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經濟論文 > > 互聯網金融產品建設研究緒論
互聯網金融產品建設研究緒論
>2024-06-08 09:00:00

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互聯網金融業務模式的發展探究
【第一章】互聯網金融產品建設研究緒論
【第二章】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歷程、現狀及影響
【3.1】典型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發展現狀
【3.2 - 3.4】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經濟機理分析
【第四章】阿里金融業務布局機理與啟示
【結論/參考文獻】互聯網金融典型業務發展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

1.1.1 研究背景

互聯網行業誕生于第三次工業革命,其強大的聯接功能源于它獨特的技術平臺和架構形式,脫離了傳統的時域與地域的限制,不論是傳輸效率還是覆蓋范圍與時效性,都是傳統行業不可企及的,實現了質變的飛躍。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逐步推進產業間的相互融合,不同產業間的產品、技術與服務相互交叉和影響,這種滲透也逐漸改變著消費者的消費思維和習慣。

學界內出現了互聯網金融實驗室,如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這樣的研究機構,業界內也出現了一些涉足金融的互聯網企業。而對于互聯網金融的概念,廣義上講,是指具備互聯網精神的金融業態的統稱。狹義上講,則是指依托互聯網的媒介來實現貨幣的信用化融通。

近年來,第三方支付、個人網絡理財、網絡信貸等服務平臺迅速崛起。據易觀數據統計,截至2013年底我國第三方支付業務總體交易規模為17.9萬億,同比增長了 43.2%.此外,以余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理財業務的發展也非常強勁,截至 2014 年 1 月 15 日,余額寶的交易規模已超過 2500 億元,15 天內增長 35%.而作為網絡信貸業務之一的P2P網貸,截至2013年底,其總成交額為700.62億元,月均成交額為 87.58 億元。其它網絡金融服務例如網絡代銷保險、基金和擔保等業務也都逐漸發展起來?;ヂ摼W金融的迅猛發展離不開中國宏觀經濟的大背景,同時也依賴于國家的支持與重視。

面對著全球經濟的總體疲軟與低速增長的主要表現,央行繼續采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與穩健的貨幣政策來調節國內的通貨膨脹水平,推動經濟的良性健康增長。同時大力加強金融行業的改革,提倡各種創新形式的涌現,鼓勵民間資本的注入,逐漸完善征信體制。2013 年 3 月 5 日,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要深化金融領域改革,促進金融資源優化配置,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經濟結構,特別是小微企業等的金融支持。"同年 6 月 19 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在主持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金融機構的重組改造,探索設立民間資本發起的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2013 年 11 月 9日,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更是明確提出要"發展普惠金融"、"鼓勵金融創新,豐富金融市場層次和產品"、"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等。

央行總的原則是鼓勵創新發展,規范和完善監管。2014 年 3 月 5 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要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互聯網金融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代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和監管已然進入中國政府高層的視野。2014 年 3 月19 日,央行在北京召開座談會,與會成員包括阿里、騰訊、百度、宜信等涉足金融的互聯網公司。會上提到央行將牽頭成立互聯網金融協會,且已基本獲得國務院批復,不久將掛牌。該協會為互聯網金融行業提供了自律平臺,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監管方面存在的不足。

而關于互聯網金融的鼓勵與監管的相關爭議持續不斷。兩會期間,以馬蔚華為代表的支持鼓勵方表示"我國金融服務門檻較高,服務范圍未能有效延伸到農村鄉鎮,小微企業和貧困人群,而當前最具普惠性、覆蓋面和滲透率最強的金融創新當屬互聯網金融";全國政協委員、銀監會前副主席蔡鄂生也認為"支付寶、余額寶與銀行業務不是對立關系,要用辯證發展的眼光來看待".而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商銀行前行長楊凱生為代表的支持監管方表示"只要互聯網金融的實質是金融,就應該被納入金融法規監管范疇";央行副行長李東榮也表示"央行支持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但需要規范發展".

隨著第三方支付業務、網絡信貸、余額寶類理財產品迅猛發展的同時,資金交易的安全性引起了央行的高度關注。2014 年 3 月初,央行向支付機構下發《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草案征求意見稿,擬要求個人支付賬戶轉賬單筆不超過 1000 元,年累計不超過 1 萬元。而 3 月 14 日,央行暫停虛擬信用卡以及二維碼支付業務。出于自身利潤的考慮,3 月初,三大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拒絕與余額寶合作,要求各自分行不得與余額寶旗下天弘基金為代表的貨幣市場基金進行協議存款交易。

1.1.2 研究意義

就發展互聯網金融的支持與監管不同觀點的爭議,相信在不影響用戶體驗與利益的前提下,通過理性客觀的溝通是可以得到解決的?;ヂ摼W金融的發展是一種金融創新,是對傳統金融體系的革新。其大力支持服務于小微企業融資貸款、降低資金交易成本、提升效率的特征體現了"普惠金融"的要求,使金融能夠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和改善民生服務。同時,對于互聯網企業業務的多元化發展以及傳統金融體系的業務創新和相應監管政策提出了新的啟示,例如遵循"分業監管"、按互聯網金融產品分類的原則推進互聯網金融的具體監管工作。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自 1912 年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基于解釋經濟發展周期和社會過渡問題提出的創新理論后,從 20 世紀 70 年代開始,西方金融領域全方位引進金融創新產品并引發金融業的巨變?;谶@一現實,許多西方學者逐漸將金融創新理論引入研究中,并對金融創新產生的背景、因素、利弊等方面發表了見解,下面就對國內外金融創新理論進行歸納簡述。

1.2.1 金融創新的主要理論觀點

(一)技術推進理論。該理論認為,隨著技術革命的興起,金融創新主要源于現代電子通信技術和設備在金融業的廣泛應用,金融業務的通訊設備現代化,為金融創新提供技術支持。主要表現為:加速了資金的運轉效率,濃縮了資金使用的時空距離,降低了資金調撥的成本,使全球金融業務一體化的交易變為現實,從而為不同國家和不同市場之間的資源匹配融合提供了實現的可能。經濟學家Hannon 和 McDowell 作為技術推進理論的代表人物,通過實證研究指出,70 年代美國金融市場結構的變化與新技術的應用密切相關。由于他們研究的對象主要限于自動提款機技術的革新對于金融創新的影響,論據過于集中與單一,所以沒能得到系統并整體的研究結論。

(二)交易成本理論。Coase 是該理論的代表人物,他表示,降低交易成本是金融創新的主要動因。從貨幣需求的角度分析,金融產品、金融工具的創新是否具有實際價值可以用交易成本來衡量。金融創新實質上是對技術進步的反饋,交易成本的不斷下降會激發金融創新活動。從微觀經濟學的角度也闡明了,降低交易成本、增加利潤是金融創新的根源。但微觀經濟的變化不完全是金融創新的原因,所以該理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交易成本的下降是由諸多因素影響的,例如技術進步、競爭壓力、營銷策略等。

(三)財富增長理論。該理論認為,金融創新源于經濟的高速發展所帶來的財富積累。隨著財富的增長,人們對于財富管理、金融交易與資金安全的需求大大提升了,而這種需求激發了金融創新的產生。經濟學家 Greenbum 和 Haywood是該理論的代表人物,他們認為,財富增長是主導金融創新的重要因素。但該理論只是從需求角度分析金融創新的成因,沒有考慮到市場、制度、資源、管理等因素的創新影響,并且假設了政府和金融管理當局放松金融管制為前提條件。另外,該理論忽視了替代效應即利率、匯率和通貨膨脹率對金融創新的影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約束誘導理論。該理論認為,金融創新的產生是為了規避種種內、外部制約因素的影響。內部制約是指金融機構內部各項管理指標,外部制約是指政府和金融監管部門的各項管制約束以及法律法規約束。外部經濟形勢風云變幻,當其變化違背了金融機構利潤最大化的宗旨時,金融創新的需求就會產生。Silber是該理論的代表人物,他是從金融機構的產品和業務創新中來分析金融創新的成因,特別是從微觀金融的供需方面研究金融創新的必要性。該理論的系統性較強,但也有存在著局限性。第一,利潤最大化原則不論是金融企業還是普通企業,都是其追求的目標,是共性問題,不能體現金融創新的特性;第二,該理論主要強調"逆境創新",這使金融創新的內涵過于狹隘。例如 70 年代的轉嫁對沖風險的創新和 80 年代的信用、股權創新無法被涵蓋進去;第三,該理論單一強調了金融企業的作用,而宏觀經濟及市場環境的變化也足以引發金融創新。

(五)規避管制理論。Kane 是該理論的代表人物,他認為,金融創新是為了追求利潤而規避政府管制所產生的。而"稅收"在很多時候被隱含在政府管制當中,金融機構為了使自身獲得利潤的盈利性活動不受阻礙,就會通過創新來回應政府管制。而追求利潤最大化目標的創新活動危及到貨幣政策時,金融監管當局又來加強管制,新一輪的創新活動又會隨之出現。

(六)制度改革理論。該理論認為,金融創新是伴隨著社會經濟制度的變革而產生的,降低成本以增加收入,穩定金融體系以防止收入不均現象的蔓延,例如存款保險制度等。North 和 Davies 是該理論的代表人物,他們認為,當政府的干預阻礙了金融市場活動時,就會出現各種金融創新活動來回避或擺脫管制。當這些創新活動對貨幣市場構成威脅時,政府又開始新一輪的干預和管制,形成了"管制-創新-再管制-再創新"的循環發展過程。該理論將金融創新與制度創新緊密相連,擴大了金融創新的外延,在學術界引發了一些爭議,因為金融創新的阻礙就是金融管制,而作為金融管制代表的制度規章應該被革新而不是延伸。

1.2.2 相關研究

金融創新的早期研究側重于經濟環境背景、技術的進步、產生原因、政策管制、利率匯率的波動以及規避通貨膨脹等方面,其代表包含了凱恩、西爾柏、弗里德曼等人的研究。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學者們漸漸發現了這種現象:即金融創新的發展與初始刺激變量不存在必然相關的聯系。因此,對于金融創新的研究逐漸由宏觀方面轉向微觀層面,更側重于產品與模式的開發。

而基于互聯網金融課題方面的研究成果,學術界內分別就互聯網金融下不同業務模式進行了闡述。

首先,就第三方支付系統模式的概念研究,其主要代表就是阿里巴巴集團創辦的"支付寶".對于供給市場的群體關系和需求市場的特征劃分[1],楊興凱和張笑楠進行了較詳細的論述。對于由第三方支付系統向平臺化方向發展進而帶動了產業升級的問題[2],王丹萍在其研究中進行了系統化的闡述。而就第三方支付產業的風險控制管理方面,特別是虛擬貨幣與資金沉淀的風險管控問題[3],王雅齡、郭宏宇給出了全面的概括,同時提出了"傘形"的監管設計模式。對于第三方支付平臺上防范洗錢問題的研究[4]
,范如倩等揭示出風險產生的緣由,為監管當局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與思路參考。

其次,就網絡融資模式的概念研究,其包含的主要方面有 P2P 貸款、眾籌貸款與電商小貸。就如何通過新型的融資模式來服務于小微企業,解決小微企業融資貸款難的問題上[5],梁卓和徐榮貞給出了指導性意見。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如何通過數據挖掘進行統計分析從而降低違約率的問題上[6],李廣明給出了方法與思路,就增強風險控制和建設監管系統方面提出了建議。對于產業鏈融資方面[7],何娟和沈迎紅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種新的形勢,即場外融資與網絡技術相結合的"云倉"新模式。

最后,就投資理財業務與虛擬貨幣模式的概念研究,其包含的主要內容是創新金融理財產品的網絡銷售,代表主要為"余額寶"和"比特幣"的金融創新產品的問世。就具備獨特的匿名性與不受中央銀行監管控制的去中心化特性的"比特幣"而言,如何充分實現了貨幣職能和抵御通貨膨脹與緊縮方面,中本聰給出了詳細的闡述。對于"余額寶"產生的原因、對傳統商業銀行的影響及風險控制與今后的發展趨勢方面的問題[8],朱小群在其研究中給出了系統的概述。

總之,互聯網金融模式的興起時間比較晚,就目前的研究而言已經初具成效,且覆蓋面也逐漸拓寬。但是其研究主要停留在分散實證的解釋說明,缺乏堅實的理論支撐,所以不論是從理論還是實踐方面都有待于進一步發展和考究。

1.3 研究內容和框架

1.3.1 研究內容

本文在梳理國內外互聯網金融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第三方支付、個人理財和 P2P 網貸三種典型業務,借鑒 SWOT 分析方法,從金融學角度對互聯網金融興起和發展的特征與機理進行經濟分析;并以阿里金融為典型案例,結合互聯網金融的經濟機理分析,剖析其金融業務布局的金融邏輯,以及指出我國發展互聯網金融的重要啟示。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章緒論:給出論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梳理金融創新的主要理論觀點和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文獻,并給出論文的研究框架和內容。

第二章梳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歷程、類型與現狀,以及分析互聯網金融對互聯網企業和傳統金融體系的影響。

第三章就我國互聯網金融典型業務包括第三方支付、P2P 網貸以及個人理財產品--余額寶的發展、經營現狀及商業模式進行了闡述,結合 SWOT 分析方法對互聯網金融加以分析說明,并就互聯網金融目前面臨的法律和監管風險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第四章是案例應用,采用阿里巴巴金融集團為研究對象,從集團的發展歷史、經營狀況與商業模式的創新開始論述,并對阿里金融的業務發展布局內在的邏輯關系加以論證分析,進而提出了對互聯網金融市場未來發展和把握機遇的啟示。

第五章是總結,主要梳理了全文的脈絡并得出結論,并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作出展望,從而得出為電商企業的發展創新開辟新路徑的啟示。

1.3.2 研究框架

本文綜合運用了文獻調查法、比較研究法、歸納與演繹等研究方法,結合目前發展如火如荼的阿里金融實踐案例加以佐證。

1.4 主要創新之處

本文的創新之處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運用 SWOT 分析方法,結合第三方支付、P2P 網貸以及個人理財三種典型的業務,從金融學角度對互聯網金融興起和發展的特征與機理進行經濟分析,并就互聯網金融目前面臨的法律與監管問題進行了探討,從而為擁有大數據系統的互聯網企業的發展創新提供思路。

(二)案例應用部分采用阿里金融為研究對象,結合互聯網金融的經濟機理分析,剖析其金融業務布局的金融邏輯,以及指出我國發展互聯網金融的重要啟示。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