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經濟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中國經濟發展的現狀:
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其經濟實力及綜合國力水平在近幾十年的時間里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經濟實力的不斷攀升、經濟增長速度的持續加速,令中國經濟已成為世界各國所關注的焦點。
(二)中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中國經濟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些問題,具體如下:(1)國民經濟的宏觀調控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2)能源消耗嚴重,資源浪費與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突出。(3)人均GDP處于較低水平。(4)各種收入差距仍呈擴大趨勢。(5)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仍然突出。(6)就業問題依然嚴峻。
二、問題分析及模型建立
(一)問題分析
要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我們要建立合適的指標研究各地區實現良性經濟循環的必要條件,并且利用已有的數據進行數據模擬分析。
(二)模型建立
1.模型假設:(1)假設投入產出指標近似為勞動力、資本、能源消耗指標;(2)本地區GDP代表該地區經濟發展狀況;(3)經濟循環指標只包括勞動力、資本、能源消耗、廢水、廢氣和工業固體廢棄物指標(4)假設循環經濟模型為良性循環經濟得分投入指標值減去污染指標值。
2.符號說明:(l)l勞動力;k:資本;r:能源消耗;y1: 產生的廢 水 量 ; y 2 : 產 生 的 廢 氣 量 ; y 3 : 產 生 的 工 業 固 體 廢 棄 物 量 ; p :分 辨 系 數 ; a i j : 原 始 數 據 ; a ` i j : 標 準 化 數 據 ; w j : 各 指 標 權 數(j=2,3,4,5,6,7);tj:投入指標中各指標權數(j=2,3,4);fj:污染指標中各指標權數(j=5,6,7)。
3.模型準備:首先將原有指標中勞動力、資本和能源消耗劃分為投入指標,將廢水、廢氣和工業固體廢棄物劃分為污染指標,然后進行標準化處理消除量綱,
對投入指標的數據,采取標準化公式如下:
考慮到經濟的循環性,要求資源循環利用,資源源利用率不斷提高以及廢棄物的再利用度提高,經濟發展的同時環境污染程度下降等,綜合上面要求整合提出以下兩條假設 :第一條是GDP的增長速度快于投入指標的增長速度,這樣才能保證該地區經濟處于增長階段;第二條是能源消耗的增長速度快于污染指標的增長速度,這樣才能體現出能源利用率在提高,污染度降低。因此計算各個地區每個指標隨時間變化的增長速度,p1,p2,p3分別表示GDP、勞動力和資本等增長速度,q1,q2,q3,q4 表示能源消耗、廢水、廢氣和工業廢棄物等增長速度,得到全新數據。
4、模型建立和求解。
循環經濟模型:由于投入指標值良性經濟發展,而污染指標會阻礙良性經濟發展,因此循環經濟模型為良性循環經濟得分投入指標值減去污染指標值,建立模型為:
通過該模型運用MATLAB軟件模擬計算,得到各個省份的循環經濟發展的情況。統計得出,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湖北省和廣東省經濟發展均處于良性經濟循環,而其他省份都存在資源利用率低,廢棄物再利用程度低或以環境發展經濟等問題。
現以內蒙古為例,計算的結果見表1和表2.
由表1和表2可知,內蒙古自2002年以來經濟發展得分除了2006年基本大于零,但得分明顯較低,說明內蒙古這些年以來經濟基本處于發展遲緩的階段,并且內蒙古經濟的發展最主要依賴于資本的支持,其次是依靠能源發展經濟,勞動力對于內蒙古經濟發展不明顯,同時暴露出內蒙古的廢氣和工業固體廢棄物,尤其是工業固體廢棄物,嚴重阻礙經濟良性發展,基本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而且通過循環經濟的約束條件可知,內蒙古經濟增長速度大部分年份慢于投入指標的增長速度,同時內蒙古的能源消耗增長速度也基本慢于污染指標的增長速度,反映出內蒙古在循環經濟中,資源利用率較低,廢棄物的再利用程度低以及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綜上可知,內蒙古不處于良性循環經濟中,經濟的發展伴隨著以能源過度消耗與生態環境的破壞為代價。
三、建議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正朝著“到2020年GDP再翻兩翻”的規劃目標發展。但是,從總體上看,我們基本走的都是一條高收入、高消耗、低收益的工業化道路,經濟增長方式尚未實現根本性改變,離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
循環經濟倡導的是一種與自然相協調的經濟發展模式,它要求經濟活動組織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所有物質和能源都能在一個不斷進行的經濟循環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從而把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低到盡可能低的程度。發展循環經濟能夠有效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廢棄物的排放,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在保護環境的同時,也發展了經濟。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1.國家逐步完善循環經濟立法;發展循環經濟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法律規章的保障。用法律形式促進政府、企業推行循環經濟,是發達國家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經驗之一。
2.調整資源發展戰略,實現資源的持續性;發現新資源,如風力發電,太陽能等等。使資源的使用與生態系統相容,包括產品設計應易于拆卸和再循環利用,消除廢品生成,擴大再生材料市場,開發少用材料的技術等等。
3.構建科技創新體系,為發展循環經濟提供技術支持;以高技術產業為先導,以高技術改造支撐產業--基礎產業和制造業是循環經濟的主旨。將節能降耗、清潔生產、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等作為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的重點,加大投入力度,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的產學研聯合,幾集引進新工藝、技術、設備和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柏年,吳禮斌等。MATLAB數據分析方法[M],北京市: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年1月第一版,147-151;
[2] 吳 禮 斌 . 經 濟 數 學 實 驗 與 建 模 [ M ] . 天 津 : 天 津 大 學 出 版社,2009.8第一版;
[3]于麗英,馮之浚。城市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J].中國軟科學,2005,(12):4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