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和《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所倡導的理念反映了時代的要求和課程改革的總趨勢。面對新課程,如何把握課堂教學走向,現以人教版新課程(ISBN978-7-107-17645-6/G·10734)化學選修4為例,說明新課程要把握以下幾個重要的教育理念。
(1)與社會實踐、生產生活緊密結合的教育理念
新課程更注重聯系社會實踐,與生產生活緊密結合。比如,化學選修四的彩圖中就給學生展示燃料電池汽車圖片,焰火圖片,鋰離子電池,電鍍制品等,其他教材還有太陽能與人類生存的結構循環圖片,社會發展與能源利用的彩圖,中國古代制陶圖片,汽車發動機氣缸中燃料燃燒圖片,火電站工作原理示意圖片,水果電池彩圖片,凈化汽車尾氣的催化劑及其載體圖片,建筑物的定向爆破彩圖等等,目的是引導學生用化學知識去感知生活,感知身邊化學給生活帶來的變化。新課程化學選修4中,課本插圖展示了太陽能電池的計算器、使用太陽能的汽車、追日型太陽能集熱器、風能發電、溶洞、燃料電池發電站、氯堿車間、電解精煉銅車間等等,不脫離生產實際,不脫離日常生活,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必須體現與社會實踐、生產生活緊密結合的教育理念。新課程化學選修4中,還開設“科學視野”、“資料”、“科學史話”等版塊,更加貼近科學發展,生產生活實際。
(2)新課程的對比思維教育理念
化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科學。物質的形態、顏色、氣味、化學變化等,都給學生視覺、聽覺、嗅覺、動手全方位的感受,新課改下的化學課程的編排就體現了這一特點。新課程化學課本在原有的基礎上,增設了許多對比彩圖。如新課程化學選修4中,第一頁彩圖“催化劑對反應速度的影響”在舊版本第二冊選修加必修(ISBN7-107-16526-7/G·9615)中,是沒有的。并且彩圖中連續展示錐形瓶內帶余燼的木條,從沒加MnO2到從漏斗加入MnO2的變化。插圖色彩的變化,讓學生感官有一個深刻地體會之外,還能學習對比實驗的設計與可行性,為今后設計對比實驗的掌握一些簡單方法。在新課程《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里,鉀與水,鈉與水的對照彩圖,對比的思維非常明顯。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舊課程是一個彩圖,新課程是兩個彩圖,從室溫到溫度改變造成的顏色變化,更能給學生一個感性的認知之外的對比思維。彩圖里蘊涵的對比思維,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能夠體現。
(3)探究的教育理念
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增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化學新課程選修4教材中設置了大量的探究課題,如開設“思考與交流”、“實踐活動”、“學與問”、“科學探究”、“家庭小實驗”等知識版塊。例如,新課程化學選修4中,第三章第三節“鹽類水解”有一個家庭小實驗:用PH試紙測試家中食鹽、味精、小蘇打溶液的酸堿性。通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和實踐活動方案,交流討論等多種途徑,探究出三種物質的酸堿性,使學生在探究實踐中獲得知識和技能。在這個家庭小實驗中,也體現前面的教育理念。食鹽、味精、小蘇打溶液都是學生日??梢越佑|得到的物質,利用三者的對比實驗,讓學生對鹽類的水解有更深的印象。特別是味精,不少學生只懂化學名稱,不懂真正的主要成分為谷氨酸鈉。利用以家庭小實驗的方式,引導學生課后探究了解味精的作用。
二、化學課堂教學上,如何與實際結合,怎樣突出學生的探究學習,怎樣培養對比思維,課堂漸進開展,凸顯新課程的教育理念,必須設計有效課堂教學。如何設立有效化學教學課堂,把握好以上所說的四個主要教育理念,現從化學選修四第一章第一節“化學反應與能量的變化”教材分析進行闡述。
(1)課堂獨特引入,緊密結合社會實踐、生產生活
學生對化學科的興趣,對學習化學尤為重要。往往很多時候,學習化學理論是比較枯燥無味的。一節新課的開始,如何把學生引入老師設計的教學課堂很關鍵。也就是,屋內有精彩的東西,必須要讓學生先走進屋里,學生才能欣賞到。如何學生徘徊在屋外,縱然屋內如何精彩,學生是感受不到的。比如化學新課程選修4教材中第一章第一節“化學反應與能量的變化”,教材直接就從焓變的概念開始學習。教師開門見山的講授新課,沒有把學生的興趣預先提高,會造成學生的學習疲勞,課堂效果下降。
在第一章“化學反應與能量”前言里,配有焰火的插圖,列舉了很多實際的例子。教師可以通過前言的例子,結合與社會實踐、生產生活緊密結合的教育理念,挖掘出獨特的引入方式。像對學生展示原始社會“茹毛飲血”到“鉆木取火”、“鉆燧取火”,能量的變化使人類文明了一大步進行引入,也可以從我國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到鞭炮、到炸藥,能量的變化來引入。
(2)挖掘教材探究的質點,組織課堂有效探究
教材增設了“實踐活動”、“學與問”、“科學探究”、“家庭小實驗”等知識版塊,這些版塊都是具有探究教育理念。像在選修4教材中第一章第一節內容,就有“思考與交流”、“實踐活動:中和反應熱的測定”.探究的質點在哪里?也就是把這兩部分需要學生探究出來的知識重點在哪里?就需要老師很好地把握教材內容。否則,探究的知識太多太凌亂,沒有重點,反而適得其反。在本節內容中,“思考與交流”的內容是讓學生將熱化學方程式與普通化學方程式的區別、正確書寫熱化學方程式注意的幾點。屬于“歸納與整理”的比較多,探究相對少。顯然,探究質點應該落在實踐活動部分。課堂在哪個知識點進行探究,更好的落實新課程的探究理念,對設計有效課堂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新課程的教育理念,滲透在教材內容的設計上。如何挖掘教材,如何創造性地運用教材,如何把握好新課改的教育理念,并把新課程的教育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得以實現,值得教師對課堂的有效性進行研究與探索,并為新課程理念賦予獨具個性的詮釋。
參考文獻:
王郢。教科書審查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