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應該從一年級起就去實習,接觸社會?!?
一年級的羅恒聽完某知名人士在學校的講座后,把這句話寫在了本子上。這是他在整場講座里記下的唯一一句話。
“大學生早一點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已經從成功人士,企業老總們通過媒體,講座發出的呼喚演變成為大學生們跨進大學之門后最想做的事情了。不少學生甚至認為社會經驗比大學學業更重要,他們對實習的興趣遠高于校園學習,把實習作為大學生涯規劃中的頭等大事,不惜逃課去實習,打工。然而,當學生們拿著寫滿實習,兼職經歷的簡歷找工作時,依然被企業批評“技能與經驗缺失”。這讓學生們哭笑不得。
問題出在哪里?
關鍵是,缺乏“核心技能”。
這并不是只有中國大學生們才會遇到的問題,英國的利物浦約翰摩爾斯大學已經設立了“工作世界”(World of Work)項目,幫助大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接受核心技能的訓練。
核心技能課 之 早起
你的未來決戰早晨
時間與健康是人最大的資產,比別人早起一小時,就贏別人一大步。全世界健康意識高漲,正從“夜型社會”逐漸邁向“晨型社會”。不過,想加入“晨型人”的行列,最重要的條件是早睡早起,而不是前一天熬到半夜,睡沒幾個小時,就勉強起床,那樣只會加速過勞死。
陳芳大學畢業時找到一份外企的工作,讓班上的同學羨慕不已。她成績不是最好,英語差點沒過四級,但是找工作很順利。
陳芳在一家外企駐北京辦事處負責媒體買賣、合作的工作,辦事處除了主任只有4個員工,關系簡單,相處融洽。工作按部就班開展,陳芳很快就上手了。讓陳芳郁悶的是每天上班8點半必須到,雖然不打卡,但是主任考勤嚴格。
早起對陳芳來說實在是件困難的事情。上班一個月,主任已經兩次當面警告陳芳不要再遲到了,陳芳認真保證。主任隨后出差一個月,陳芳自然就比較放羊了,每次都是最后一個到辦公室。主任回來后,陳芳雖然不是每天都遲到,但是隔三差五地不能準時上班,主任沒有再說什么。
四個月后,公司總部調整項目結構,縮減北京辦事處的工作,陳芳被辭退了。她一直耿耿于懷,自認工作能力并不比同事差,做項目也很積極,跟得很緊。她給主任發了電子郵件,表達自己的不滿。主任在回復中說,上班經常遲到的員工帶來的影響是毀滅性的,會影響其他人的工作情緒和團隊的紀律性,沒有紀律的團隊是沒有前途的。
應對方案早起,是現在年輕人的一大難題。有的大學因為學生不能早起,被迫取消早操制度。然而,這不是值得高興的事情。在學校里的“早起”技能缺失,會影響到進入社會后的維持生計、保持工作職位問題。
鄭淵潔曾經在文章中寫:“中國可能沒有哪一代人像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出生的一代人這樣重視上午睡覺。在和我有交往的這一代人中,我基本上不敢在中午12點之前給他們打電話,因為那時他們正處于甜美的夢鄉中。我有一個1980年出生的朋友,他找工作的首要條件是老板要同意他上午11點上班,否則,給多少錢都不干?!?
但是,當鄭淵潔和中國最年輕的億萬富翁李想聊天時,說到企業招聘的員工,李想說,他最重視的是員工身上60%的素質,即紀律、品質和努力,另外40%是能力、學歷。判斷一個人是否具有60%能力的試金石就是,是否接受公司早晨八點半上班。在他這里,不接受這么早上班的求職者就基本不具備“百分之六十”。李想這一簡單又具可操作性的方法,讓鄭淵潔暗暗稱奇并認同。
現在,你知道“早起”這一核心技能的重要性了吧!
目前,在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一種叫做“晨型人”的新型人種正掀起風潮。這是日本興起的時間管理新概念:你的未來,決戰早晨。
日本“早起心身醫學研究所”所長稅所弘是推動“晨型人”觀念的先驅。根據稅所弘的定義,早上六七點起床,只能算“早起”;五點就起床,才是“晨型人”,也才能利用上班之前的時間,為自己的人生開拓不同的可能性。他特別強調,早睡早起與人的身體健康、工作效率有絕對的關系。如果是晚睡晚起或是連續熬夜之后大睡一天,都會對自律神經造成負面影響,導致判斷力變弱,意志力不集中。稅所弘認為,“夜型社會”的生活形態,最大的極限是30歲。因為,包括過度加班、應酬猛吃宵夜與喝酒、已經疲累卻硬撐著繼續玩樂等,都會一點一滴地損害自律神經、循環系統與呼吸系統。
但是,生活習慣早已固定,該如何轉變呢?當然不可能馬上辦到,可以用循序漸進法。例如,習慣每天早上八點半起床的人,可以嘗試把鬧鐘調早半小時,連續一兩周在八點起床,然后再提早到七點半,以此類推,讓生理時鐘慢慢習慣早起。重點在于,鬧鐘一響,就要憑著意志力,一鼓作氣踢開棉被,離開床;對此沒有自信的人,可以在春,夏時節開始執行,難度會比冬天低很多。
核心技能課 之 搜索
信息時代的效率
在Web2.0時代,不會玩搜索引擎等于不會上網,不會收集信息則寸步難行。一家大型的翻譯公司接了一宗翻譯任務,給一項大型體育賽事做新聞發布會的同傳和交傳。為了能順利完成這個業務,公司要做足充分的準備工作,其中一項就是收集賽事運動員的簡歷,并派兩人專門負責此事。
沈凌君(化名)剛從大學畢業,學的是新聞專業,部門領導認為她是收集賽事動員員信息的最佳人選。
接到任務,沈凌君便在網上大量地google和baidu。她發現,有的運動員信息條目多,整理一個運動員要花一個小時,而有的運動員信息量少,只有一些零星的比賽成績。一天下來,沈凌君只整理了十來個運動員的信息。照這個速度,她肯定完不成任務。第二天早上,她膽怯地向組長報告了進展。組長覺得問題棘手,在叫她繼續收集信息的同時,也上網搜索。在搜索引擎中敲打幾個網球運動員名后,組長看到,這些運動員的信息都出現在國際網球聯合會的官方網站上。組長便點擊網聯的官方網站,發現里面有一個名叫“Bios”的欄,打開一看又是一個搜索欄,拉下滾動欄,里面是國家名稱,順手點擊一個國家名,出來的網頁盡是這個國家的網球運動員的名字和簡歷的鏈接。
組長點開了國際田聯和自行車聯合會的官方網站,發現它們也提供運動員的簡歷。組長把操作的方法告訴了沈凌君,要求她把簡歷拷貝下來。就這樣,在三天內,沈凌君共完成九百多份簡歷,組長對這個成績相當滿意。
其實,組長滿意的不是沈凌君的工作成績,而是自己收集信息的方法和判斷。在這十天中,組長已經給沈凌君打了一個印象分――勤奮但是搜索盲,缺乏系統的組織能力。
應對方案這是信息爆炸的時代,面對海量的信息需要篩選和整理。不可否認,我們在日常學習與工作中,依賴網絡搜索引擎解決了很多問題。比如,公司要成立新領域的子公司,老板讓你負責子公司章程、制度的草擬工作,你學的是設計或者歷史或者數學,你如何下手?靜下來分析,章程和制度是比較刻板的,可以通過網絡搜索到同類公司的章程、制度,然后根據自己公司的需要做部分的修改。這樣,事情容易得多了。
對于個人來說,鋪天蓋地的信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對信息時的無所適從,這就好像一個人面對很多件工作時不知道從哪里開始。在信息社會,每個人都必須練就良好的辨別、分類、分析、洞察信息的能力,將信息為己所用,同時提高信息處理的能力,才是真正的高效率之道。
核心技能課 之 寫作
高工資、高技能的標簽
如果你讀過奧巴馬多年前發表過的文章,你會發現他出色的不僅僅是口才。沒錯,寫作也同樣令他顯得出眾。學者李歐梵這么評價他:“即使奧巴馬選不上總統,他也有足夠的資格成為一名作家?!?
張元一直以為寫作很容易,直到他本科畢業去法國攻讀法學研究生。研究生畢業前夕,學校要求每個學生聯系一家律師事務所實習半年,然后提交一份實習匯報,校方會根據匯報打分,并且折算成最后一個學期的學分。實習的過程很順利,交實習匯報的前夕,張元習慣性地從網上下載一篇內容相似的模板,短短兩個晚上就完成了報告。導師看過之后勃然大怒,直接把匯報摔到了桌上,聲色俱厲地對他說:“你的匯報根本不是你自己的經歷!回去想想你的實習和別人不同在哪里,然后再告訴我你的真實想法和收獲!”張元這才坐下來仔細整理自己的實習收獲。他回想起當初尋找實習單位的艱辛,無數次被拒之門外,這一切僅因為他是一個非法國籍的大學生。事實證明,他在實習中不比任何法國同學差,以至于臨走時事務所還誠邀他加盟。從被各大事務所拒之門外到對方主動聘用,這才是自己實習經歷的最大特點。于是,張元重新撰寫了一份匯報。這一次,導師對他露出了微笑:“你看,寫作其實很簡單,就是寫出專屬你自己的經歷和心得,而不是別人的歸納和評價?!?
回國后,張元憑借在法國的優異成績在深圳一家著名咨詢公司找到了工作。部門經理對他寄予厚望,然而第一次寫工作報告就讓他栽了個大跟頭。
在對某公司進行了長達兩個月的調研之后,張元開始撰寫報告??墒窃诖酥?,他根本不知道一份分析報告應該怎么寫,所以他照舊在網上下載了一份模板。這次,他學聰明了點,只抄格式,不抄內容,人家寫三段式,他也依葫蘆畫瓢。當他把報告擺到經理桌上時,經理的臉色告訴他:搞砸了?!懊看挝規氯肼毜拇髮W畢業生,都會發現你們寫的東西邏輯性太差,純粹只是文字編輯,寫出來的東西像雜文,主線不清晰,邏輯關系混亂,出的都是廢品,需要多次糾正和修改?!北M管話說得重,但經理還是親自操刀,幫張元完成了這份報告。
第二次寫報告,張元不再模仿某個模板,他開始模仿經理的寫作思路,盡量讓邏輯統領全文。但經理仍然不滿意,第二份報告被張元來回改了五六次才勉強過關,這次的癥結是“??嗦,一句話能說完的事兒非得用兩句話說”。每次,經理都能找出張元在報告寫法上存在的問題,張元也因此不斷進步著。
現在,他已經很少聽到批評了,甚至還像經理一樣,開始教那些剛從學校畢業的新人如何寫好一篇報告。
應對方案對于一個已經完成了大學正規教育的人來說,改變寫作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為寫作就像是學習打字,需要大量的、重復的練習,而已經踏入職場的人根本就沒有那么多時間。因此,他們仍然在不斷地接受“寫得再好一點”之類的警告。所以,趁著你還在大學,不妨多動動筆,補上寫作這門課。
沒錯,市面上有無數教你如何寫作的書,但卻幾乎沒有關于如何組織邏輯思想的書,而你的思想才是寫作所要表達的內容。僅有的幾本涉及這個問題的書只是泛泛地輕描淡寫地談了談“要有邏輯性”,可是看完這些資料,你還是不知道究竟怎么區分“有邏輯性”的文章和“沒有邏輯性”的文章。你不妨去看看奧巴馬是怎么做的。
奧巴馬曾經寫過兩本暢銷書:“The Audacity of Hope”和“Dreams from My Father”。
如果你仔細分析他過去發表過的文章,你會發現他在寫作時邏輯清晰、條理清晰,而且他的文章都具有清晰的“金字塔結構”?!敖鹱炙Y構”是世界咨詢業最牛的公司――麥肯錫內部培訓員工寫作能力的金鑰匙,后來流傳到各個領域,成為很多人練好寫作的秘訣,它讓無數人學會了如何寫好一篇文章、報告、總結、論文和教案。
其實,你想寫篇好文章就得達到三個目的――讓讀者有興趣,能理解,并且記得住。如果在動筆之前你的腦子里壓根沒有邏輯性,那么請問:你的文章如何才能實現這三個目標呢?
用金字塔原理組織文章結構時必須注意:
首先,你的文章不是寫給自己看的,而是寫給特定的人看的,所以萬萬不能孤芳自賞,想到哪兒寫到哪兒,而要換位思考,站在閱讀者的角度來寫作。
其次,文章的開頭要采取講故事式的結構,從讀者已經知道或者熟悉的事物入手,制造沖突,提出疑問,引導思考,讓讀者自然而然地跟著你的思路走。這就好比給小孩講故事。我們會發現,小孩愛聽的永遠是他們已經聽過的故事,如果是個新故事,那么開頭他們準會分神。
再次,文章中任意層次的思想必須是下一層次思想的概括,這樣讀者才能追上你的思路,不會感到任何一句話很突兀。
最后,一旦你的思想變成了文字,你就很可能會覺得寫得不錯,而不再去管你的思想實際上是不是連貫的。寫作的時候,你的思維過程往往是自下而上的:首先是由看到的情景生出自己的感悟,最終才提煉出思想,所以在很多文章中你思維過程的邏輯關系可能并不明顯,讀者想要理清你到底想說什么簡直比登天還難。
核心技能課 之 溝通
先學說話后學做事
人的一生,要么動手,要么動嘴,但干事前先要學會說話。
有的人不會打招呼。
藤一?。ɑ﹪H貿易專業畢業后分到了一家國際體育公司。有一次,科長要組織大家開會,但單位的會議室已被借用,便叫他去借隔壁的大辦公室。藤一健推開門,對面有一位同事正在倒水,藤一健一時忘了對方的姓名,便說:“我們要到這里來開會?!鞭k公室里所有人的目光都離開了電腦屏幕,緊盯著藤一健。那位端著杯子的人問道:“你是誰???”藤一健慌了,幸好其中有一人與他見過面,解圍道:“他是二科新來的,肯定是劉科叫他來的。沒問題,你們來吧?!贝蠹业哪抗庵匦禄氐诫娔X屏幕。藤一健拉開門走了出去,頓時感覺五雷轟頂?!拔疫@語無倫次可不是一回兩回了,我應該說:‘大家好,我叫藤一健,二科新來的。劉科長叫我來向大家借寶地開個會?!?
或習慣于辯解。
蓀黎(化名)第一次與單位領導見面時,他談吐自如,給領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次去單位辦解決上海戶口的手續,接待他的是管人事的副主任。副主任要他提供本科學歷和學位證書,但蓀黎來上海時沒有帶,他卻辯解:“為什么要提供本科的證件?我其他來上海的同學都沒有提供?!备敝魅螔伣o他一句:“這就是單位的規定,別的單位的事我管不著?!彪m然蓀黎最終還是進了單位,并拿到了上海戶口。他的這個愛辯解的毛病給他帶來了很嚴重的負面影響,在以后的幾年,單位領導都不待見他。因為他太愛辯解。他的辯解看起來是維護了自己的面子,但工作單位不喜歡這樣的人,大家會對他敬而遠之。
應對方案不論是上學、找工作,還是在工作的初始階段,我們總相信有水平就一定能受領導重視,殊不知領導用人的第一原則是服從和親近。連說話這樣的核心技能都不具備的人怎么能夠得到領導的親近。能不能要你,除了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你會不會有效溝通。這就是現實。
有一個經典的相聲段子。話說一戶人家請客吃飯,到吃飯時間還有客人沒來。主人說:“這該來的怎么沒來呀?!痹捯徽f完,幾位到了的客人起身就走了?!昂?!”主人說,“怎么不該走的走了?!边@下好,剩下的那幾位全走光了。故事說到這兒,你會心一笑,會說話和不會說話效果就是不一樣。
說話時,首先要考慮到對方的心理,對這句話會有什么想法。其次,善于跟別人合作的人,會為對方創造表現機會。第三,人人都愛聽甜言蜜語,溫言軟語,輕聲細語,更愛聽歡聲笑語,日常生活中講的笑話和化解尷尬的幽默,是很好的調和劑,當然要注意別拿別人開涮,自我解嘲是不錯的辦法。
責任編輯/黃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