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物本經濟學而重視人本身及其發展,是近幾年的熱門話題。追究起來,筆者以為可能是以下大背景使然。
一是世界范圍內的生態環境危機的背景。它促使人們對物質財富無限追求的物本經濟學進行反思。反思結果發現,人們對幸福的追求,雖然在表面上表現為對物質財富的追求,但實際在這背后,卻是人們對快樂的追求(人的自由發展就在其中)。因此,只有快樂才是人類欲望的真正本質和社會經濟發展的終極目的。
①二是中國開創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背景。在學理上,該命題實則是一悖論:②社會主義意味著人們之間只有勞動及其收入的差別,因而差別不大;而市場經濟意味著人們之間必然存在擁有的生產要素及其收入的差別,進而產生惡性循環,最終導致貧富兩極分化不斷擴大。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即是該矛盾統一體的存在,表明它不可能再走西方發達國家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老路,而這一“新路”的實踐活動,在經濟科學上的理論回應,即是新型工業化、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觀、經濟增長范式或發展模式轉變、人的發展經濟學等觀念及其理論的提出。
應該說,人的發展經濟學較其他提法更科學地展示了這一人類的理論訴求。在胡鈞、常修澤、許崇正等諸多專家近幾年的持續努力下,該學科發展興旺,提出了許多很好的見解。本文即是對相關專家學者在2011年人的發展經濟學高端論壇三個專題討論③的一個響應。
一、人的發展經濟學定義和性質
關于人的發展經濟學定義,從王政武編輯整理的高端論壇專題討論的觀點來看,很多學者基本認同它是研究人的發展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的學說,只是表述不同。相對而言,筆者基本贊同常修澤教授的提法:“人的發展經濟學,即是探討在特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人的自身自由發展的內在規律,及其與經濟社會發展相互關系規律的學說?!雹軐Υ斯P者還有以下兩點補充說明。
第一,該定義強調“特定社會經濟條件下人的發展”是十分正確的。鑒于政治經濟學有廣義和狹義的區分,人的發展經濟學也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前者探討的是一切社會經濟形態中人的發展問題,后者則是研究現代市場經濟社會形態中人的發展問題,具體而言,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條件下人的發展問題。根據馬克思的說法,只有先解剖資本主義這一高等動物的機體,才能為解剖低等的前資本主義社會提供一把鑰匙,⑤我們當前應把重點放在研究當代經濟社會條件下人的發展上。因此,筆者主張在定義上更明確地強調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人的發展問題。也就是說,這門學科為什么沒有產生于以前而是現在,其原因在于,是當下的社會實踐提出了研究該問題的理論任務,并提供了解決該任務的條件。其理論任務的提出,前言中探討的兩大背景即已涉及;其條件則是指中國正在走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道路。因為如果中國步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后塵,是沒有出路的,唯有探索一條以人為本的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路才有希望。
第二,人的自身發展存在于一切社會形態之中,但條件不同,其發展的內容和形式亦必不相同,即規律不同,這正是需要探討的。其規律到底如何,現在還不是很清楚,或者說還有較大爭議。既然在定義中規定了現代市場經濟社會條件,那么只給出“人的發展”即可,而不必定義為“人的自身自由發展”,因為在前資本主義社會中,下層階級僅維持生存而已,談不上人的自身自由發展。例如,奴隸制社會奴隸的發展,可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被動結果,即“被發展”,這或許就是該社會人的發展規律之一。但上層階級存在人的自身自由地主動發展,馬克思曾贊嘆古代的亞里士多德、中世紀的達·芬奇等為全面自由發展之人。即使是在現代社會條件下,每個人的自由發展也很不相同,如馬云與農民工,其發展的自由度有天壤之別。這就是說,人的發展在不同經濟和社會條件下,發展的特點不同、形式不同和規律不同,這正是它要研究的內容。鑒于此,人的發展經濟學(狹義的)可定義為:探討現代市場經濟社會條件下人的發展內在規律,及其與經濟社會發展相互關系規律的學說。
當然,現代市場經濟既包括西方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也包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是不言自明的。
關于人的發展經濟學學科的性質,有政治經濟學分支說,有與政治經濟學并行之理論經濟學之說,還有應用經濟學之說等分歧。筆者認為,探討該問題需要重新梳理馬克思關于歷史唯物主義出發點的生產理論。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說,“一切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是:人們……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進而他們還探討了兩種生產活動,即人類的繁衍和發展與物質資料的生產。⑥這即人們通常所稱的馬克思的兩種再生產理論。
后來,馬克思開創的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就是后者,即關于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而前者沒有來得及專門研究。筆者認為,人的發展經濟學研究的就是前者,即它不僅要研究生命的繁殖,還要研究人的生存和發展,即人本身的再生產。當然,它并非是從社會學如家庭角度來研究,而是從經濟的角度即物質資料生產活動的角度來研究人的生存和發展問題,因此,人的發展經濟學既不是政治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也非理論經濟學的一脈,而是介于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之間的一門馬克思主義經濟科學的新分支,它不僅要研究理論問題,還要研究應用問題,如它要研究和設計人的發展指標問題。
二、人的發展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
關于人的發展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筆者以為可以從該學科名稱的兩個概念:“人的發展”和“經濟”入手進行探討。
首先,該學科研究的主題無疑是人的發展。作為現實的人,他的發展與其每天的生活有關,如馬克思所說,人的發展存在于他每天的各種生活之中,即“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后從事批判”.概括而言,存于生活過程中的人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從事生產活動過程中人的發展,如在從事本職工作的勞動過程中發展了人的勞動技藝;二是從事其他各種社會活動過程中人的發展,如在組建家庭并過著和諧美滿的家庭生活過程中發展了自身,再如參與社區公共活動中發展了自身,等等;三是在從事獨立的創造性活動過程中人的發展,如在從事非本職工作的科研活動、發明創造活動或文學藝術活動過程中實現了自我價值。需要說明的是,在當前經濟社會條件下,由于舊式分工的存在,人們不得不從事社會分工體系下的謀生工作。因此,這里的生產活動是泛而言之,即指一切為創造個人收入的本職工作。因為按唯物史觀,對個人來說,從事本職工作創造收入的活動,是人在其他各方面發展的物質基礎,唯有本職工作的時間減少,才可增加個人發展的自由時間。當然,在消滅了舊式分工后的共產主義社會,這里的生產活動即指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
其次,人的發展問題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研究。如可以從政治的角度,研究何種政治關系和政治制度更有利于人的發展,其發展又如何促進政治進步;還可以從家庭社會的角度,研究何種家庭結構及社會關系更有利于人的發展,其發展又如何促進社會進步,等等。而人的發展經濟學顯然是從經濟的角度開展研究,這是該學科與其他相關學科區別開來的邊界。
再次,這里為什么將關鍵詞界定為“經濟”而非“經濟學”,是因為對后者來說,意味著“人的發展的經濟學分析”,亦即用經濟學的范式和方法分析人的發展問題,就如美國的新政治經濟學,實則是政治的經濟學分析,而非是對傳統政治經濟學的新發展。為什么不能是人的發展的經濟學分析,后面筆者在研究方法問題上還會談及,這里從略。鑒于此,人的發展經濟學不僅是從經濟的角度,而且還要從經濟的立場出發,即從歷史唯物主義出發,強調是經濟的發展決定了人的發展。具體來說,就是在一定的生產力水平和生產關系的基礎上,也即特定的經濟社會條件下,研究人的發展問題及其與經濟社會發展的互動關系。由此可見,人的發展經濟學,是要把人的發展放在社會生產活動中而非政治生活或者家庭社會生活中來研究。如它要研究在現有的生產力水平基礎上,何種社會生產關系和經濟制度更有利于人的發展,及其發展又如何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這就是人的發展經濟學與其他人的發展學科區別開來的邊界。唯有清楚了自己的邊界,才有可能建立真正的科學體系。如人的發展中的自由問題,它本是政治學的范疇,但作為人的發展經濟學,在現代市場經濟社會條件下,它要研究的是產權與自由的關系而非民主與自由的關系,即在產權而非民主的邏輯下研究人的發展自由問題,這就是它與“人的發展政治學”在該問題上的邊界。
通過上述討論,關于人的發展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似可以表述為:研究既定的生產力水平基礎上,何種生產關系及其制度結構更有利于個人在生產活動過程中發展自身,并對個人在政治活動、社會活動和創造性活動中發展的影響,及人的發展與經濟發展之互動關系。概括起來說,它有以下三大研究主題。一是既定的經濟社會條件與人的發展關系。它要研究既定社會生產力水平及社會生產關系及其制度結構如何決定個人在物質資料生產活動過程中的發展,而生產活動中人的發展又如何影響個人在其他活動過程中的發展,剩余勞動、剩余分享和經濟民主等問題就屬該主題的研究內容。二是除經濟之外其他社會活動中人的發展與經濟發展之關系問題。如當前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民參與村官海選的民主生活,即是作為農民在政治生活中個人發展的一種表現,同時它又影響農民的經濟生活;再如當前人們在網上開展的各種社會交往生活也是人的發展之表現,但它們也會反作用于人們的經濟生活,等等。三是創造性活動過程中人的發展與經濟發展之關系問題。如它要研究由于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導致個人自由時間的增加,從而如何促進個人在創造性活動過程中發展自身,同時這種發展又如何促進經濟社會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