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化學是化學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中等職業教育中相關化學教學中也在占很大的比重。
一、有機化學知識特點歸納分析
有機化學是研究有機化合物的來源、制備、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科學。絕大多數有機化合物只由碳、氫、氧、氮、硫、磷等少數幾種元素組成。但有機化合物數量非常龐大,已知合成或分離得到并已確定其性質和結構的有機化合物已超過 1000 萬種,遠遠多于無機物的總和,且每年又有數以千計的新的有機化合物被發現、合成。\\(1\\) 結構特點:①以共價鍵相結合,有機化合物是含碳化合物,碳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 IVA 族,介于電負性很強的鹵素與電負性很弱的堿金屬之間,決定了碳原子難于得失電子形成離子鍵,碳原子之間及其與別的原子之間主要通過共用電子對而形成共價鍵,以共價鍵相結合是有機化合物基本的、共同的特征。②同分異構現象普遍存在 \\( 凡分子式相同而結構和性質不同的化合物叫同分異構體,這種現象叫同分異構現象。\\),碳原子相互結合成環、鏈,原子數幾乎不限,另外,即使碳原子數相同 \\( 分子式相同 \\) 也可由于碳原子之間的連接順序和方式不同 \\( 構造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多種物質。\\(2\\)性質特點:①易燃燒②熔沸點低③難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④反應速度慢⑤負反應多,產物復雜 。
二、教學策略
1、開展探究式教學
有機化學學習不同于無機化學,不能單純地通過記憶達到學習的目的,需要對有機物的結構、官能團的性質以及反應機理有較深的理解。因此,學生的主動思考在有機化學教學中非常重要。傳統有機化學教學方式主要是學生被動接受的授課方式,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僅處于接受狀態。利用探究式教學,可以改變傳統教學中職教學中有機化學教學之我見宋克儉 哈爾濱市教育研究院這一授課方式,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知識點的思考。例如在講到醇與酸的醋化反應時,許多教師會按教材的知識點進行教學,即向學生介紹醇與酸之間脫去一個水形成醋,其中醇提供一個氫、酸提供一個羚基,氫與經基結合形成水。但是,為什么不能是酸提供一個氫、醇提供一個羥基呢 ? 許多學生肯定會有這樣的疑問。因此,在講授醋化反應這個知識點時,教師可以進行探究式教學。即提出假設 : 假設氫是由酸提供的,羚基是由醇提供的,讓學生進行討論,并讓學生提出進行驗證的方法。這種探究式教學通過誘發學生主動、思考,可以達到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通過實驗培養觀察能力
有機物的特性反應、有機物的制備、有機物之間的轉化關系在許多情況下都要通過實驗觀察才能被認識。有機化學的實驗,一方面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生動的感性認識材料;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甲烷和苯時,通過實驗觀察,知道它們都不能使高錳酸鉀溶液的紫色褪去。在學習苯的同系物時,通過實驗發現甲苯、二甲苯能使高錳酸鉀溶液的紫色褪去,即它們被高錳酸鉀所氧化,又知道被氧化的部分是苯環的側鏈\\(甲基\\)。引導學生分析比較,了解這是由于苯環對甲基產生了影響的緣故。其次,教師在有機實驗的過程中,提示學生細心操作,全面觀察,探究思考。
例如實驗室制取乙烯:教師指導學生如何加藥品,溫度計如何擺放;觀察實驗中燒瓶、集氣瓶內的現象變化;教師提出為什么要加石棉網、碎瓷片等實驗注意事項。教師引導學生在實驗中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通過探究解決問題,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又培養了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3、從生活實際出發,把生活和化學相融合
化學和生活實際密不可分,化學是從生活實際中得到的結論,并且服務于生活的。教師若想在教學方式上有所創新,讓學生學習起來更加輕松,理解的更加深人,就必須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實際出發,讓他們感受到,化學就在身邊,并不是只是在身邊的物質的變化,提高他們學習的熱情。比如在學習有機化合物的分類這一節的時候,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對有機化合物的概貌有了一定了解,在對于甲烷、乙稀、苯等有機物的結構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注意觀察身邊的藥物,查資料或者通過說明書來觀察一般常用藥的化學式、結構式、官能團及俗稱等等。然后再課堂上進行小組討論,分析這些藥物中所含的有機成分。利用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了解有機物的分類及一些重要的官能團。對有機化學的學習學生難免會不知道如何下手,在這個時候,教師必須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適當的鼓勵。而教師本身也必須不斷地學習,努力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和思想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對學生有更多有利的幫助,確?;瘜W教學的順利進行。
總之,要學好有機化學關鍵是要掌握好的學習方法,針對化學各類知識的特點,將所學知識進行濃縮、收斂、精煉、放大、升華、遷移,利用聯系、比較、歸納、推理等多種方法進行復習,當然除此之外,勤奮、刻苦、堅持也是不可缺少的。
參考文獻:
[1] 朱莉.淺談新形勢下的化學教學策略.中學化學,2003.2
[2] 王錦秀.培養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的策略.化學教育,2001.7
[3]王祖浩.化學課程標準解讀.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