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掌握主動權,關鍵在于對自主知識產權的創造和運用,不斷提升企業和產品的品牌價值。湖南省知識產權局協調處處長朱健成認為,現代企業的成長與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已不是有形資產,而是以專利和品牌為代表的無形資產。
從2007年開始,湖南省啟動了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培育工程,先后分4批對百余家企業進行重點培育和支持。這些企業涉及工程機械、軌道交通、生物醫藥和新材料等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它們已經成為或即將成為湖南省知識產權工作的典范和旗幟。據介紹,該工程的目的是要將這些企業打造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競爭力強的超大型企業和世界知名品牌,進而帶動全省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的全面發展,更好地服務于湖南的自主創新和經濟建設。
“既然是優勢企業培育,那么申報試點的企業必須具備一定的知識產權工作基礎,因為我們的申報試點也是有一定條件和門檻的?!敝旖〕扇缡墙榻B。
《湖南省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培育工程管理辦法(試行)》提出,要申報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培育工程,一是必須具備一定的知識產權工作基礎,重視知識產權保護,敢于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無侵犯他人知識產權行為。二是必須在企業內成立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建立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并且有分管領導、專項工作經費以及2名以上專職或兼職工作人員。三是必須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專利申請量達到20件以上或是專利授權達到10件以上,其中發明專利不能少于10%,并有注冊商標和著作權登記等其他知識產權。四是職務發明實施率不低于50%,且經濟和社會效益較好,商標和品牌具有一定社會知名度。五是企業須在本行業中有重要地位、對湖南經濟和科技發展有重大影響。這樣的申報門檻是有一定高度的,對更多的中小企業而言,這樣的標準似乎難以企及。
此外,湖南還印發了《關于申報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企業知識產權優勢培育試點單位的通知》。這項工程的培育對象正是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中小企業,目的是解決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以專利為重點的知識產權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引導和幫助其運用知識產權提升核心競爭力,推進企業的知識產權工作與經營管理協調發展。
與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培育工程相比,該工程的申報條件有其自身特點。首先是申報企業的技術(產品)要屬于《湖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核心技術目錄》中所列項目之一。二是企業管理層要具備較強的主動運用知識產權戰略謀求企業經營發展的意識。三是企業的主導產品和核心技術已經擁有有效發明專利等知識產權,企業科研人員達到員工總數的10%,年度研發經費超過當年銷售收入的2%。四是企業必須能夠為知識產權及培育試點的實施提供人員保證和必要的配套經費。五是企業要具備一定新產品新技術研發能力,能夠利用專利信息進行研發和預警,每年至少要研發一項以上的新產品或新技術,最近2年里,每年至少要有1項發明專利申請或授權。
培優工程最大的特點就是深入企業、面向企業。
湖南省知識產權局的統計資料顯示,近4年來,僅占全省工礦企業數量4%的優勢培育企業,專利申請年均增長已經達到了44%,2010年專利申請量達4621件,占全省企業專利申請的45%,其中發明專利1293件,占全省企業的53.9%。在專利授權量上,優勢培育企業2010年的數字達到了2715件,占全省企業專利授權量的37%。
朱健成稱這樣的變化為“翻天覆地”。他說,為企業做的事情,可以簡單歸納為三件事,即樹立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建立企業知識產權系列制度,為企業培養知識產權“明白人”。
當今時代,誰擁有知識產權,就意味著誰將擁有未來的競爭力。國外的知識產權保護歷史悠久,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早已深入人心,而中國的知識產權制度建立只有20余年時間,企業的知識產權意識淡薄,常常意識不到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或是錯誤地認為一申請專利就要公開,企業技術成果得不到保護。有的企業在研發產品時,缺乏專利意識,不想去申請專利,結果是既付了研發費用又要向國外企業支付專利費。更有甚者,明明是自己的專利,卻讓國外企業搶先申請了專利,最后“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培育工程就是要改變這一現狀,讓企業清醒地認識到,在科技發達的信息時代,知識產權已成為企業經濟發展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最重要資源。只有對知識產權進行保護,才能激發人們的創新創造積極性,促使其進一步進行科學研究,開發出更多新產品新技術,為企業創造出更多經濟效益。
如今,在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培育工程帶動下,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已經明顯增強。如三一重工積極監測行業專利申請動態,主動提請國家知識產權局駁回馬尼托瓦克風電機重擊關鍵專利申請,對大象公司六節臂專利提請無效并獲得成功,維護了本企業的合法利益。而科力遠公司則主動發起對加拿大可大連和沈陽公司侵犯泡沫鎳制備方法專利權的訴訟,并最終勝訴,終審判決獲得賠償5458萬元。
2007年,湖南省知識產權局與湖南大學共同建立知識產權教育培訓基地,這是全國首個由省級政府部門與大學共建的知識產權教育培訓基地。在當時的揭牌儀式上,湖南省知識產權局局長龔世益指出,政府部門與高校共建知識產權教育培訓基地,聯合開展專業人才培養是一項全新的探索和實踐。2年后,這條新路子走出了成效,得到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的肯定,全國首個國家級培訓基地――“國家知識產權培訓(湖南)基地”于當年落戶湖南大學。
統計資料顯示,2007年至2011年,該基地共組織了相關培訓共200多期次,培訓45000多人次。內容包括全省黨政領導干部、企事業單位負責人及科技人員的知識產權培訓;全省知識產權系統干部、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工作者及知識產權中介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和業務培訓;知識產權人才隊伍建設研究,培訓教材和資料的編寫。受訓范圍則涵蓋知識產權工作者、法律工作者、企業領導以及部門負責人。
此外,省知識產權局還建立了培訓專項資金,這些培訓費用完全由政府負擔,不需要企業掏一分錢。以此為全省企業培養和輸送一批熟知知識產權各項制度、掌握知識產權知識的“明白人”。
“三一重工現在從事知識產權相關工作的專(兼)職人員已達到100多人,其2008年成立的知識產權部當時只有20人,而現在僅專職的專利工程師和專利律師就有32人,其他各個事業部從事與知識產權保護相關的工作人員也多達70至80人,可以說,三一重工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已經組建了一支比較專業的團隊?!敝旖〕山榻B,“此外,三一集團還建立了專利管理平臺,實現了專利整個生命周期的電子化管理,并將其他專利業務如專利分析、專利維權、專利培訓等也融入了該平臺,極大地提高了公司專利工作的電子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