許多多的具有創新能力和開拓進取精神的綜合型高素質人才,而學校是培養這些人才的重要陣地,教師則是組織者、領導者,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負著重要又特殊的歷史使命。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 必須結合教材的具體內容,聯系生產和生活,精心設計教學各個環節, 積極引導學生思考問題, 提出問題、 解決問題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托爾斯泰說:“如果學生在學校沒有學會創新,那么,他的一生就只會模仿和仿效。 ”化學本身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 新課改教材設計上力求關注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所表現的積極性、自覺性、創造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盡可能為學生留有發展的余地。 化學實驗是化學學科的靈魂, 要實施創新教育以及新課程改革教學, 實驗教學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化學實驗不僅是學生獲取直觀信息、認識化學世界的窗口,還是幫助學生認識化學規律、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和鞏固化學知識、提高各種能力的重要途徑,更重要的是化學實驗過程本身就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最佳途徑。 那么,在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一、利用實驗營造氛圍,培養熱情和興趣
熱情是做事的啟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學生的熱情和興趣依賴于傳授知識時的氛圍, 所以構造良好的氛圍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首要的。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寬松和諧的教學氣氛有益于學生創新思維與求異思維的產生,所以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先要營造好培養創新思維的“啟迪”氛圍,初中化學是九年級才開設的一門課程,對于新的課程學生充滿好奇心,什么是化學? 學習化學有什么作用? 為什么要學習化學? 這些問題大多數學生都思考過。 如何在學生一開始接觸化學就產生比較濃厚的興趣呢?上好第一節課是關鍵。教師要精心設計,認真準備。 我在教學時沒有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一開始就進入化學的學習, 而是先告訴大家:
“老師給你們表演幾個魔術。 ”學生聽說“變魔術”,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 隨后我手持一杯澄清的石灰水,故意告知學生是一杯“清水”,然后用玻璃管向杯中吹氣,不一會兒,杯中的水變成一杯乳白色的“牛奶”。 學生歡欣不已,繼而感到驚訝。 緊接著又做“清水寫字”“茶水變墨水”“溶液變色”“燒不壞的手帕” 等 “魔術”,把學生的情緒推到高潮。 學生在觀看這些有趣的化學實驗時,眼睛里流露出驚奇、疑惑的神色。 這時他們情緒激昂,內心興奮,注意力非常集中, 他們被這些奇妙的化學現象所吸引,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對化學實驗有了強烈的興趣,很想知道原因,增強了他們的求知欲望,營造了很好的創新探究氛圍。
二、注意實驗方案的改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對于一些實驗,現象不明顯,操作復雜,數據不易處理時,教師要先引導學生共同分析實驗的不足之處, 然后鼓勵學生去改進實驗,設計合理的方案,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還可以激勵學生敢于創新。 學生的分析和設計可能不夠完善,但只要體現了學生不唯書本,不唯教材,勇于批判的創新精神,教師都應給予及時的鼓勵。 例如,對“傾倒二氧化碳實驗”的改進:課本中將收集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沿燒杯邊沿慢慢往燒杯中傾倒,下面的蠟燭先熄滅,上面的蠟燭后熄滅,說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也不燃燒。 有些學生把握不好,傾倒時速度過快或集氣瓶拿不穩,二氧化碳剛倒出就散開了,結果造成上面的蠟燭先熄滅,下面的后熄滅,對二氧化碳的密度作出了錯誤的結論。 我們對這個實驗做了改進后,成功率很高。 在傾倒二氧化碳時,在燒杯內壁處放一短頸漏斗,將二氧化碳從漏斗倒入,這樣就能順利完成實驗。 這些使實驗復雜化了的改進,一改過去一味追求簡化操作、現象明顯的實驗思路,體現了對化學實驗啟思功能的認識和開發。
三、開展家庭小實驗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開展家庭實驗和社會調查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家庭實驗的特點是不受時間限制,學生心理比較寬松。 可以反復實驗,直到滿意為止。 開展社會調查,可使學生了解諸如環境、衛生、醫療、工農業 生產、國防建設等方面與化學相關的知識。 比如,針對我縣的環境問題、能源問題、衛生問題讓學生展開一次社會調查。 從收上的調查報告中看出, 學生還真發現了許多新問題,還提出了解決方案。 如我縣的水泥廠、紙廠產生的污染特別嚴重,提出要政府幫助水泥廠更新設備,實現無塵生產。 關閉紙廠,因為他們調查了紙廠的經濟效益不但不可觀,而且產生的污染使其旁邊的一條小河中的水生動植物幾乎絕跡。
“ 創新是 一個 民族 的 靈魂 , 是 一個 國 家興旺發達的不歇動力。 ”這句話高度概括了創新能力的重要意義。 人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只能通過包括實驗在內的實踐活動來獲得。 所以在中學實驗教學中,只要教師認真指導,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大膽假設,積極探索,必將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參考文獻:
[1]走進新課堂.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 課 程教 材 研究所 , 化 學課程教 材 研究開發中心.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上冊[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曹 坤.善 用 現 象 類 比 培 養 創 新 能 力 .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0.
[4]中 小 學 教 材 審 定 委 員會 編 九 年 義 務 教育初級中學教學大綱. 北京人教版,2000.
[5] 化 學教學中的 創 造 教育 . 教育 科 研 ,1999(17).
[6]化學教學法.人教版,1998.
[7]中 小 學 教 材 審 定 委 員會 編 九 年 義 務 教育初級中學教學大綱. 北京人教版,2000.
[8] 化 學 教學中的 創 造 教育 . 教 育 科 研 ,1999(17).
[9]化學教學法. 人教版,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