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23日是臺灣杜邦桃園電子廠連續第10000個安全工作日。換句話說,長達27年,他們沒有發生任何損工意外(指讓員工無法工作的意外)。以黑火藥起家的杜邦,把“安全”視為最重要的核心價值。
“所有的傷害都是可以避免的,”安全環節經理鄭允豪堅定地指出。根據杜邦的研究,平均每30000個不安全行為或狀況,就會衍生1個致死的意外。為了杜絕意外,杜邦在意外事件發生前就要檢討和改善不安全的行為。在杜邦,甚至連“沒有發生意外,但讓員工嚇一跳”的“虛驚事件”也要調查,例如員工不小心撞到工廠中的桶子、手差點被機器軋到,都要查出不安全的原因,進而制定確保安全的標準流程。杜邦同時借鑒同業或媒體報道發生過的生產安全意外,從中汲取經驗,并將工地安全知識累積成冊,讓員工日后按表操作。
在杜邦的工廠每個細節都有一本作業流程守則,員工的每一個動作,都須合乎現場作業標準程序。另外,杜邦還設有環境安全部門,制定詳細的規定,稽核員工的安全表現,再由員工組成的各種安全委員會來負責執行。工廠視危險程度不同,有6到9個不等的委員會執行不同類別的安全規定,委員會的主席,則由專職人員或最熟悉該類行為的同仁兼任。例如由最經常開公務車的同事兼任駕駛安全委員會的主席。鄭允豪解釋:“這叫有感領導(Felt Leadership)?!蔽瘑T會是由員工組成的,參與積極性更高,也有更強的責任感,要求自己以身作則。杜邦規定,員工若隱瞞意外被查獲,不但會遭到委員會、主管、工地安全部的糾正,還必須作檢討報告。如果違反的是重大安全規定,近年內則沒有升職的機會,更可能直接被解聘。
“杜邦從員工進來的第一天、第一分鐘就開始做生產安全了?!编嵲屎勒f。通過把安全知識文件化,并制定有賞有罰的靈活制度,杜邦把無形的價值觀轉化成了員工實際可行的工作流程。(摘自《安邦管理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