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中俄能源合作存在的困境分析
【第一章】中俄能源合作的制約因素研究引言
【第二章】能源合作相關概念界定及理論基礎
【3.1 - 3.3】中俄石油能源合作現狀
【3.4 - 3.6】中俄天然氣能源合作現狀
【第四章】中俄能源合作存在問題
【第五章】加強中俄能源合作的對策建議
【結論/參考文獻】中俄能源合作改善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6 結論
中俄能源合作由來已久,合作的現實需求是增加中俄能源合作的基礎,通過對中國與俄羅斯能源合作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分析,結合相關的理論基礎,運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分析出中俄能源合作存在的問題,結合雙方能源合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制約因素提出應對策略,從而對中俄兩國能源經貿合作的進步發展發揮作用,為中俄更好地建立互惠互利,協同發展的能源戰略伙伴關系,探索開展能源經貿合作的最佳途徑提供依據,對于中國與俄羅斯合作關系發展提供更大用處,現今,由于敘利亞危機的爆發,中東局勢反恐形勢嚴峻,國際油價處于很低的地位,而這樣的地位如果維持更長時間,作為能源收入重要來源的俄羅斯勢必要重蹈蘇聯解體的舊有覆轍,在對中東軍事的干預同時與中國能源合作談判進入到很大的讓步,這對于雙方的能源合作意義非常重要。本文在針對能源及能源合作的基礎理論上,提出中國和俄羅斯能源狀況,具體闡述兩國石油,天然氣的生產消費,供應等物流鏈條的發展,隨后提出中俄能源合作的發展存在問題:
(1)分別從三個方面分析,俄羅斯國內政治因素,投資環境,中國國內缺乏有效的能源協調管理機制,國際市場的競爭干擾等,根據以上分析總結。
(2)中俄能源合作中存在問題進行分析,能源合作結構和貿易方式上存在一些問題,中國能源需求與俄羅斯供給能源種類還有比較大的差距,合作水平低的能源的因素,缺乏規范的投資管理,影響中俄在能源行業中進一步合作。
(3)石油基礎設施和石油貿易方面的合作發展,天然氣輸氣管道的建設,最早合作是從西線管道,目前新開發東線輸氣管道,中俄在煤炭貿易和煤炭運輸與開發合作方面也進行較多的合作。
(4)得出一系列建議促進中俄能源發展,俄羅斯方面要加強內部管理,制定相關政策,加大與中國能源合作力度,而對于中國更是要合理規劃能源采購及儲備,在中俄石油管道問題落實上要統一思想,能源結構向著多元化發展。
目前中俄能源合作中政策的傾向還是價格的磋商,都應該本著互利互惠原則,長久的發展眼光去看待,鑒于本人才疏學淺,關于中俄能源合作研究還不夠深入,尤其是具體數據整理和能源合作展望還不夠,今后還將繼續關注中俄能源合作研究,偏重對中俄能源合作中模式問題進行學習,如有機會還將繼續深造博士研究生,繼續研究中俄能源合作問題。
致 謝
又是一年畢業時,在自己的努力之下,碩士研究生終于要畢業了,在這里我有很多話要說,首先我要感謝我的導師李爽老師,由于種種原因我沒有能夠成為最早一批畢業的學生,但是李爽老師還不斷給我信心,讓我順利通過論文的篩選,無論是論文的修改還是論文中其他的問題,李爽老師都是很耐心給我講解,這對于身處異鄉的我倍感親切和溫暖。還要感謝我的室友和同學,他們陪我度過一個很難忘的大學生活,記得你們對我的好,我會繼續努力證明給你們看。
感謝經管學院的其他老師,我總是不厭其煩的對論文向你們討教,真的很麻煩了。最后我要感謝在俄羅斯的父母,是他們鼓勵我來到中國學習,背后默默的支持我,關心我。雖然我有獎學金,但是家里還不是不放心自己不夠花錢,還經常寄給我錢,支持我好好讀書,這對于我一個莫大的鼓舞。所以在我論文要結束之際,我要感謝所有對我幫助的人,真誠的感謝你們。
參考文獻
[1] 戰勇。 國際貿易[M].第 3 版。遼寧: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48-50
[2] 顏義杰,王洪玉中俄能源合作前景分析[J].黑龍江外貿,2011, 44-45
[3] 王海運。中俄能源合作的有利因素與制約因素[J].俄羅斯學刊,2011 年第 3 期:5-9
[4] 方婷婷。中俄能源合作:影響因素與現實選擇[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1 年第 3 期:H8-91
[5] 韓瑤。中俄能源合作的現狀、存在的障礙及對策研究[J].黑龍江對外經貿 ,2011 年第 2期:52-54.
[6] 陳軍 .基于貿易引力模型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貿影響因素比較研究 [J].華東經濟管理,2011 年第 2 期:66-69
[7] 黃靜波。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320-323
[8] 李宏,趙曉晨。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28-31
[9] 程敏。 中國能源發展報告 2014 [J].機械設備,2013 年第 77 期:44.
[10] BP Global (2013)[EB/OL] .http://www.bp.com.
[11]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EB/OL] .http://www.eia.gov.
[12] 陳憲良。 中俄能源合作的現狀、前景分析及啟示[J]. 西伯利亞研究,2010 (3)。
[13] [13]孫永祥。俄全球能源安全政策考量及中俄能源合作[]].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10 年第2 期:16-19
[14] 顧學明。關于中俄能源合作的幾點思考[J].中國礦業,2010 年第 12 期:43-44.
[15] 陳彥。中國煤炭進出口貿易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0 年第 2 期:53
[16] 張文城,孫月玲,王哲瑞?!敖鸫u四國”對 0ECD 國家出口研究-基于引力模型的比較研究[J].亞太經濟,2010 年第 3 期:20-25.
[17] 畢燕如。中國與中亞五國貿易潛力測算及分析-貿易互補性指數與引力模型研究[J].亞太經濟,2010 年第 3 期:47-51
[18] 朱光強。困境與協調:探析中俄能源合作的博弈[J].俄羅斯研究,2009 年第 6 期:107-119
[19] 張汝根。試析中俄能源合作的困難及對策[J].中國礦業,2009 年第 7 期:22-23
[20] 郭銳,凌勝利。安全視野下的中俄能源合作[J].江南社會學院學報,2009 年第 9 期:5-8
[21] 李黎明。論中國和東盟的能源貿易與合作[J].時代經貿,2008 年第 8 期:58-60
[22] Tomas Hult. The BRIC Countries[J]. Global EDGE Business review,2009(3): 1-2
[23] Anders Aslund. Russia Energy and the European Union[J].Perspectives on Gazprom,2008:8-12
[24] Peter Rutland. Russia as an Energy Superpower[J]. New Political Economy,2008(2):201-210
[25] Leslie Elliott Armijo. The BRICS Countries (Brazil, Russia, India and China) as Analytical
[26] ]Category: Mirage or Insight? [J]. Asian Respective.2007(4):7-42
[27] Dmitri Trenin. Russia Leaves the West[J].Foreign Affairs,2006(4): 1 -87
[28] 中國雙邊服務貿易流量與潛力的實證與對策[J].江西社會科學,2011 年第 6 期:67-71
[29] 方奕賢。俄美中亞角力及其對中國能源安全的影響一地緣政治分析視角〔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2005:29 一 32 頁
[30] 李岳 , 劉巖 , 苑聽雷 . 梅德韋杰夫 : 克里姆林宮的新主任 =M8. 北京 : 世界知識出版社2008.4:195 頁
[31] 鄒艷芬。中國能源安全的戰略模式導向[J〕。經濟問題探索,2008(05)
[32] 楊澤偉。中國能源安全問題:挑戰與應對[J].世界經濟與政治 2008(8)
[33] 王乃輝。中俄雙邊石油貿易進展探討[J].中外能源,2010 年第 5 期:18-23
[34] Jul ia Pal eUa Crespo.中巴能源關系:石油貿易的機遇與趨勢[J].商場現代化,2010 年第 12期:3
[35] 李渤,周迪。試析中印能源合作的動態競合關系[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0 年第 5 期:165-167.
[36] 洪英蓮。中俄能源合作的問題與對策[J].經濟縱橫,2009 年第 9 期:40-42
[37] 呂玉花。中國進出口貿易流量的影響因素研究一基于引力模型面板數據[J].經濟問題,2009年第 9 期:29-31
[38] 趙曉麗 ,宋翠 .我國能源貿易及其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J].屮國能源 ,2009 年第 11期:38-42
[39] 黃雅娟。新時期深化中俄能源合作的思考[J].大 慶 社 會 科 學。2013(6):117-118.
[40] 袁新華。中俄能源合作中的不確定因素[J].環球了望,2009(7):81-84.
[41] 孫仁金,邱坤,林剛。近中期中俄油氣合作的戰略思考[J].當代世界,2009(12)。
[42] 韓立華。中俄能源 馬拉松 繼續跑[J].中國石油石化,2009(15):53-54.
[43] 郭銳,洪英蓮。中俄能源合作的問題與對策[J].經濟縱橫,2009(9):40-42.
[44] M E Porter.The CompetitiveAdvantage of Nations[N].Y Free Press,1990(2) .
[45] 史春陽,李娟。審視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中俄能源合作[J].經濟了望,2009(7):55-58.
[46] 張恒龍; 秦鵬亮。中俄能源合作博弈及其地緣政治經濟影響[J].上海大學學報。2015 年(01)12-15.
[47] 馮玉軍。 國際天然氣市場變化與中俄天然氣合作前景[J]. 國際石油經濟。 2010(10)
[48] 塞恩·古斯塔夫森。 “十字路口”的俄羅斯油氣產業[J]. 能源。 2014(10)
[49] 王丹輝,宋艷梅。 俄羅斯天然氣勘探開發及出口貿易進展淺析[J]. 中外能源。 2013(10)
[50] 汪巍。中俄油氣合作發展特點及趨勢分析[J].經濟師。2015(01):8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