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內在動力。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無論是一國或一個地區還是一個企業,都必須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的挑戰,要想在競爭中獲勝,競爭力是決定的因素。
企業競爭力是企業生存的基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只有不斷適應環境變化的要求,洞悉競爭制勝所需資源、能力等因素的差異,把握關鍵因素,不斷創新,才能謀求現實的生存。同時,企業競爭力也是企業持續發展的保障。企業要科學地預見未來,解決生存與發展的矛盾,建立和維持持久競爭優勢,就必須科學地認識企業競爭力的來源,探討培育企業競爭力的策略,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企業資源
資源是企業形成和運作的物質基礎,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條件,也是企業競爭力的基礎。企業資源狀況對企業的活動領域、范圍起著重要的作用,但一個企業的競爭優勢,不僅取決于企業擁有資源的數量與質量,而且取決于其對資源的管理、開發、利用、配置的效率。因此,對企業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的資源主要有管理資源、組織與制度資源、企業文化資源、人才資源、財務資源、市場資源、信息資源和具有循環經濟特征的資源利用效率。
1人才資源。是指企業中所有那些體現在員工身上的才能,包括企業員工的專業技能、創造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管理者的管理能力等。人才資源是各種資源的控制主體,是企業最重要的戰略資源。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建設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企業核心能力的形成歸根結底是知識、技能的學習與積累,而人才是這些智力資源的載體,人才資源是企業各生產要素中最能動的要素,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才資源日益成為企業競爭優勢的基石。
2財務資源。是指企業所擁有的資本及其使用過程中所形成的獨有的不易被模仿的財務專用性資產。財務資源包括企業的有形資本和無形資本。有形資本是比較容易確認和評估的一類資產,一般可以從企業的會計報表上查到;無形資本是指特定主體依法控制的,不具有實物形態,可以在較長期限內用于生產經營,并給所有者或合法使用者帶來較高經濟收益的無形資產,主要包括知識產權、專有技術、商標、流通渠道的支配力、研發能力、產品質量、企業形象等。
3市場資源。是指企業所擁有或控制的、同市場密切相關的資源要素,來自于企業同市場、客戶建立的有利的相互關系。主要包括企業的各種品牌、企業既有的客戶、客戶的忠誠度、既有的銷售渠道、各種有利的經營許可證或資質以及其他各種能為企業帶來競爭優勢的契約關系。
4信息資源。主要包括企業歷史檔案、數據等資料,企業各種生產、管理、經營等的數據信息,作為決策與管理支持的信息管理數據庫及網絡系統等。信息資源已成為現代企業管理決策和參與競爭不可或缺的主要資源和無形財富,信息資源可以有效降低企業成本,增強企業競爭力;可以加快產品和技術創新,形成不易為競爭對手模仿的獨特競爭優勢;可以實現與消費者的有效溝通,提升企業競爭力。
5文化資源。企業文化是核心競爭力中的牽引力。企業持續發展必須依靠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來自于技術,技術源于管理,而管理靠的是文化。沒有企業文化,談不上核心競爭力,先進的企業文化能夠提高效率,減少費用支出,節約成本,提升品牌含金量,增加產品的價值,從而增強企業競爭力。
6組織與制度資源。是指企業內部各種被用來實現某一預期目標的組織流程。企業的組織能力往往以信息為基礎,它們是通過企業內部各種其他資源的長期相互作用建立起來的。這種資源可以被抽象地看作是企業創造的一種“中間產品”。制度資源主要是指企業內部的基本管理制度以及企業與外界所形成的各種協議和制度安排,它是企業經營運作的一個框架體系,對企業的經營績效產生直接的影響,這種資源的創新、積累和升級將成為企業重要的競爭優勢資源。
7資源利用效率?;谘h經濟的企業資源利用率的提升,對于企業競爭力的提高將產生深遠的影響。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徑。循環經濟作為一種資源節約戰略,它追求的不是簡單地降低資源消耗,而是使資源盡可能地得到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從而達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減少廢棄物排放的目的。
8管理資源。是指企業在供、產、銷、人、財、物等方面的管理能力。例如,對電力、水、煤、氣、油等能源供應,以及原材料及零部件供應的可靠性、及時性、技術特性及質量保證的分析;對企業活動進行的價值鏈分析;對組織內部權力的分配、信息溝通、組織氣氛分析等。通過這些分析可以幫助企業找出管理中的不足。消除非增值作業,提高生產經營管理、行政管理的效率。
核心資源與核心能力
任何企業都擁有一組區別于其他企業的獨特資源。企業資源是指企業在向社會提供產品或服務的過程中所擁有或控制的各種要素的集合;而企業核心競爭力,也稱為企業核心能力,是指建立在企業核心資源基礎上的技術、產品、管理、文化等綜合優勢在市場上的反映,是固化或蘊藏在企業日常管理活動中的一種能力,它通常表現為企業的核心產品和技能,比如海爾的日清日高、邯鋼的成本倒推等,這些能力都是競爭對手在短期內難以模仿的核心能力。核心競爭力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它的形成要經歷企業內部資源、知識、技術等的積累、整合的過程。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擁有的最重要的資源,它決定了企業的經營范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差異決定了企業效益的差異。因此,企業核心能力是企業長期競爭優勢的源泉。
核心競爭力源于企業的核心資源,因此,培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就是培育企業的核心資源。核心資源包括資本和能力兩大部分:資本包括有形資本和無形資本;能力包括個人能力和組織能力。在企業資源中,管理能力作為非物質性無形資源中的主動性資源,在培育核心競爭力過程中起著關鍵性作用。管理將企業的各種核心資源整合為一個完整的、互補的整體,從而形成競爭對手無法跟進的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管理
企業核心競爭力管理,包括核心資源的管理、核心能力的組織及運作、核心競爭力的構建、鞏固和再創新等環節。
企業核心競爭力離不開核心資源。核心資源是指支撐企業在一定環境下持久生存與發展的力量,這種力量來自于企業持續擁有的、有價值的、稀缺的、不可模仿的、不可替代的異質性資源,來自于支持企業獲得可持續競爭優勢的能力與積累性知識增長。核心競爭力是處于企業核心地位的、影響全局的競爭力。技心競爭力不是 企業的某一種資源優勢,而是以企業諸多資源為基礎,在市場競爭中所獲得的一種資源整合能力。核心競爭力在市場中是處于支配地位的力量,是能夠為企業帶來競爭優勢和經濟利益的能力和資源的組合,是企業獲得持久競爭優勢的力量來源。
如上所述,“資源→能力→核心競爭力→競爭優勢→持久競爭優勢”是一種層次遞進關系,因此,核心競爭力管理必須以此為流程,進行合理設計和制度安排。
第一層:企業資源的形成。資源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備之物,但是擁有一定的資源并不能保證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
第二層:核心資源的整合。這是核心競爭力的基礎。企業必須具有較高的支配、駕馭企業資源的能力,并不斷提高企業資源的使用效率,這樣才能形成和獲得持續競爭優勢。
第三層:核心能力的整合,資源只是構成企業核心能力的要素,它并不等于企業就擁有了核心能力。企業培育核心能力的過程也是企業突出資源能力及其特質的過程,通過資源能力的整合,可以消除一般能力的僵化過程。這是創建和構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前提,核心競爭力的要素可以從外部獲取,但其整合只能靠內部自主開發。核心競爭力的獨特性和其生成環境與機制的差異性,決定了它是難以被模仿和移植的,而難以被模仿的一個重要根源就在于核心競爭力整合的內部化。
第四層:核心競爭力的培育。培育核心競爭力不是一日之功,它必須不斷提煉、長期鞏固才能形成。企業必須維護和鞏固核心競爭力。以避免喪失,給企業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由于企業擁有的資源和能力并不都能形成持續的競爭優勢,即它們的整合可能不具備核心競爭力的特征。如果把非核心能力視為核心能力來培育,其結果必然會造成時間、資源上的浪費。因此,為了形成企業持續的競爭優勢,必須對企業的核心能力不斷加以培育和完善。
第五層:核心競爭力的再創新。企業核心競爭力管理并非一勞永逸,除了構建和培育外,隨著企業經營環境和內部情況的變化,企業還會遇到重塑核心競爭力的問題。核心競爭力的再創新需要支付高昂的成本,企業必須尋找不斷改善現狀的方法以及培育不斷改變那些作為競爭優勢基礎能力的能力。企業只是在特定的市場環境下架構其核心能力體系,因而其核心能力的競爭性總是面臨特定的市場競爭條件的約束。這就決定了企業的核心能力不僅是其他企業所不能復制的,而且也是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難以“傳遞”的。在市場環境發生重大變化以及企業成長發生階段性轉折時,如果企業不能實現對原有核心能力體系的超越,那么企業的生命周期或許可以延續,但成長也許是不可持續的。因此,只有實現核心競爭優勢的自我超越,才能保障企業進入可持續成長狀態。
總之,已擁有核心能力的企業,應將注意力放在核心能力的維護和保持上,加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管理,把握核心能力變革的時機。防止核心競爭力的缺失。企業成功的關鍵不僅僅在于目前核心競爭力的擁有,更重要的是對核心能力的維持、管理和培育。核心能力是各種資源的集合體,特別是核心資源,只有不斷地對其進行改進和整合,使其上升為更“高級”的競爭力,才能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