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當的財務管理,是界定一家企業運行良好的標準之一。財務管理失當,則難免導致危機并常常引發破產――財務管理不善,是多數公司失敗的常見因素。
那么為何這門學科在主流商業媒體中如此不引人注目呢?原因可能是,財務部門作用歷來有限,而且基本上只起輔助作用;也可能是眾多財務經理本身保持低調――在這個領域很少有名聲斐然的英雄或者惡棍。
同樣,不直接參與財務工作的高管們,常常想當然地看待財務管理。他們還想當然地認為,財務管理作為一門學科,隨著時間的推移并沒有太多變化。這兩條假定不僅是錯誤的,而且是危險的。健全財務管理的特征之一,是從生產線經理到董事會的積極參與。而且作為一門學科,它正經歷快速的變革。
外部壓力
財務管理領域目前進行的變革,越來越受到外部因素的驅動。正如商業生活的其他各個領域一樣,全球化成為重要的影響力――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就是一例。
同樣,雖然安然\\(Enron\\)戲劇性的破產與日本的經濟困境沒有多少聯系,但它帶來的后果,以《薩班斯一奧克斯利法》\\(Sarbanes-Oxley\\)為形式,影響著在紐約上市的一家日本電子企業的內部運作,正如該法也影響著任何相仿的美國公司。
由股東價值要求主導的國際資本市場的增長,是影響財務管理的另一組有力因素。因而,方華\\(LilyFang\\)和安田綾子\\(AyakoYasuda\\)要考慮分析師研究的質量,托馬斯?謝姆努爾\\(ThomasChemmanur\\)和保羅?富爾吉耶里\\(PaoloFulghieri\\)著眼于銀行和交易所等中介的作用,而奧拉西奧?法爾康\\(HoracioFalcao\\)和羅尼?斯塔法諾\\(RonyStefano\\)則從談判角度探討如何處理投資者關系。
以股東價值為宗旨的方式,將權力的天平從管理者向股東傾斜,為重大財務決策以及嚴格約束\\(如企業的現金留存能力\\)提供了明確的框架?;刭徆善焙桶l放股息,才是當今企業流行的做法,而不是昂貴的收購。
阿南特?K?桑德羅姆\\(Anant KSundaram\\)認為,除了股東價值最大化外,不存在其他可信的替代方式,而股東價值最大化,也會對其他利益相關方產生積極的連鎖效應。的確,其他相關方的利益等于或大于股東利益的情形很有限。
私人股本的增長,一方面增加了對上市公司業績的壓力,另一方面也提供了有潛在吸引力的融資途徑。此外,斯圖亞特?里德\\(StuartRead\\)和馬尼詩?梅赫塔\\(Maneesh Mehta\\)認為,風險投資技巧為企業內部開展金融創新提供了新手段。
歐洲也已成為重要的影響力量。英國近期決定,推遲要求英國上市公司提供運營和財務審議,但并沒有在議程中取消敘述性報告。所有大中型歐洲企業必須提交商業審議報告,這將提供業績和發展的關鍵信息,以及財務和非財務的關鍵業績指標。審計機構必須在審計報告中聲明,審議內容與財務報表相符。\\(這也是個有意思的諷刺: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實行導致數字方面的一些混淆之際,敘述性報告在當前過渡期的重要性更大了。\\)
就連公司治理的財務層面,議程也正變得更為國際化。迄今發起的行動基本上局限于國內,但一些關鍵領域的共同主題在把它們引向一條融合的道路。就財務管理而言,這些主題包括更正式地強調審計委員會、內審以及董事會的財務責任。
可持續性辯論的元素,也被納入這一議程。不久前,三重底線財務報告\\(即財務、社會和環境\\)讓人聽上去怪怪的,更不要說無關了。但現在,廣泛采用這一報告標準的呼聲越來越高。對于許多公司,這代表著一個全新的世界,而對于首席財務官們,這也代表著一系列全新的挑戰。
正如在商業審議報告中那樣,可持續性可能會與財務層面聯系起來,因此可能需要對其進行審計。這方面的不作為,越來越有可能影響到聲譽,因為公司在可持續性排行榜上的排名,如今受到壓力團體和媒體的密切注視??沙掷m性發展尤其影響面臨聲譽風險的行業。這些行業越來越多――不僅包括石油、天然氣和采礦業,制藥業也已加入其中。鑒于反肥胖的壓力,甚至還包括食品加工和銷售業。
最后,預期壽命延長和養老金長期利率偏低,也產生了外部壓力。企業\\(和政府\\)的養老金融資問題,近幾年引起了人們強烈的關注。為養老金債務所累的著名企業也不在少數。但它們只是多數管理層所面臨的養老金風險中曝光最多的幾個例子。這種情況對于個人的后果沒有被很好地理解,因而伯納德,杜馬斯\\(BernardDumas\\)和于爾格?瑟茲\\(JuergSyz\\)提出了新的框架。
內部發展
以上所述的各種外部壓力,已成為內部財務管理程序發展的主要因素。在數據處理、采集和分析能力提高和成本下降帶來的可能性中,這一點最為明顯。
信息技術和全球化的結合,當然為大規模外包提供了機會,包括外包交易處理,為財務職能部門本身帶來直接益處。在更廣泛的方面,外包的影響仍在接受探討,馬雷克?什韋謝斯基\\(MarekSzweiczewski\\)就提出了一個關于隱藏風險和外包成本的觀點。
風險管理是另一個外部壓力驅動內部發展的領域。在英國,上市公司如果沒能達到公司治理綜合規范的要求,就需要做出解釋,這已給系統化風險管理程序提供了有力的動力。昂利?塞爾瓦伊斯\\(HenriServaes\\)和彼得?圖法諾\\(PeterTufano\\)公布了在全球范圍對非金融企業進行調查的結果。該調查不僅涵蓋了企業怎樣管理風險,而且還包括它們進行眾多關鍵選擇的方式和理由。維拉爾?阿查里亞\\(xrtralAcharya\\)和斯蒂芬?謝弗\\(StephenSchaeffer\\)關注流動性風險的起因、后果和影響。在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價格大幅飚升之際,首席財務官面臨應付對沖問題的壓力。就像迪迪埃?科辛\\(DidierCossin\\)和迪諾斯,康斯坦丁努\\(DinosConslantinou\\)表明的那樣,這歸結為對風險管理的更好理解。
但在許多情況下,公司沒有充分利用機會。糟糕的信息技術采購和實施,與成本下降、效率提高一樣,成了近年的一大特征。少數公司已將風險管理與運營、定期監督和內審程序整合起來,但還有許多公司尚未這樣做。
在其他領域中,也存在有待把握的機會。遵循以價值為基礎的管理方法,其邏輯是,它應該反映在所有決策中,全面考慮資金成本,并把焦點放在現金流而不是以贏利為基礎的決策上。但在實踐中,許多機構已發現這種要求太過苛求,它們已在考慮收購時采用資金成本方法,但在內部決策中還沒有全面實施這種方法。
績效測評方面也存在諸多機遇。許多機構不愿放棄向后看的傳統財務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