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主流經濟學方法論,是指西方經濟學界在研究經濟理論和經濟問題時所采取的各種方法的理論。它們以一定的經濟學說為指導,彼此之間往往互相交叉并補充。學習、掌握經濟學方法論,能相對準確地深刻認識客觀經濟世界,能系統全面把握經濟學理論的發展過程。對指導經濟實踐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方法論的內涵及層次劃分
1.方法論的內涵
方法論是對方法的理論探討。方法論通常分為哲學方法論、科學方法論、學科方法論等。經濟學方法論就是對經濟學方法的理論探討,乃至反思所形成的一門學說。必然具有哲學性質。經濟學方法論也被稱為經濟學認識論、經濟哲學。經濟學方法論主要關注經濟理論的來源與形成方式、經濟理論的結構與發展方式、經濟活動的基本認識方法、經濟理論結構的組織和安排方法。它一般包括研究的范圍,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方法。經濟學方法論對進一步認識客觀經濟規律、指導經濟實際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方法論的層次劃分
經濟學方法論從層次上劃分為哲學基礎、一般方法及其具體方法。經濟學方法論的哲學理念是科學哲學,它指明了一般方法和具體方法的方向。一般方法提供了方法論的邏輯體系,例如:抽象的和歷史描述的、歸納與演繹、證實與證偽、實證與規范、個體與總體、定性與定量、均衡與非均衡。
二、西方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及基本理論前提
西方經濟學認為,經濟學是研究人們如何配置和充分利用他們有限的資源來滿足人們需要的科學。
1.西方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西方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需要的無限性與資源的稀缺性。人類社會在發展過程中,人在生存發展中,會提出無限多樣性的需要,或者說存在著無限多樣性的欲望。人的需要也就是人的欲望。西方經濟學的研究就是從需要或欲望開始的。
2.西方經濟學的基本理論研究前提
經濟人假定是西方經濟學的基本理論研究前提。所謂假定即是指某種理論適用的條件。西方經濟學家們為了分析人的經濟行為和人的行為的調節機制,在進行經濟理論分析時都對人性或經濟行為主體的本性作出了一個假定,即: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任何一個行為主體都是自私自利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者,因此在其從事經濟活動時,都會充分地利用其自身的優勢條件去謀取這種最大化的利益。作為一個消費者,他會千方百計地以其既定的收入或預算支出去謀得最大化的效用(西方經濟學家常用“效用”這一概念來表明消費者通過購買到的經濟物品而得到的消費滿足程度);作為一個廠商,他會千方百計地以其既定的投入或預算支出去謀得最大化的利潤;作為一個生產要素的所有者,他就會設法去追求最大化的要素報酬。這就是“經濟人”假定。
三、西方經濟學主要流派
1.國家干預主義學派
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后直至目前各種主張國家干預主義經濟學流派。
凱恩斯主義。包括了:
(1)標準凱恩斯經濟學;
(2)新古典綜合派或后凱恩斯主義主流學派;
(3)新劍橋學派(雖然未能成為主流學派并居于官方經濟學的地位,但也在某些方面發展了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并在西方經濟學界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例如,該學派在價值論和分配論等方面的理論研究至今仍經常是人們談論的話題。該學派與新古典綜合派或后凱恩斯主義主流學派在長期的理論爭論中所形成的所謂“兩個劍橋之爭”,在西方經濟學說史上至今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各個主要流派
(1)以哈耶克為代表的倫敦學派(哈耶克大力主張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想,并以此為武器與凱恩斯主義展開了爭論,在理論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此后,在西方各國所奉行的凱恩斯主義經濟政策遭受挫折后,以哈耶克為代表的新自由主義思潮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并在一定時期內,對西方國家的經濟發展起到了某種促進作用);
(2)德國新自由主義(其理論淵源來自于哈耶克的新自由主義,在經過繆勒爾-阿爾馬克等人的理論創新之后形成為社會市場經濟理論,并被人們首先在前西德付諸實施。它不僅始終是長期內前西德政府制定經濟政策的理論依據,而且,它至今仍然是兩德統一后的德國政府經濟政策制定的理論依據。這一實踐使前西德經濟得以迅速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所謂的“經濟奇跡”.該學派也由此不僅在發達國家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而且備受發展中國家的重視);
(3)現代貨幣主義(雖然出現于50年代中期,但直到70年代才由于被歐美等國視為擺脫通貨膨脹困境的良方,依據其政策建議制定經濟政策,成功地抑制了通貨膨脹?,F代貨幣主義的主要代表弗里德曼,也主要由于70年代中期西方各主要國家政府紛紛放棄多年實施的固定匯率制轉而實行浮動匯率制,而于1976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并進而使得這一學派在這一時期名聲大噪);
(4)供給學派(供給學派的政策主張成為“里根經濟學”的重要理論依據之一,直接影響了美國的經濟。新制度經濟學和公共選擇學派的理論和政策主張對世界各國經濟特別是對社會經濟等各方面的制度改革和制度創新都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并因此而風靡于世界范圍的經濟學界);
3.激進政治經濟學
這一學派在西方經濟學中既與國家干預主義的各個流派具有不同之處,又與新自由主義各個流派相區別。對于我們當前分析和正確地認識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問題,也不無借鑒之處。
四、西方主流經濟學的方法論
西方經濟學在分析具體問題時所采取的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就是成本-收益分析。它的目的是在既定的投入條件下應當如何得到最大的產出;或者是在既定的產出下如何減少投入。一般來說,這是研究一切經濟問題的最終目的。除此之外,在研究經濟問題時,還有演繹法和歸納法,微觀分析方法與宏觀分析方法,制度結構分析法,數量分析方法,實證分析方法與規范分析方法,局部均衡分析方法與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實際上,在現實的任何一種經濟理論中,上述的各類分析方法都并非截然分開的,相反,它們常常彼此交織在一起。并且,從嚴格的意義上講,無論是實證分析方法還是規范分析方法,也無論是微觀分析方法還是宏觀分析方法,無論是局部分析方法還是一般分析方法,就其基本點上來說,都屬于數量分析方法,只是我們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它們才做了上述劃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