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夺t學化學》是醫學專業重要的基礎課程,是后續專業課程如生物化學、生理學、藥理學等課程的學習的基礎,在教學體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按照國家對高職教育模式的改革指導方針和本院學生現有情況,必須整合章節內容,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編排和刪減,呼應臨床專業核心課程的內容,為醫學后續專業課程服務為宗旨,圍繞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這條主線,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改善教學效果,為接下來的專業課程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1 現狀分析
1.1 教材
《醫學化學》教材跨度較大,既有屬于《無機化學》教材內容的雜化軌道理論,也有屬于《物理化學》的滲透壓定律,還有很大篇幅的《有機化學》中烴類衍生物的介紹。而課時數一直偏少,大約在54至72學時之間,其中還包括實驗課時,因此用于理論講述的時間很少,教材內容雖然廣,但是真正教學時講解又無法深入,大體都是點到即止。
1.2 學情
由于該課程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高中化學》知識基礎,而高職高專學生高中化學基礎較薄弱,學生普遍反映本門課程難學、沒有用處,學習積極性相對其他課程較差。學生無法提起興趣,也不能有效的掌握課本知識,課堂教學效果較差。
2 教學內容的組織和安排
從多年的教學實踐和學情來看,為了實現在有限的課時內最大程度地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課本內容,《醫學化學》的教學內容必須在原有教材的基礎上進行選擇性的教學。以人衛出版社第6版的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專業《醫學化學》教材為例,可以考慮對總共十二章教學內容做出以下四種新的安排。
2.1 刪減與其他課程無關的教學內容
如第八章立體異構。這一章的內容屬于有機化學中手性化合物的相關內容,在全書中較為獨立,和教材中的主要內容聯系較少,且根據畢業生的反饋情況,在工作中根本涉及不到本章知識。
2.2 部分章節以科普講授為主
如第十一章含氮有機化合物和第十二章雜環化合物與生物堿。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內容在整個教學環節的最后階段,涉及醫藥中間體的常用知識,對藥學專業學生很有必要,但對于醫學專業學生來說裨益不大,且這里只是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真正的內容在短短20多頁的篇幅內根本無法全部展現。因此,學生在學習這三章內容時很吃力,而且理解不了,不妨大膽縮減內容,在教學中以講授涉及這幾類化合物的科普常識,反而能給人留下印象。
2.3 適當縮減部分次重點章節的教學內容
包括第四章至第七章、第九章和第十章內容。第四章膠體和乳狀液和第五章配位化合物是傳統的無機化學知識,其中和醫學有關的主要是膠體分散系的性質、螯合物的基本組成和原理等,應列為重點,讓學生能認識膠體分散系,知道螯合物高度穩定的原因。第六章有機化合物概述中有機化合物的基本知識是有機化學的開篇內容,適合引用課外知識來提高學生的興趣。第七章含氧有機化合物、第九章脂類和第十章糖類屬于烴的衍生物部分,涉及具體的化合物,其中很多都是醫學上常用的內容,還有為生理生化課做鋪墊的部分,應該以介紹化合物的結構和應用知識為主予以重點講解。剩下的內容,例如配合物的基本概念、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理論和烴類衍生物的命名及理化性質屬于傳統的化學內容,對于醫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因為與專業知識牽扯不多,基本提不起興趣,就算費力講解也收獲不大,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的縮減。
2.4 針對未來工作崗位的實際應用,重點加強相關章節的講解
第二章溶液、第三章電解質溶液是本書中的重點章節,不但與生理生化等基礎課程相關,還會在醫學專業課中經常提及。這兩章概念和原理較多,尤其是滲透壓的定義、滲透壓定律和緩沖溶液需要充分理解才能領會,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要把握主要內容,分散講解各個知識點,像數學推理一樣,讓學生最后自己推導出答案。以緩沖溶液為例,首先要把解離平衡、同離子效應和共軛酸堿對的知識講解到位,然后醋酸與醋酸鈉混合溶液的實驗數據引入,通過混合溶液的解離平衡來發現的同離子效應,進而從解離方程式中推導出緩沖溶液中抗酸抗堿的作用原理,最后得出結論含有共軛酸堿對的溶液都是緩沖溶液。
3 結語
高職高?!夺t學化學》教材種類較多,學情也存在著地區差異,在具體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深刻領會教材內容,明確教學目標,針對學生特點,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培養實用型人才為導向,不能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就化學而論化學”的授課,應充分建立學生“能學懂、愿意學”的良好模式,與工作崗位需求掛鉤,從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真正實現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
[2] 成 洪 達 , 邢 占 芬 , 鄭 燕 . 醫 學 化 學 教學 改 革 之我 見 [J] .新 課 程 研 究\\(中旬刊\\),2009\\(6\\):77-78.
[3] 陶晨 , 孟 鐵 宏.高 等 醫 學 專 科 院 校 醫學化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廣州化工,2013\\(12\\):244-245.
[4] 譚 宏 亮 . 淺 談 醫 學 化 學 教 學 中易 出現 的 兩 種 教 學 傾 向 [ J ] .宜 春 學 院 學報,2008\\(4\\):180-181.
[5] 劉毅敏,趙先英,肖湘,等.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醫學化學教學研究與實踐[J].數理醫藥學雜志,2008\\(6\\):762-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