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一切生產生活賴以存在的基礎,現代西方經濟學更是將土地列為重要的社會生產要素,它是城市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撐。土地分等反映城鎮之間土地的地域差異[1],它綜合反映了一個地區的土地質量[2~4].城鎮土地分等定級為城鎮土地價格評估提供基礎,地價的高低反映出城鎮土地質量的好壞和土地等、級的高低[5],而城市地價的高低又與區域經濟的發展有著密切聯系,因此研究代表土地質量的城鎮土地等別與城市經濟的關系對于各地制定更加合理的地價和差異化土地政策具有重要意義。
2014年國務院相繼發布了《國務院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規劃(2014~2020年)》,覆蓋11個?。ㄊ校?,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區域發展的重要經濟走廊。本文主要選取長江經濟帶沿岸的38座地級城市,以其市轄區作為分析單元,重點分析它們的城鎮土地等別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探索不同城市的土地等別差異及主要影響經濟因素,從而為合理制定不同地區的土地等別和土地政策提供參考。
1 城市經濟發展衡量指標
城市經濟發展將會加快城市化進程,加大城市建設力度,擴大城市規模,開發更多的土地,對城市土地會投入更多的資源,使得土地綜合質量不斷發生變化,這樣城市土地的價格也會受其影響發生變化。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可以用很多指標來衡量,丁珊選取了國內生產總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宏觀經濟指標研究了房地產價格與宏觀經濟的關系,發現國民生產總值對房地產價格影響較大[6];朱道林等在研究城市地價水平與經濟發展關系時,用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地方財政收入、地方財政支出、商品銷售總額、工業總產值等指標衡量經濟的發展水平,探索對地價影響較大的宏觀經濟因素[7];張裕鳳等用國內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宏觀經濟指標研究了呼和浩特市旗縣城鎮基準地價的影響因素,發現這些宏觀經濟因素對基準地價影響較為突出[8].張芬等用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國內生產總值等經濟指標探討了內蒙古自治區部分盟(市)經濟發展對土地價格的影響[9];華文等在研究城市地價影響因素中用人均GDP、人均財政收入、人均消費品零售額、人均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四項指標衡量城市經濟發展水平[10].
本文基于已有的研究文獻,選取了地區生產總值、地方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工業總產值等經濟指標,比較分析長江經濟帶城市城鎮土地等別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2 長江經濟帶城市的選取
依據2014年9月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規劃(2014~2020年)》,長江經濟帶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區域,覆蓋了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云南、貴州等11個?。ㄊ校?,面積約205萬km2.據有關資料顯示,2013年末長江經濟帶11?。ㄊ校┑某W∪丝跒?.82億人,占全國總人口的42.7%,GDP達到25.95萬億元,占全國GDP的45.6%[11].從2014年的GDP增速來看,11個?。ㄊ校┲?0個省的增速高于全國的平均水平(7.4%),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改革開放以來,長江經濟帶已發展成為我國綜合實力最強、戰略支撐作用最大的區域之一。
隨著這一規劃的出臺,長江經濟帶已經上升為國家重大戰略,是黨中央、國務院打造中國經濟新支撐帶的重大戰略部署,沿岸城市的經濟發展對中國區域經濟的發展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本文選取長江經濟帶11個?。ㄊ校?8個城市作為分析單元,分別是上海市、南京市、揚州市、泰州市、南通市、鎮江市、常州市、無錫市、蘇州市、杭州市、寧波市、湖州市、嘉興市、舟山市、紹興市、合肥市、馬鞍山市、蕪湖市、銅陵市、安慶市、池州市、九江市、武漢市、荊門市、黃岡市、鄂州市、黃石市、咸寧市、荊州市、宜昌市、岳陽市、重慶市、成都市、瀘州市、宜賓市、攀枝花市、貴陽市、昭通市;選取它們的市轄區城鎮土地等別,分析其城鎮土地等別與地區生產總值、地方財政收入、地方財政支出、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工業總產值等經濟指標之間的關系,這些指標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城市統計年鑒2013》。
3 長江經濟帶城市城鎮土地等別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城市經濟發展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這些差異不僅會影響城市的建設和發展,同時對城市土地的價值也會存在著較大的影響,進而會影響一個城市的土地價格[12,13].因此分析代表不同土地質量的土地等別與城市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對于更好地了解經濟發展對城市土地價格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在研究分析中先對各經濟指標與土地等別進行相關性分析,通常研究認為相關性系數的絕對值越接近于1,表示兩要素的相關關系越強;越接近于0,表示兩要素的關系越弱[14].一般認為,相關性系數的絕對值在0.5~0.8之間,為顯著相關,如在0.8以上,則表示高度相關[15].同時,由于選取的各項經濟指標數量級相比較土地等別較大,因此取38所城市的各項經濟指標從大到小的相對排序與土地等別進行比較分析(表1)。
3.1 城鎮土地等別與地區生產總值的關系
一個城市的地區生產總值是反映一座城市經濟發展的最主要指標。從相關性檢驗來看,各城市的土地等別與地區生產總值的相關性系數絕對值達到0.704,說明這些城市的土地等別與地區生產總值之間存在著顯著的相關性。由于土地等別越小表示土地質量越高,因此二者為正相關。
從圖1各城市地區生產總值大小相對排序和土地等別高低的對比分析圖可以看出,長江經濟帶38個城市地區生產總值與土地等別之間總體上存在對應關系。地區生產總值排序靠前的城市,土地等別基本上都比較高,尤其是幾個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如上海市土地等別為1等,地區生產總值排序第1,重慶市、武漢市、南京市、杭州市、成都市、寧波市(計劃單列市)土地等別均是4等,地區生產總值排序分別2、3、4、5、7、8,它們的土地等別高低與地區生產總值大小趨勢具有較高的吻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