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企業國際化的征程中,讓管理水平更上一層樓的辦法有多種多樣,比如派送高管到海外商學院進修學習、讓跨國公司的知名領袖擔任公司的顧問等,但其中最直接的辦法,或許是讓中國企業的領導者成為跨國公司的董事會成員,或者成為跨國公司中具有含金量的“外腦”―-通過這樣的方式,讓跨國公司的管理理念和中國企業有更為親密的對接。
這看上去難以實現,畢竟在傳統的觀念中,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旅程剛剛開始,自身還是學習者,為何能反而一躍成為跨國公司中的“核心人物”?但實際上,這樣的情況的確正在發生,而且有不少優秀的管理者已經成為知名跨國公司的重要管理層。據一家獵頭公司統計,在過去20年,已經有四個中國人擔任過標普500指數成份股公司的獨立董事。除了在1980年代出現最早的案例外――1988年,出生在中國但在美國長大的李信麟\\(Davd s.Lee\\)被任命為子產品公司凌力爾特\\(hnear Technology\\)的獨立董事――隨后三個中國人都是來自中國大陸。
豐田國際咨詢委員會型\\(INernationaI Advisory\\)
這位剛剛從招商局集團董事長職務上退休的國企高管,同時還是全球第二大汽車制造商的‘外腦”。豐田1996年設立的這個國際咨詢委員會,并非只是為了進入某一海外市場而設立的“借力機構”。更重要的,它在豐田國際化過程中,起到了多方面的推動作用,而且人數限定為十人,包括商界領袖、政治人物、環境學者等。
萬事達國際組織
\\(MasterCard\\)獨立董事
現任中國寬帶產業基金董事長的田溯寧曾是中國電信業改革中的風云^物。1994年曾參與創辦亞信股份,后來成為中國網絡通信有限公司總裁。他同時亦是聯想集團的獨立非執行董事,擁有美國德克薩斯科技大學博士學位。不過他的獨董職務將在今年到期,和他―樣到期的其他獨董還包括來自可口可樂、麥肯錫和unlcfedit Family Ymancang的管理人員。
菲利普莫里斯公司
\\(Phillp Morris\\)獨立董事
兩年前,擁有清華大學文學士學位和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MBA學位、在美國通用汽車工作了七年的李昕暫加入了百度,任公司CFO。隨后不久,她被菲利普莫里斯聘為獨董。對這家全球煙草巨頭來說,選擇一位中國人擔任公司董事。目的是希望能夠在龐大的中國煙草市場上有所作為。而李昕哲國際化的背景或許也能做到這一點。
哈曼國際集團
\\(HarmanIntemational\\)
劉積仁是東軟集團的創始人和董事長,東軟集團是中國最大的離岸軟件和服務外包提供商。而去年他還成為了高級音響和信息娛樂解決方案提供商哈曼國際的獨立董事。哈曼國際旗下擁有JBL等知名音響品牌,也是標普500指數成份股公司。和劉積仁一同成為哈曼國際董事會外部董事的還包括來自ABB、寶潔和麥肯錫等跨國公司的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