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中俄能源合作存在的困境分析
【第一章】中俄能源合作的制約因素研究引言
【第二章】能源合作相關概念界定及理論基礎
【3.1 - 3.3】中俄石油能源合作現狀
【3.4 - 3.6】中俄天然氣能源合作現狀
【第四章】中俄能源合作存在問題
【第五章】加強中俄能源合作的對策建議
【結論/參考文獻】中俄能源合作改善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2 相關概念界定及理論基礎
2.1 能源相關概念界定
2.1.1 能源涵義
能源在學者當中的概念比較多,但是搜集所有的概念都是指向一個方向,那就是能源概念主要是自然界上存在一種物質,該物質具備的一種物能轉讓為熱能的一種物質,比如大自然存在的礦產資源,各種氣體資源,這些能源存在與世界當中,是人們生活生產不可或缺的東西。能源是全世界人們都需要關注問題,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對于能源需求越來越大,而自然界當中能源的分布不均衡,就造成有地方多有地方少,形成能源貿易。
2.1.2 能源分類
能源的分類:一次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風能,水能,太陽能,地熱能,海洋能等二次能源:電力,煤氣,汽油,沼氣,氫氣等。
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可再生資源:水能,太陽能,風能,海洋能,地熱能等,非可再生資源:煤炭,石油,天然氣,核能等常規能源與新能源:常規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水能,核能,新能源: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海洋能,地熱能。
承接上文所述,自然界當中能源分類很多,但是歸納到本文當中要研究的重點并不是研究,結合俄羅斯能源生產狀況及中國能源進口總類分析,本文所要研究能源主要是石油,天然氣,煤炭能源等,也就是上文中所述是非可再生能源也是常規能源,這些能源也是目前中國最需要的能源之一。
2.2 能源合作相關基礎理論
2.2.1 比較優勢貿易理論
大衛· 李嘉圖是英國著名學者,他是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他的一些論著影響著后人,其中最重要要屬于他在 1817 年提出的比較優勢理論學說,為后人在國際貿易當中作為最重要的理論依據,該理論與絕對優勢理論相違背,也是目前經濟學界爭議最多一點,不過不管是違背與不違背,不可否認的是該理論為國與國直接的貿易往來提供重要理論基礎。該理論主要觀點是,雖然一國在一種商品處于劣勢情況下,還是有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的可能性,可以通過加大自身優勢產品的產能與對方國家劣勢產品的進行貿易,達到雙方共贏的狀態。
而目前中俄能源合作就恰恰是這樣的狀態,對于俄羅斯來講能源生產中石油天然氣能源儲量豐富,具備很強的產能,急需出口來提高國家經濟,而中國能源產品處于劣勢,但是需要能源進口來彌補對能源需求缺口。這樣的現象正是中俄雙方需要合作的最堅實的理論基礎,完全符合比較優勢理論當中所說的這就是比較優勢思想,一國在一種商品處于劣勢情況下,還是有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的可能性,可以通過加大自身優勢產品的產能與對方國家劣勢產品的進行貿易,達到雙方共贏的狀態,比較優勢思想在中俄能源合作當中用處非常大,本文也逐次介紹該思想的極大用處。
2.2.2 要素稟賦理論
俄林和赫克歇爾是瑞典著名經濟學家,他們在 1932 年研究工業生產與資源消耗關系中提出了一個重要的理論,生產要素稟賦理論,該理論主要論述是產品生產是會產生一定邊際成本的,而該成本由于每個國家原材料供給狀況不同而有所差異,也論述了產品價格與成本的關系,找出了比較優勢理論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的原因,論述結果就是各個國家生產自身產品時候,如果該國家不能夠讓產品進行流通或者生產的產品不能夠很快進入市場,如果一旦進行停滯打擊的將是改過整個產業。該理論運用到中俄能源合作當中具體表現是,能源生產是俄羅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具備較高的生產要素,而中國對于能源需求正是俄羅斯能夠生產滿足,符合要素稟賦理論的基本條件。
2.2.3 區域一體化理論
區域一體化理論是指兩個國家以上組成的一定區域內的范圍,包括低于范圍及空間范圍,不是僅僅相連相同的才成為區域一體化理論,通過簽署一定經濟,政治,文化交流等方式來提升自身的影響力,擴大經濟法占需要,雖然區域一體化限定更多是經濟,政治涵義,但是文化能源合作也是區域一體化進程的表現之一。該理論用在中俄能源合作上主要表現是在中國與俄羅斯牽頭成立上海合作組織,該組織主要為經濟發展為前提,能源合作為基本內容,涵蓋東南亞,中亞等十幾個國家的合作。完全適用國際區域一體化理論[7].中俄能源合作在區域一體化進程當中表現更多是大力發展附加價值最高的現代服務業合作,為能源合作打下經濟基礎,做好轉型產業支持,做好邊境貿易的支持,尤其是黑龍江省對俄羅斯服務貿易的支持,作為中俄服貿最重要的城市,調整地區產業機構,發揮產業優勢才能提升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發展對中國的 你服務貿易還要講究對能源與軍工技術的優勢,做好經濟發展的多元化[8].
2.2.4 制度合作理論
該理論學派是各個國家在七八十年代中蘇對立最嚴重時期,當時國際政治上中蘇處于對立局面,已經嚴重影響了世界經濟進程,所以今早結束這樣的局面對于世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便表現在打破原有的經濟合作國家限定,不管是北約還是蘇聯國家還是中立國家都是特別設定一個制度環境,來換取經濟合作,打消政治阻礙因素。羅伯特-基歐漢在八十年提出了新制度理論,也就是現代的制度合作理論,該理論的核心思想就是經濟利益為重,國家之間應該互相合作,這才能夠產生具大的經濟效益,這為當時的經歷復蘇提升很大。而放到現在,該理論對于中俄能源合作也是如此,能源合作最終的目的是俄羅斯產生經濟回報效益,中國獲取能源來加大經濟發展動力,也是加大經濟收益。
2.3 本章小結
本章主要針對能源概念和分類進行敘述,把能源按照一次二次能源,常用和非常用能源進行分類。針對能源涵義進行界定,對比較優勢貿易理論,要素稟賦理論,區域一體化理論,制度合作理論進行闡述,最后提出本文中俄能源合作研究主要是指一次能源非可再生的常規能源,石油,天然氣,煤炭三種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