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隨著“核心素養”這一概念的興起,它的界定及運用引起了國內外研究者們激烈的討論。我國的一些重要學術會議上,“核心素養”這一概念被不斷提及。由核心素養聚焦到語文核心素養,本文梳理介紹了核心素養的概念,并對語文核心素養進行了概念界定,探究了語文核心素養的特征及提升途徑,以期給語文課程教學的變革帶來一些有益的啟示。
關鍵詞: 核心素養 語文核心素養 特征 提升途徑
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核心素養這一新的概念不斷被提及。簡而言之,核心素養的本質直指教育的根本問題:培養什么樣的人?因此,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勢必成為我國未來課程改革的靈魂。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語文教育的目標和課程理念在順應趨勢發生相應的改變??v觀語文教育取向的沿革,可以分為四個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文革”前夕,目標為加強雙基(基礎知識教學、基本技能訓練);20世紀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目標為加強雙基、培養能力、發展智力(重視非智力因素培養,培養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2000年至2010年,目標為確立三維目標;2010年至今,目標變化為發展學生核心素養。顯而易見,當今的教育已步入核心素養時代。
1.語文核心素養內涵
1.1核心素養概念。
核心素養這一概念的研究討論,最早見于《核心素養促進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會》,研究報告將學生能力素養的討論直接指向核心素養,且構建了一個涉及人與工具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等三個方面的核心素質框架。
由國外涉及核心素養的相關研究成果,為我國教育課程改革指明了新的道路。在如今的理論構建階段中,我國有一大批學者對此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于黔勛教授認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是所有學生應具有的關鍵、必要的共同素養。
1.2語文核心素養的基本要義。
核心素養是深化基礎課程改革的基礎,指導并引領各基礎學科課程教學,彰顯學科教學的育人價值,服務于學生的終身發展,真正做到將“教學”二字升華為“教育”。肩負著教育發展重任的語文學科,其新一輪課程改革正在拉開序幕。
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認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改組或改造?!备鲗W科學習都來源于生活也回歸生活,語文學科也不例外。它更源源不斷地為我們的生活提供養料。因此,筆者將語文核心素養定義為:將培養學生終身受益的學習習慣和健全人格作為理念;以增強學生傾聽、閱讀、書寫、交流溝通能力為目標;使學生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健康的審美情趣及必備的傳統文化素養。
語文核心素養的確立,為語文教育開辟了新的領域,明確了新的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
2.語文核心素養的特征
2.1語文核心素養具有綜合性與實踐性。
語文學科教育區別于其他學科教育,關鍵在于培養學生的語文情懷、健全的人格,這是語文學科教育的培養目標,也是學生必備的語文核心素養。語文核心素養的特征之一是綜合性,是指語文學科培養出來的人具有綜合的素質,具備個體優秀特征。
語文綜合素養也具有實踐性,它要求我們身體力行,從內而外真正做到熱愛祖國,熱愛中華民族及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進而形成健全的人格,使人的個體發展符合社會整體發展的趨勢。
2.2語文核心素養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
語文核心素養具有工具性。工具性是指事物本身具有的能夠被用來達到某種目的或實現某種功能的特性,語文核心素養的工具屬性要求學生能夠實現學習知識的內化與遷移。
人文性是指在特定社會文化中成長起來的人對有關事物、環境的主觀能動性反應的特性。在?Z文課程中,優美的散文如《多年父子成兄弟》《我的母親》能夠培養學生的語文情懷,增加學生對父子、母子親情的認識;小說如《祝?!纺軌蚴箤W生采用正確的態度認知歷史,正確認識舊社會對婦女的殘害。這一篇篇課文中蘊含的適合學生認知、思考和探究的內容,就是語文教育最終要培養的內容。
3.提升語文核心素養的途徑
3.1確立課程意識,開發課程體系。
“永遠需要教學研究,因為教學永遠需要改革”。于黔勛教授曾多次、鄭重地如是宣告過。我國的教育已從培養“知識型人才”轉變成“技能型人才”,現在已進入了“核心素養”時代,旨在培養具有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技術型人才。
語文,覆蓋面極廣,上至天文星象,下知地理人文,俯瞰蕓蕓眾生,包羅世間萬象,以它獨特的魅力有別于其他學科。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實踐是培養學生“語用”能力的主要途徑。在培養“語用能力”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進行情感體驗,接受熏陶感染,使思維能力、審美情趣及文化素養在潤物細無聲的過程中逐漸形成。
確立語文核心素養,回歸語文課本身,是讓學生體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正確途徑。
在核心素養視域下,課程教學更傾向于跨越學科、拓寬領域、整體推進的學習,推進知識間相互融合。因此,逐步實現課程結構的開放性與多元性是課程改革的一個必然趨勢。在語文課程的設計中,就內容而言,不僅要選取古今中外的優秀名家名篇,更要結合不同領域、不同思維,為學生搭建思考積累的平臺,并引領學生的價值觀,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驅動力。
此外,探索跨學科的、校際間的語文多元課程形式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我們要不斷豐富和發展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理論與實踐,注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使其在核心素養培育的大時代背景下發揮應有的作用。
總之,在課程方面,要打破傳統的考試中心論的思想,跳出應試教育的桎梏,優化教學結構,加強資源的開發,真正做到課內外與校內外相聯結,構建多元課程體系,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和發展。 3.2語文的關鍵詞是“有趣”。
茶余飯后,女人之間永恒的話題是“衣飾、發型、妝容”。同事中有一位段老師,發型考究,打扮時尚,光彩奪目,她經常被稱為“像英語老師的語文老師”?!皶r尚、奪目、美麗”是英語老師的標簽。那么語文老師的標簽是什么呢?
有同行曾在一個學術沙龍中分享了一個小故事,我印象頗深。她說,在普遍學生的印象中,語文老師的固有形象是“穿著黑衣服的、古板的、無趣的、嚴肅的中年婦女”?!盁o趣、呆板、過時”是語文老師的標簽。從什么時候起,包括我們自己都接受并認同了語文教師這一固化的形象,甚至潛移默化中不斷地把這一模板往身上套牢。然而回頭想想,我們人生中第一堂語文課,接觸感受到文字的奇妙感,不應該是一種快樂的體驗,一種美的享受嗎?
紀伯倫有一句名言:“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忘了我們怎么出發?!闭Z文的關鍵詞應該是“有趣”。學生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中職語文教學?語文老師要不斷思考:“核心素養”時代下,語文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教?如何理解核心素養對語文教學的指導、引領和輻射作用?如何發掘語文學科的本質魅力?如何發揮語文學科的獨特育人功能?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回顧語文課堂,我只能想起學生睡眼惺忪的神情,掩蓋在書本下的哈欠,以及學生在空間發布的“今天一大早是語文課,又可以補覺了!”的QQ動態……甚至我還能回想起考試前夕復習寫作,我猶豫片刻添加的那句“應試作文的技巧”限定詞的無奈。誠然,我們確實是出發得太久,已然迷失了最初前行的方向。
中職語文教學歸根結底還是姓“語”。我們必須立足語文本身,以“語言”為核心,源于文本,講求方法,推動學生深入文本,積極思維,穿梭于學生與文本之間,左右逢源。語文,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座城。在這個精神的城堡里,有童話的真,詩歌的純,散文的澄明,還有戲劇的爆發力……語文課,更應該是有趣的,我們引領學生領略古代詩詞歌賦的奇絕壯美,欣賞外國作品的異域風情,感受五四以來中國文體的演進。在時間的向度里,語文這座城和走進它的我們走成了中國文化的洋洋大觀,即便人生荼蘼,我們也能保持靜美的風度。
3.3拒絕閉門造車。
回顧短短幾載教學生涯,羞愧于自身存在一些“短板”,我的教案中存在教學缺乏主線、呈碎片化的問題。甚至曾幾次步入歧途,挖空心思地思考怎樣在教學活動中盡可能地添加一系列華而不實、花里胡哨實則根本無效的師生互動,美其名曰:充分體現信息化手段與語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
正所謂“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閉門造車是不可取的。教研活動、學術討論、講座培訓都是一場場熱鬧非凡的頭腦風暴,是一段段語文教師的成長歷程。專家們高屋建瓴的授?n,同行間異彩紛呈的討論最終讓我們明白:語文就是語文,不是一盤大雜燴。對于中職語文教學現狀,同行曾這樣感嘆:“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就像是戴著鐐銬跳舞?!币苍S從此刻起,我們都發現了鐐銬的存在,并努力把它脫下。語文課改之路任重而道遠,在艱難前行的路上,我們,正在一步一步堅定地探索。
4.結語
語文是中華民族歷史的一個縮影,是五千年古老文明的一種積淀,凝聚著國人的審美情趣,為我們提供了賴以生存的精神家園。語文課程,就是要引領學生講字正腔圓的中國話,習端正工整的中國字,讀文采飛揚的中國書,寫洋洋灑灑的中國文,做頂天立地的中國人。
教育的本質即育人。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無論多媒體信息如何沖擊,語文課程教育應該始終堅持以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作為目標,使學生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健康的審美情趣及必備的傳統文化素養,增強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趙瑩瑩.從語文素養看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及特征[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6(11).
[2]徐林祥.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語用熱”再認識[J].全球教育展望,2016(8).
[3]章亞琴.培養核心素養提升語文能力[J].語文教學通訊,2017(9).
[4]劉飛.語文核心素養研究的三個基本問題[J].學科教育,2016(33).
[5]顧之川.論語文學科核心素養[J].中學語文教學,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