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經濟論文 > > 中俄石油能源合作現狀
中俄石油能源合作現狀
>2023-12-31 09:00:00

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中俄能源合作存在的困境分析
【第一章】中俄能源合作的制約因素研究引言
【第二章】能源合作相關概念界定及理論基礎
【3.1 - 3.3】中俄石油能源合作現狀
【3.4 - 3.6】中俄天然氣能源合作現狀
【第四章】中俄能源合作存在問題
【第五章】加強中俄能源合作的對策建議
【結論/參考文獻】中俄能源合作改善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3 中俄能源合作現狀

3.1 中國能源狀況

3.1.1 能源生產與供應

(1)能源投資與建設

天然氣的生產和儲備。目前中國政府在逐漸意識到天然氣生產和儲備的重要性,逐漸增加對天然氣生產設備的投資,以便于增加天然氣供應產量,國土資源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 2014 年中國天然氣產量 1329 億立方米,凈增長 132 億立方米,同比增長 10.7%.其中,常規天然氣產量 1280 億立方米,凈增長 114 億立方米,同比增長 9.8%,連續 4 年保持 1000億立方米以上;煤層氣產量 36 億立方米,同比增長 23.3%;頁巖氣產量 13 億立方米,同比增長 5.5 倍,天然氣在能源平衡結構中所占份額翻一番。中國天然氣行業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已完成,東西的天然氣管道已投入使用。中國制定的天然氣工業發展計劃規定,到 2020年,天然氣產量可能上升到 2500 億立方米,這只能滿足中國國內生產消費需求的 60%.為了彌補赤字,中國不得不從國外進口天然氣,主要從俄羅斯和中亞地區。

石油工業的發展:截至 2013 年年底,中國油氣管道干線,支干線總長達 10.6 萬千米,油氣管道建設穩步推進。

中國三大能源公司: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這三家公司在 2011 年進行大舉措并購,約占世界并購案件的五分之一,2012 年繼續并購,這也展現中國能源企業在組件大型能源并購,積極參與國際能源開發中,發揮了大國能源企業應該具備的效能。但是由于國際能源形式一直不容樂觀,石油價格已經跌倒 100 美元每桶,這對于高價原材料生產成本的中國石油企業來說并不是一個好消息,由于終端價格一直漲勢不大而且跌幅明顯,中國石油企業利潤空間也受到很大壓制,盡管如此,中國石油企業也大力支持石油等能源的勘探與生產,2014 年撥付四百美元加大能源勘探力度,增加了海上能源勘探力度,僅僅該項目的花費在一年時間就有幾十億美元,但是勘探結果來看還不好預計。2014 年,中國能源研究會在京發布《中國能源發展報告 2014》(以下簡稱《報告》)?!秷蟾妗放?,2012 年中國能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合計 25512 億元,增速為 10.8%,2013年中國能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合計 29081 億元,同比增長 14%,增速較 2012 年提高 3.3%.但是相比同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低了 5.6%,主要是由于煤炭采選業投資出現負增長及電力,熱力行業投資增速放緩所致。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規劃提出:中國正處于歷史變革時期,中俄雙方本著友好的協作,優化產業布局,深化能源投資合作的具體事項,落實高能源生產工作。

(2)能源供應:

2013 年中國原煤產量 37 億噸,較上年增加約 5000 萬噸,同比增長約 1.4%,增速同比回落 2.4 個百分點。國內原油產量約 2.1 億噸,同比增加 370 萬噸,增長 1.8%.天然氣產量 1175 億立方米,同比增長 10.1%,增速較上一年提高 5.7 個百分點。

從生產結構看,在 2014 年中國能源報告中提出 2014 年原煤生產比重 76.1%,較上一年降低 0.4 個百分點;原油生產比重 8.7%,下降 0.2 個百分點;天然氣生產比重 4.2%,下降0.1 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生產比重 10.9%,提高 0.6 個百分點。如圖:3-22013 年全國發電量 5.32 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約 7.5%.其中:水力發電量 8700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1.7%;火力發電量 4.2 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6.9%;核電發電量 1100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11.9%;風力發電量 1340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30.1%;太陽能發電量 70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約 1 倍;生物質發電量 420 億千瓦時。

值得一提的是,非化石能源成為電力增量主體。從發電量結構看,2013 年火電,水電發電量分別下降 0.9 和 0.5 個百分點,風電,核電和太陽能及其他發電占比分別增加 0.5,0.1 和 0.8 個百分點??稍偕茉窗l電量超過 1 萬億千瓦時。

中國能源資源探明儲量中,96%是煤炭,油氣資源僅占總量的 4%左右,煤炭資源相對豐富。中國現有煤炭剩余探明可采儲量 2000 多億噸,有較長時期保障供應的資源能力;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儲量約 24 億噸,儲采比約 14,人均僅為 1.82 噸;天然氣剩余探明可采儲量僅為 2.38 萬億立方米,從人均的角度看,中國的天然氣資源也是十分有限的。依據國家能源局最新的數據統計, 2014 年中國能源進口量還將繼續增加。其中,煤炭凈進口量將達到 1 億噸,原油進口將達到 2.1 億噸,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已超過 50%.據國際能源機構(IEA)的預測,中國到 2030 年石油需求量的 82%將依賴于進口。2013 年,我國石油進口對外依存度接近 60%,2014 年原油凈進口量有可能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天然氣進口對外依存度首次突破 30%.與此同時,能源消費結構緩慢轉型下,霧霾,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環境污染問題嚴重影響人民生活。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進程中,我國作為發展中大國面臨著巨大壓力。

3.1.2 能源消費結構

中國是能源消費大國,化石能源在一次商品能源消費結構中占 89.8%,中國占 97.1%、美國占 89.8%.中國能源工業已經形成了以煤炭為主,多能互補的能源生產體系。根據《世界能源統計年鑒 2012》,全球所有能源消費凈增長均來自新興經濟體,中國能源消費增加量占到全球凈增長的 71%.2013 年中國原油表觀消費量 4.88 億噸,國內產量為 2.08 億噸,對外依存度達到 57.39%;天然氣表觀消費量 1.631.48 億立方米,國內產量為 1.129.39 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達到 30.78%.具體如下表 3-1:

油氣對外依存度提高給國家能源安全帶來了不利影響,決定了我國必須加大勘探開發力度以提高油氣資源的自給率。同時國內油氣開采已逐步進入難動用油藏階段,對技術要求更高,單位產量的資本支出也將隨之提高。近年來,中石油,中石化石油勘探與生產資本性支出總體呈波動增長態勢。2013 年,中石油,中石化勘探與生產資本性支出分別達到2.263.76 億元和 1.053.11 億元。

能源對外依存度高度直接影響著這個這個國家的能源安全戰略,中國作為石油對外依存度高度的國家,正處于一個不利局面,而分析從中國進口國來看,多是中東不穩定地區,非洲等國家,這地區政治局勢復雜,存在加大的政治風險,而中國能源進口又是多從這些國家進口。所以,中國要向擺脫這樣的局面,就要從豐富能源進口方面來入手,實行能源進口的多樣化選擇,根據這樣的戰略,就需要中國與俄羅斯保持一個穩定的能源合作關系,來保障中國能源戰略安全,當然對于俄羅斯來說也是一樣政治選擇。

2013 年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為 167.8 億噸,中國能源消費占全球消費量的 22.4% 2013 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 37.6 億噸標準煤,同比增長約 4%.如下表 3-2:

2013 年中國煤炭消費量 36.1 億噸,較上年增加 7000 萬噸,同比增長 1.9%,增速較上一年下降 0.6 個百分點;石油表觀消費量 5 億噸,同比增長 1.5%,增速較上一年下降 3.5個百分點;天然氣表觀消費量 1685 億立方米,同比增長 13.3%,增速較上一年提高 2.1 個百分點。全社會用電量 5.32 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7.5%,較上年提高 1.9 個百分點。

從消費結構看,2013 年煤炭消費比重為 65.7%,較上年降低 0.9 個百分點;石油消費比重 18.9%,提高 0.1 個百分點;天然氣消費比重 5.5%,提高 0.3 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 9.8%,提高 0.4 個百分點。

中國在“十二五”期間能源消費增速總體放緩,前兩年能源消費年均增長 5.51%.而“十五”期間能源消費年均增長 8.36%,“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 6.61%.

在中國的進口國家當中中東地區的國家總量最多,而且以沙特、阿曼國家占據比重最大,在原有進口國家當中,一般的原有進口國來源于阿曼國家,這么大的比重跟中國當前的能源安全戰略相違背,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尤其是中國能源戰略講究的多元化發展,更應該尋求更多的國家來彌補不足,也正是因為如此,中國也在有意識的與中東地區其他國家相接觸進行能源貿易合作,比如伊拉克,蘇丹,科威特,沙特,東南亞國家如文萊,泰國等等,這些國家的石油儲量非常豐富,與中國的貿易關系較為穩定。

3.2 俄羅斯能源概況

3.2.1 俄羅斯能源生產與供應

(1)能源產業發展

1)石油產業生產狀況

世界當中石油工業發展較早的要數歐美國家還有俄羅斯,當時中國石油工業幾乎為零,而俄羅斯石油工業在十八世紀末就已經有第一口石油井產生了。直到 20 世紀 80 年代中后期100 多年的時間里,石油產量一直穩步上升,1987 年達到歷史最高峰,年產量達到 5.695 億噸,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石油總產量的四分之一以上。1991 年蘇聯解體當年,俄羅斯石油產量比 1987 年下降了 18.8%,但依然為世界第一大產油國。1992 年開始,俄羅斯石油產量繼續萎縮,逐漸淪為第三大產油國。1996 年石油產量跌至谷底,比 1987 年下降了53.2%.[8]從 20 世紀 90 年代末開始,國際油價一路飆升,加之國內政治經濟形勢趨于穩定,聯邦政府加大了對石油工業的投入,石油生產逐漸恢復。20 年來,除 1998 年和 2008年兩次金融危機期間石油生產出現較大波動以外,其他年份大體保持了穩定發展的態勢。

2009 年起,俄羅斯重新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開采國,這一紀錄保持至今。

2010-2012 年,俄羅斯石油產量持續小幅增長。據俄羅斯聯邦國家統計局的統計,2012 年全年,俄羅斯生產原油總計為 5.18 億噸,較上年同期增長 1.3%.目前,俄羅斯各大聯邦區均有石油產出,但主要產量集中在烏拉爾和伏爾加沿岸兩大聯邦區。2010 年,烏拉爾聯邦區石油產量較上年略微下降,為 3.07 億噸,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產量較上年略有增長,為 1.07 億噸,兩大聯邦區合計產量大體相當于全國總產量的 82%(當年全國總產量為5.05 億噸)。2013 年,俄羅斯共開采石油 5.23 億噸,比上年同期微弱增長 0.9%.[9]

近年來俄羅斯新增石油產量主要來自俄羅斯石油公司的萬科油田和秋明英國公司的烏瓦特油田。預計未來新增石油產量將主要來自薩哈林項目。該項目極具開發前景,目前探明儲量為 70 億桶。

2)天然氣生產狀況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水平就高,主要是因為天然氣在俄羅斯經濟占有重要的地位,天然氣生產局是最重要的生產部門,也是俄羅斯能源生產供給的動力所在。其產量在世界總產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91 年蘇聯解體當年,全俄天然氣產量為 6430 億立方米,隨后逐年下降,到 1997 年降至 5720 億立方米,累計下降幅度達到 11.05%.進入新千年后產量逐漸穩定并恢復增長,到 2006 年已超過了 1991 年的水平,2008 年達到 6650 億立方米。次年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產量大幅下降到 5560 億立方米,下降幅度達到 16.39%.2010 年至今產量大體保持穩定,但一直沒有恢復到金融危機前的水平。2012 年,全年共開采天然氣6530 億立方米,同比下降 2.7%.2013 年天然氣產量為 6680 億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長2.1%.

在全球經濟快速發展下,國際能源的需求不斷擴大,作為能源生產主要增長國家,俄羅斯在天然氣生產當中扮演重要供給角色??傮w來看,俄羅斯依靠其向中亞地區和歐洲的輸氣管道,占據很高市場地位,在該地區的天然氣供應也直接具有重要政治話語權。同時,俄羅斯近年來對亞洲市場關注度也與日俱增,亞洲市場份額也穩步攀升。俄羅斯是世界上天然氣管道最長,出口量最多的國家,享有“天然氣王國”之譽。除了歐洲國家外,俄羅斯天然氣的另一主要輸出對象是獨聯體國家。自蘇聯解體后,俄羅斯一直以遠低于歐洲的價格向白俄羅斯,烏克蘭,立陶宛,格魯吉亞等國家供應天然氣。其中,白俄羅斯是曾經以 46.68 美元/立方千米享受俄天然氣最惠國待遇的國家。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每年向歐洲輸送 1630 億立方米天然氣,其中大約 860 億立方米,即大約 63%的天然氣要取道烏克蘭。

但近年來,隨著俄羅斯與獨聯體國家間各種矛盾的不斷升級,俄不斷向其展開提高天然氣價格的談判,獨聯體國家也紛紛利用自身優勢對俄羅斯采取一定的反制措施,引發了例如俄減少對白俄羅斯供應天然氣,俄中斷對烏克蘭供應天然氣等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隨著頁巖氣開采技術的日益成熟和廣泛推廣,一系列國家相繼投入對非常規天然氣資源的開發,其中最成功的當屬美國。在這項技術的推動下,美國天然氣產量直線上升,自 2009 年起已經取代俄羅斯成為世界第一大天然氣生產國,并且隨著產量的繼續提升有望在短期內成為天然氣出口大國。上述形勢的發展明顯消弱了俄羅斯在國際天然氣市場的地位和話語權。迫于形勢,在頁巖氣開發利用方面俄羅斯已經改變觀念,積極著手對相關領域進行投資,并且制定了近期規劃,準備從 2017 年起進行大規模開發。目前,俄羅斯兩大油氣公司(天然氣工業公司和俄羅斯石油公司)的頁巖氣開發已經進入實際操作階段,前者已經在西西伯利亞薩勒目油區開始開采頁巖氣,后者分別與??松梨诠?,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合作在巴熱諾夫頁巖區,Khan-dum 頁巖和西伯利亞致密油藏進行勘探實驗。

3)煤炭生產狀況

俄羅斯在煤炭生產上也比較多,無論是資金投入還是礦井勘探上,俄羅斯都具備一定領先技術水平,煤炭生產滿足目前周邊國家的進口需求,成為名副其實的能源生產大國。具俄羅斯能源企業勘探以及俄羅斯能源統計局統計最新數據,俄羅斯煤炭儲備已經達到歷史新高,可開采的煤炭儲量占據世界第三位,已經超過五萬億噸,儲備驚人,而且俄羅斯煤炭品質極好,生產的煉焦煤儲量大,而且是現代工業企業非常受歡迎一種煤炭品種。在俄羅斯煤炭生產分布當中,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煤炭生產總量位居俄羅斯前列,主要是因為該地區以俄高寒地區為主,本身消耗較多,在加上周邊國家,朝鮮,國東北,韓日國家相鄰較近,出口比較方便,所以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煤炭開采較為完善。

(2)能源投資與建設:

俄羅斯國家近百年開采石油和天然氣,石油開采已經讓西西伯利亞油氣日漸較少,隨著俄羅斯最大的石油產地的減產,在加上世界經濟形勢及國際油價的影響,俄羅斯油田產量會受到一定影響,對日后的俄羅斯的油井勘探及石油投資建設會有所減緩,盡管俄羅斯面臨著較強的經濟壓力,但是對于俄羅斯能源工業的支持力度不會減弱,在目前針對能源投資上,俄羅斯出臺一系列促進石油企業發展政策,如減少能源出口的稅收,加大能源企業融資支持力度,引進民間資本進行能源投資建設,這些誒措施都影響著俄羅斯對石油天然氣設施的投資建設。

3.2.2 能源消費結構

俄羅斯是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國和出口國,其經濟的發展主要依賴于能源出口。

俄羅斯擁有豐富的能源資源,其天然氣儲量,煤炭儲量和原油儲量分別位居世界的第一,第二,第九 (EIA 統計數據)。

(1)石油消費總量:2013 年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為 167.8 億噸,俄羅斯能源消費占全球消費量的 22.4% ,2013 年俄羅斯能源消費總量 2.45 億噸,同比增長約 8%.

(2)天然氣消費:世界上天然氣消費最多的國家是美國,2013 年天然氣消費量占全球總量的 21.5%,其次是俄羅斯,占全球總量的 13.2%,伊朗占 4.7%,2013 年 BP 世界能源統計數據顯示:截至 2013 年年底,俄羅斯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為 32.9 萬億立方米,占世界已探明天然氣總儲量的 17.6%,且與排名第一的伊朗僅相差 0.7 萬億立方米;(3)煤炭消費:煤炭儲量為 1570.1 億噸,占世界煤炭總儲量的 18.2%,與排名第一的美國相差 802.85 億噸;已探明的原油儲量為 872 億桶。在豐富的能源資源基礎上,俄羅斯也具有強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能力,美國能源情報署(EIA)[13]

提供的數據顯示:俄羅斯 2011 年的原油和天然氣的產量均居世界第二。但 2012 年 6 月相關數據表明俄羅斯的原油產量超過沙特阿拉伯,成為世界第一原油生產國,其石油產量主要集中在西西伯利亞和烏拉爾,2012 年兩地的石油日產量分別為 6507 千桶和 2101 千桶,約占俄羅斯整個國家石油產量的 85%.天然氣生產則主要集中于西伯利亞,其天然氣日生產量達到俄羅斯整個國家的 96%.

俄石油能源產量主要集中在四大石油公司,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是俄羅斯的第一大石油公司,其石油日生產量約占俄羅斯全部石油公司的四分之一,盧克石油公司,秋明英國石油公司,蘇爾古特石油天然氣公司日產量分別位居第二,第三,第四,日產量分別占俄羅斯石油總產量的 18%,14%和 12%;天然氣生產則主要來源于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其日產量占國家總產量的 78.2%.

3.3 石油能源合作現狀

3.3.1 石油基礎設施方面合作

中國經過改革開放這些年的發展,經濟騰飛,社會生活活動越來越豐富,能源消耗也大,其中石油消費已經占到世界的第二,成為名副其實的石油消費大國,但是中俄能源貿易占的比重卻較少,從俄羅斯進口石油比重約為 6%,僅僅排在中國石油進口國中的第五位。

中俄石油能源合作長久發展以來面對眾多困難,在中國能源進口中俄羅斯依然扮演重要角色。

在石油基礎設施合作建設方面,已經修建的石油管道包括 2004 年開始建設的東西伯利亞-太平洋輸油管道,一直延伸到中國大慶市。該管道全長 4770 公里(中國境內支線全長965 千米,由中方投資建設)該管道的建成標志著中俄石油基礎設施合作達到新的高潮。從俄羅斯能源戰略高度角度出發,俄羅斯與中國進行能源合作在競爭優勢當中運輸成本低,能源價格優勢比較明顯,再加上中俄雙方政治合作較多,也給雙帶來很大合作保障,在加上中俄雙方幾千公里的國境線,可以大力發展管道運輸,減少陸運成本。雖然中俄能源合作的優勢較多,但是在能源合作劣勢方面,能源價格一直都是困擾中俄雙方多年的問題,雖然目前世界石油價格較低,但是中俄雙方石油合作并不是唯一的價格因素,雖然在解決價格問題之后中俄雙方的能源合作才會走的更遠。

在國際經濟萎縮背景下,2009 年中俄于達成“貸款換石油”協議,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分別向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和俄羅斯石油運輸公司(Transneft)分別提供 150 億美元和 100 億美元的 20 年長期貸款,俄方則從 2011 年開始的 20 年期限中,每年向中國出口 1.500 萬噸石油,供應總計 3 億噸石油,以供油償還貸款。同時,一再延期的俄西伯利亞-太平洋輸油管線中國支線項目正式開工建設。中俄雙方在能源合作當中不僅有管道建設、能源投資的投入,在企業合作當中也是順風順水,2009 年中國石油企業與俄羅斯天然氣企業合資成立中國能源投資有限集團公司,該公司主要就是為了產生石油合作而建立,中方是中石油與俄羅斯方的俄羅斯能源投資公司相合作。這對于豐富中俄能源合作的類別和基礎相趨同。而在成功成立了中國能投公司之外,又成功合作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天津合資煉油廠公司,也正是石油天然氣中俄的合作對雙方益處重大,在中俄石油合作當中盡管石油管道建設有一個好的開始,但是圍繞石油管道建設費用,石油價格問題還尤為突出,中俄之間分歧還是比較大,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還需要時間。

3.3.2 石油貿易合作現狀

中俄石油貿易合作始于蘇聯時期,當時中國工業基礎薄弱,繼續能源進口來支持生產,俄羅斯作為中國的近鄰,又是能源輸出大國,能夠產生很大的互補作用,所以中俄能源貿易發展尤為順利,這也是延續至今的道理。從中國國家統計局得知,俄羅斯每年向中國輸出大量石油,已經占據能源總量,此外,中國與俄羅斯雙方開展石油貿易多年,已經產生了很好互贏友誼。鑒于中俄石油貿易的現狀,中國企業在積極參與俄羅斯石油貿易中來,與天津政府合作成立的煉化企業已經順利生產,可謂是中俄能源合作焦點,不管是中俄雙方企業的目的如何,但是對于石油項目的勘探還是興趣還是比較大。從俄羅斯能源戰略高度角度出發,俄羅斯與中國進行石油在競爭優勢當中運輸成本低,能源價格優勢比較明顯,再加上中俄雙方政治合作較多,也給雙帶來很大合作保障,在加上中俄雙方幾千公里的國境線,可以大力發展管道運輸,減少陸運成本。雖然中俄能源合作的優勢較多,但是在能源合作劣勢方面,能源價格一直都是困擾中俄雙方多年的問題,雖然目前世界石油價格較低,但是中俄雙方石油合作并不是唯一的價格因素,雖然在解決價格問題之后中俄雙方的能源合作才會走的更遠。事實上,中石油,中石化除分別在俄羅斯擁有一些上游勘探開發項目外,中石油和俄羅斯投資 50 億美元的天津煉化項目正在順利進行中,中石化正在與俄羅斯西布爾公司合作。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自俄羅斯進口數量逐年增加,一直增加到了 2298.1 萬噸,見圖 3-2.同時,中俄石油貿易數量的變化反映出中俄之間能源合作的密切程度,一定程度上中俄石油貿易也成為了中俄能源合作的縮影。

從圖 3-2 中可以看出,中俄能源合作始于 1993 年,但是當年的石油貿易額不高,一直到 1994 年開始才有一點長高,說明當時中俄雙方政治協商較多,受制于雙方運輸方式,結算等現實問題還比較多。一直從 1998 年到 2006 年這期間,中俄能源合作處于蜜月期,跳躍式發展較快,也是中俄高層充分認識到互利共贏的道理。不過從 2006 年至 2008 年期間,中國進口俄羅斯石油總量在減少,那是因為中國處于金融危機當中,對能源需求進口較少,在有當時石油價格較高不適宜進行戰略儲備。一直到 2008 年至 2012 年比較平穩的過度,中俄石油貿易逐漸進入緩慢增長期。2013 年,位居前 4 的中國原油進口國依次為:沙特阿拉伯,安哥拉,阿曼,俄羅斯,2013 年中國傳統上主要的供應商大致與 2012 年持平,從沙特進口了 5390 萬噸,安哥拉 4000 萬噸,俄羅斯 2435 萬噸。

從上圖可以看出中國從沙特進口石油最多,達到 5390 萬噸,幾乎占到總進口量的三分之一,這對中國能源安全來說存在較大的能源風險,俄羅斯進口量排名第四,達到 2435 萬噸,但是進口總量比重來說還處于減少水平,但是值得慶幸是隨著中國對能源需求增大,國際形勢當中俄羅斯受到歐美國家的能源制裁等因素,中國與俄羅斯國家的能源合作越來越多,適當減少中東地區的石油依賴符合中國能源安全戰略。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