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際,壯鄉各個方面也正發生著一些翻天覆地的變化。改革開放以來,在歷屆自治區黨委、歷屆自治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廣西北部灣地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帶領廣西各族人民為了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廣西而奮斗不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開發、開放,更是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發展插上了一雙騰飛的翅膀?!稄V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的批準和實施,意味著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進入了一個全新且重要的發展時期。都說堅持改革開放是影響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步,如今廣西北部灣經濟地區也迎來了發展的關鍵時刻,既有機遇也有挑戰,我們北部灣深化改革觀察團就此大背景下進行實地考察并提出一些建議,希望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能把握機遇,根據實際情況去深化改革,促進北部灣經濟地區的蓬勃向上發展。
一、通過改革不適應的管理體制,促進經濟建設發展
如:改革傳統的行政管理體制和較為封閉的港口管理體制,建立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行政管理體制的行政區與經濟區相統一和港口管理體制改革的規劃、管理、統籌開發建設相一致。我們應該更加明確北部灣經濟地區各個城市的發展定位和各個城市的城市功能,充分去發揮各城市的比較優勢,努力加強城市間的協作,實現功能互補。通過建立北部灣經濟地區各城市的市長聯席會議制度使城市間的合作、協調機制得以完善。通過各種資源的有效整合去實現人口的流動與自由遷徙,基礎設施之間的共建共享,生產要素之間的自由流通,生態旅游休閑宜居,產業分工配套銜接,促進城鎮群健康協調發展。整合北部灣經濟地帶的港口資源,創新各個港口的管理模式,促進港口的一體化發展、一體化經營。
二、通過改革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的落后,會嚴重制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發展,所以我們要著力抓好廣西北部灣經濟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鐵路、道路、港口航道、水利供水、電網等項目。我們可以抓緊完善經濟區內的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南寧綜合交通樞紐,促進北部灣經濟地區各港口的疏港能力,形成經濟區中內部完善的交通網絡。加快推進經濟區中沿海高等級公路的建設,形成環北部灣經濟圈主要通道。
著力提高通邊能力。與越南加強在交通方面的協調,打通一條跨國陸路通道。著力提高出海能力,開拓出一條通往東盟各國的海上通道,增開空中航線。構建經濟區通邊出海的交通體系,提高開放、開發程度。加強北部灣經濟地帶中重要港口的超億噸級大型組合港建設、臨海重大工業園區建設。
三、通過改革人才引進制度和培養體制,吸引高技能人才加入
如今社會看中學歷而忽視專業技能的偏見仍然存在,高技能人才培養機制不完善不健全,高技能人才的數量嚴重不足,并且斷檔現象嚴重。所以我們認為應該大力改革、創新人才引進制度和培養制度,對于城市發展起關鍵性作用的急需人才,不應該受到單位增人計劃或戶口限制的影響,并且應該對他們的配偶就業、子女入學、住房補貼等方面給予一些優惠政策。要頒布一些優惠政策鼓勵海外留學人員特別是有高級專業技能的海外留學人員到經濟區來創業、就業,對留學人員或者擁有高級專業技能的人員自己自主研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發展潛力的項目重點給予獎勵支持;對留學人員或者擁有高級專業技能的創業項目,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的,能帶動產業發展的,重點給予扶持;凡留學人員自帶項目創業并產生明顯效益的,重點給予獎勵。吸引國外知名大學乃至世界百強學校在北部灣經濟區重點城市設立學校分部,開展多種形式的聯合辦學。大力鼓勵重點職業技術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聯合起來共同培養高技能人才。
四、通過改革財稅、金融體制增強財力以支持經濟發展
通過發展經濟提高效益拓寬稅源擴大財路,去逐步提高財政收入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以確保北部灣經濟地區各城市的收支能基本平衡。因地制宜發揮廣西區北部灣經濟區各城市的優勢,大力開發地方財源,大力扶持第三產業和鄉鎮企業,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發展地方工業和私營經濟。根據地方收入結構的變化,適時調整征管重點,逐步建立“申報、代理、稽查”三位一體的稅收征管體系。增強理財能力,嚴格控制支出的過快增長。
加強國有資產的管理,讓國有資產跨領域轉移和由物質形態向貨幣形態轉換,使之逐步走向市場并流動起來,實現保值和增值。
五、通過改革外貿政策以促進對外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加強外貿工作的領導,大力推進外貿體制改革,逐步改革外貿企業的經營、分配、人事管理及資產管理等四項制度,爭取上級部門賦予更多企業產品出口權,使企業更好地把握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積極用好用足新的外貿政策,堅持內貿、邊貿、外貿一齊上。加強與日本、韓國的經貿合作,吸引跨過公司、世界 500強企業在廣西設立生產、采購、研發、服務業外包等基地和地區總部。
發展經濟的根本動力和基本途徑是改革,只有堅持改革開放,堅定不移的深化改革,才能促進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經濟的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