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互聯網金融業務模式的發展探究
【第一章】互聯網金融產品建設研究緒論
【第二章】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歷程、現狀及影響
【3.1】典型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發展現狀
【3.2 - 3.4】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經濟機理分析
【第四章】阿里金融業務布局機理與啟示
【結論/參考文獻】互聯網金融典型業務發展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摘 要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使傳統金融中介受到了巨大沖擊,"金融脫媒"的現象也隨之產生。2013 年 6 月,"余額寶"的上線,實現了支付寶與天弘基金的系統對接,用戶在線上即可便捷的完成基金開戶與購買。與此同時,銀行方面也紛紛推出相應的理財產品以應對沖擊,例如交通銀行推出的"貨幣基金實時提現"業務和平安銀行推出的"平安盈"服務等。從互聯網金融產品與貨幣基金的系統對接導致銀行存款的完全脫媒,商業銀行正面臨著資金成本提升與部分客戶流失的嚴峻挑戰。而關于互聯網金融的鼓勵與監管問題的相關爭議也持續不斷,主要是以馬蔚華為代表的支持鼓勵方和以楊凱生為代表的支持監管方的不同觀點的激烈碰撞。
本文首先在回顧互聯網金融業務發展歷程的基礎上,對互聯網金融興起的根源以及影響進行剖析;其次,結合第三方支付、個人理財和 P2P 網貸三種典型的互聯網金融業務,借鑒 SWOT 分析方法,從金融學角度對互聯網金融興起和發展的特征與機理進行經濟分析,包含同業拆借利率、國債回購利率以及銀行利潤構成與貨幣基金歷史平均收益水平等角度進行分析;最后,以阿里金融為該行業的典型案例,結合其發展歷程和經營現狀的總結,分析阿里金融內部業務之間的緊密聯系并結合 SWOT 分析方法中的相關要點加以分析,從而得到對互聯網金融產業發展的重要啟示。
本文的研究結論表明:互聯網金融憑借其特定的環境機遇與自身獨特的競爭優勢,在滿足了各方用戶需求的同時也促進了行業的創新與變革,為自身在行業領域內贏得了一席之地。同時,也應該明確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客觀威脅與發展劣勢,通過分析可以就市場各界對互聯網金融的爭議觀點給出一個全面和科學的理論解釋,并可以明確互聯網金融的未來發展方向。通過典型案例的剖析,為互聯網金融產業在大數據背景下的個人征信體系建設、去中心化基礎設施的構建以及在搭建金融生態圈中互聯網金融的定位及發展空間的構想得出了重要的啟示。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第三方支付,P2P 網貸,個人理財,金融創新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 金融創新的主要理論觀點
1.2.2 相關研究
1.3 研究內容和框架
1.3.1 研究內容
1.3.2 研究框架
1.4 主要創新之處
第二章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歷程、現狀及影響
2.1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歷程
2.1.1 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政策支持
2.1.2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階段
2.2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
2.3 互聯網金融的影響
2.3.1 互聯網金融對互聯網企業的影響
2.3.2 互聯網金融對金融體系的影響
2.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典型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發展及其機理分析
3.1 典型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發展現狀
3.1.1 第三方支付業務
3.1.2 個人理財業務
3.1.3 P2P 網貸業務
3.2 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經濟機理分析
3.2.1 機會分析
3.2.2 威脅分析
3.2.3 優勢分析
3.2.4 劣勢分析
3.3 互聯網金融監管的討論
3.4 本章小結
第四章 案例應用--阿里金融
4.1 阿里金融的發展歷程
4.2 阿里金融業務布局的機理分析
4.3 阿里金融對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啟示
4.4 本章小結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
5.1 研究結論
5.2 展望
致 謝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