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作為化學學科的啟蒙課程,如果學生開始沒有清楚地、準確地理解和掌握化學基本概念,那么隨著知識的不斷增加和深化,勢必造成學生概念越來越模糊,學習負擔越來越重。在教學過程中認為對于講清概念,過好這一關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因為化學基本概念都是用簡練的語言高度概括出來的,其中每一個字、詞都有其特定的意義,以保證概念的精辟性和科學性。初中的教學對象不同,閱讀和理解能力也都參差不齊,因此,下面將結合自己的具體教學實踐,針對初中化學基本概念教學方法作一概括總結。
一、講清關鍵的“字”和“詞”
在講“單質”與“化合物”這兩個概念時,我一定要強調概念中的“純凈物”三個字。因為單質或化合物首先應是一種純凈物,即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然后再根據它們組成元素種類的多少來判斷其是單質還是化合物,否則學生就容易錯將一些物質如紅磷、白磷的混合物看成是單質。因此,我不僅要注意對概念論述時用詞的嚴密性和準確性,同時還要及時糾正某些用詞不當及概念認識上的錯誤,這樣做有利于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
二、通過“實驗”講概念
在教學當中增加課堂實驗,盡可能地加強直觀教學,增強學生對概念的信度。同時學生的感性認識有助于形成概念、理解和鞏固概念。
如化學緒言部分的實驗,既是激發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又是使學生形成“物理變化”、“化學變化”概念的好例子。如水的沸騰,引導學生觀察水轉化為水蒸汽再冷凝成液態水,學生總結出變化特點,僅僅是物質狀態上變化,無其它物質生成。演示“鎂帶燃燒”實驗,引導學生觀察發出耀眼白光及生成白色固體。這個變化特點是鎂帶轉變為不同于鎂的白色物質——氧化鎂。學生很容易就可以總結出:“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叫物理變化”,如水的沸騰,燈泡通電發光等?!吧闪似渌镔|的變化叫化學變化”,如鎂帶燃燒,硫酸銅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等。
三、發揮想象,使抽象概念直觀化
在建立元素概念時,利用學生已有知識,先讓學生回憶原子及原子核的組成,然后用生動的語言抽象出元素的概念。也可采用指導學生先閱讀教材再通過討論的方法使學生自己得出正確概念。這樣,一方面能排除學生對抽象概念的厭煩情緒,又能使學生對比較抽象的概念理解得較準確和深入。避免教師把概念硬灌給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而記不住、難應用,進而加強對概念的理解。
四、注意概念的鞏固、深化和發展
概念形成之后,一定要使學生通過復習和反復運用來掌握和鞏固,決不能讓學生滿足死記硬背和一般性理解。在教學過程中一是要注意組織練習,當學生學過有關概念后,教師應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布置一些練習題,使學生通過習題實踐,鞏固和增強學生應用概念的能力。
總之,在化學基本概念教學過程中依據初三學生認知特點和思維能力,盡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過對實驗和事實進行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并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理解和加強記憶,再把基本概念運用到解題和生活實踐中,這樣就能不斷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提高運用化學知識的能力,使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學習方法都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