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路途遙遠,就怕方向錯誤。反過來說,只要路是對的,再遠的路也會被我們拋到身后。
發揮特長比克服特短更重要。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知道自己擅長什么,并且清楚所喜歡做而又做得比別人好的事情。
何謂核心能力?簡單地說,就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特別是經過長期的專業學習和實踐所形成的一種與眾不同、別人不易擁有的獨特能力。具備了核心能力的人,其搶抓機遇的能力,適應社會的能力,創造性工作的能力,獲取成功的幾率,都大大強于一般人。
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
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任何一個人要想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生存與發展,就必須不斷地適應社會變化,積累、培育和增強自己的核心能力。而要增強自己的核心能力,首先必須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不怕路途遙遠,就怕方向錯誤。拜佛進了呂祖廟――走錯了門,如何能念得真經?反過來說,只要路是對的,再遠的路也會被我們拋到身后。
一般來說,人的發展路徑有兩類:一是專一發展路徑,二是多維發展路徑。前者是指通過從事符合自身資源條件與能力的某一領域的工作,不斷培育自己的核心專長,來謀求個人的不斷發展。后者是指通過從事多個領域的工作,把自己培養成“通才”,以實現自身的不斷成長。
凡事因人而異,有多大的本事成多大的精。由于每個人的天賦、個性、成長環境、受教育程度等情況不相同,因而在選擇發展路徑時應各有側重,過高地估計自己而選擇多方面發展路徑,或者過低地估計自己而選擇專一發展路徑,都不利于自己人生價值的提升和人生目標的實現。
比較兩種路徑,專一發展路徑應當成為大多數人的選項。這些年來,社會上一直呼吁多一些“通才”,因為那些既懂管理又擅長經營、既懂技術又善于開拓市場的人,往往可以將各種資源進行整合,從而更有效地推進工作。正因為社會上有這樣的需求,一些人盲目地選擇了多維發展路徑,這也學那也學,不辭辛苦地考取了這證那證。多維發展通常被認為是克服專一發展路徑問題的最佳手段,因為多維發展可以規避職業風險,擴大適應面,一個行當不行就跳到另一個行當,不怕沒飯吃。然而,理論和實踐證明,多維發展也可能適得其反,加大風險因素。例如,多維發展導致個人能力分散,形不成核心能力,成為什么都會一點、但什么都不精深的“萬金油”式的人物,而這樣的人越來越不受歡迎。
現實生活中,除了少數智商高、情商也高的人之外,大部分人并不適合成為所謂的“通才”。當年愛因斯坦被推舉擔任以色列首屆總統,他謝辭說:“我只適合從事與物理學相關的一些工作?!边@不僅僅是謙虛之詞,更是科學精神的體現。古人云:“術業有專攻?!泵總€人只有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中有不俗的表現,建立起自己的核心能力,才能在日趨激烈的職業競爭中爭取主動,贏得成功。
發揮特長比克服特短更重要
法國有一個貧困潦倒的年輕人,流浪到巴黎,找到父親的好友,期望他能為自己找一個謀生的差事。父親的好友問他有什么專長,比如說數學、物理、歷史、會計什么的。年輕人窘迫地低下頭,羞愧地說:自己似乎一無所長。父親的好友想了想說:“那你先寫下你的地址,我總得給你找個活做啊?!蹦贻p人把自己的住址寫下,剛想轉身離去,卻被父親的好友一把拉住說:“年輕人,你怎么說你沒有特長呢,你的名字寫得多好??!”“能寫好自己的名字也叫特長?”“當然,字反映了一個人的文化修養,一個人的內涵……”父親的好友意味深長地說:“人要有自信心,找工作之前,首先要找到自己的特長,并要把自己的特長發揮到極致……”聽了父親好友的一席話,年輕人使勁地點點頭。后來他結合自己的特長找了一所中學教授法文,度過了一段艱苦的歲月。也就是從那時開始,這位年輕人認識到了自己在文學方面的天賦和特長,并開始發揮這個特長。他就是后來寫出享譽世界經典文學巨著的法國18世紀著名作家大仲馬。
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蔽覀兠總€人都是,長頸鹿的脖子、仙鶴的腿――各有所長。特長與特短是相互伴生的,有特長必有特短。在有限的生命歷程中,我們不可能涉獵所有的知識,因此,特短的存在不是什么錯,關鍵是要看你有沒有特長,如果沒有什么特長,縱然你沒有特短,你仍然沒有什么競爭力。
現在有一種認識上的誤區,總認為一個人要做出成績,取得成功,就一定要克服自己的短處,認為短處是我們走向成功的障礙。誠然,短處是我們人生的缺陷所在,這是任何人都不能回避的。然而,正因為有短處,我們每個人身上的長處才顯得彌足珍貴。試想,孔子當年如果要彌補“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不足,也像隱士一樣躬耕田野,不把有限的時間用在三千弟子的教育上、用在四書五經的修編上,他能夠成為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被尊為萬世師表嗎?
我們必須明確,發揮特長比克服特短更重要。我們每個人都應當知道自己的長處,明白自己的短處。應該知道自己擅長什么,并且清楚所喜歡做而又做得比別人好的事情。
發揮特長和克服特短是有條件的,如果特短影響了特長的發揮,當然要對特短加以克服,反之,就沒有必要。比如性格內向的人從事研究工作,他不善言談的特短并不妨礙他研究特長的發揮,那么就沒有必要去刻意地克服特短。但是,假如性格內向的人“不幸”當了領導,這時不善言談的特短無疑將影響你的領導力的發揮,在這種情況下,你就有必要克服一下自己的特短了。
生活中,每個人一定有自己的一技之長。那么,就應該盡可能地去挖掘自己的潛能,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朝著自己的目標不懈奮斗。興許,在某一天的某一刻,奇跡就出現了,你的夢想也就實現了。
如何培養自己的核心能力
研究表明,人的核心能力的形成大約需要5年的時間,核心能力一旦形成,又有發揮作用的環境和條件,那么人生的價值就會快速提升。
從我自己和周圍人的人生教訓和經驗看,核心能力的培養可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要有專注的精神,把職業當做事業來干。從事某一領域的專業化工作,就要使自己成為行家里手。個人的核心能力與自己現時擁有的資源、過去的經驗和這些經驗的積累等有關,也與自己長期從事一個專業領域有關。核心專長是競爭力的重要支撐。相反,一些想克服特短而選擇多方面發展的人通常很難培養出多個領域的核心專長,從而在職場上缺乏競爭力。盤子里生豆芽兒――扎不下根,是難以培養出自己的核心能力的。
第二,尋找自己的潛在能力,真正了解自己。這是發現和建立個人核心能力的前提。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核心能力,甚至往往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能力,進入了許多當時看來有前途但對自己來說又十分陌生的工作領域,最終以失敗告終。尋找自己的潛在能力,分析這種能力與其他人的差異性,并把它建立培養起來,這是打造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徑。否則,蒙在鼓里聽打雷――弄不清東西南北,只會是夢里娶媳婦兒――想得好,到頭空。
第三,要堅持學習,不斷提高學習能力。首先,要向書本學習。書本上的知識,是人類理性認識的總結,必須首先學好?,F在,社會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大家都很忙,但無論怎樣忙,都應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學習,每月都要讀一兩本書,要通過學習,真正成為本職工作的內行和能手。其次,要向實踐學習。學習的過程不僅靠正規教育,在工作中邊干邊學也是非常最重要的。只有把學習到的知識、經驗、方法運用于實際工作中,才能獲得成效、獲得樂趣。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既要注重直接經驗的學習和總結,也要注意間接經驗的獲取,取長補短,為我所用,有意識地加大對周邊知識的攝取度和滲透度。最后,要向他人學習。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笔|蕓眾生中蘊藏著無窮的創造力。通過對周圍同事特別是競爭對手的深入分析,發現他們的長處和弱點,然后避其鋒芒,發展自己的比較優勢,而這本身就是在建立和發展自己的核心能力。(作者單位:齊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u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