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是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的重要環節,是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統計數據顯示,近 10 余年來,我國的研究生招生數量較以前增加很多,而研究生導師的數量增長遠遠落后于研究生規模的擴大,造成了師生比例不協調,再加單導師制占主體地位的培養模式影響了研究生的培養質量[1-2].目前,單導師制在研究生規模不斷擴大的背景下,局限性日益凸現,已成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點。因此,探索導師團隊模式下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已經成為新時期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客觀需求。本文針對東北農業大學應用化學專業研究生的培養現狀,探討了基于導師團隊的研究生培養模式。
1 現有研究生培養模式的不足
1.1 生師比過高影響研究生培養質量
近年來,研究生報考人數增加迅猛,招生規模也在不斷擴大,預計 2020 年研究生招生規模將達到 200萬人。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大,隨之要求研究生導師數量要有相應的增長[3].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國碩士研究生導師人均指導學生數在部分高校早已超過兩位數,師生比例嚴重不協調。加之許多導師除指導研究生之外,還要承擔課程教學、參加會議、申報項目和出國訪學等任務,實際上導師用于指導研究生的時間和精力十分有限,這些因素嚴重影響了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1.2 單導師制不利于研究生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
目前,研究生導師各自為政、孤軍奮戰不愿與其他導師攜手合作進行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這種傳統的培養模式不利于研究生能力的培養。一是提高實踐能力。高等學校的導師多偏重于理論研究,少實踐應用,現今研究生畢業后的主要工作去向為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術企業,將面對理論與實踐并重、綜合且復雜的研究對象,只有理論知識豐富、實踐能力過硬,才能提高科研創新效能。因此,由不同知識背景的導師協同合作,就變得尤為重要。二是提高創新能力。研究生的培養成果體現在其實踐能力的增強與創新能力的提升,考核在學位論文與發表論文上。任何一篇優秀的論文都不僅涉及本學科知識,還會涉及到與其他學科領域的交叉。每個導師對自己所在的學科或研究領域都有著較透徹的研究或獨到的見解,但對其他學科或領域可能知之不多,這種情況下不利于拓寬學生的研究思路,影響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4].
1.3 導師隊伍缺乏培訓
隨著國家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大,高校研究生數量不斷增加,加之高??蒲腥蝿盏募又?,導師疲于培養研究生和完成科研任務,無暇進行自身的“充電”,導致部分研究生導師不能集中精力更新知識與提高自身素質。再者,部分新導師缺乏指導研究生的實踐經驗,很多導師把研究生當成了自己團隊的科研人員,讓其去完成自己承擔的大量科研項目,而沒有精力去思考和研究如何“培養”研究生,以及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難以勝任培養高層次人才的艱巨任務。另外,還有一些導師忙于行政及社會事務或自身不思進取,造成研究生培養質量下降[5].
2 構建多元化的研究生導師團隊培養模式
針對目前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應用化學專業全體導師經過不斷探索、實踐和創新,構建了多元化的研究生導師團隊。該研究生導師團隊由相同學科專業、不同專業特長、不同知識層次的導師以及部分優秀的青年教師構成。導師團隊主要有以下 5 個鮮明的特點:(1)專業層次上,以本專業為主,相近、相關專業為輔;(2)職稱層次上,教授、副教授和講師相結合;(3)學歷層次上,博士、碩士學位相結合;(4)教師來源上,高校、科研院所和行業企業相搭配;(5)年齡層次上,老、中、青相結合[6].這樣一個由專業特長不同、職稱學歷互助及背景年齡互補的導師組成的復合型團隊,相互補充和促進,有利于研究生適應當前科學技術綜合發展的趨勢,提高其創新能力。導師團隊的基本模式是主導師(校內)+副導師(校內或校外)+助理導師[7],可以采用以下 4 種模式進行組建。
2.1 主導師(校內)+副導師(校內)+助理導師模式
這種模式是由校內相關學科的專家組建的導師團隊,其特點是相互間比較了解,可以依托已有的科研項目或實驗室培養研究生。目前,應用化學專業研究生的培養,以應用化學為主,與農藥學及食品科學相結合。如應用化學與農藥學交叉的導師團隊模式為教授(博導)+教授(博導)+助導;應用化學與食品科學交叉的導師團隊模式為教授(博導)+副教授(碩導)+助導。學科相互交叉、融合的導師團隊促進了研究生的學習和交流,擴大了研究生的知識面。
2.2 主導師(校內)+副導師(外校)+助理導師模式
這種模式是由校內專家與其他大學的專家組建的導師團隊,其特點是能夠利用其他大學高水平的師資力量,豐富研究生的學習經歷。該模式中的“外?!辈粌H局限于國內,更拓展到國外的大學。近幾年,應用化學專業與美國歐道明大學(Old Dominion University)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究生的互派學習,形成了國內教授+國外教授+助導的聯合導師團隊模式,既開拓了研究生的學術視野,又豐富了學生的閱歷,顯著提高了研究生的國際競爭力。
2.3 主導師(校內)+副導師(科研院所)+助理導師模式
這種模式是由校內專家與科研院所專家組建的導師團隊,其特點是能夠利用科研院所的科研實力和先進的儀器設備,實現校所間科教結合、優勢互補,達到研究生之間相互交流學習的目的,有利于創新型高層次人才的培養。應用化學專業研究生培養與黑龍江省農業科學研究院進行了聯合培養,形成了教授(博導)+研究員(博導)+助導的導師團隊模式,從而使學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培養質量都得到了提高。
2.4 主導師(校內)+副導師(行業企業)+助理導師模式
這種模式是由校內專家與企業專家組建的導師團隊,其特點是能夠將產、學、研有機結合,鍛煉和提高研究生的實踐能力。應用化學專業研究生的培養,通過與哈爾濱光宇蓄電池有限公司、三精制藥等企業合作,形成了教授(博導)+高級工程師+助導的導師團隊模式,顯著提高了研究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并且使培養的研究生更能適應和滿足行業的需求,從而提高了研究生的就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