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經濟論文 > > 我國居民金融資產演變的特征與制約因素
我國居民金融資產演變的特征與制約因素
>2024-01-23 09:00:01


家庭既是人類繁衍和文明延續的基本單位,也是市場經濟行為的主體。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家庭部門收入總體呈現歷史性增長,資產的種類越來越豐富.這意味著家庭經濟成為市場經濟中最基本的單元并且地位越來越重要,家庭與市場的關系越來越緊密,家庭正處在對經濟資本擴張的需求過程中.同時家庭經濟的內容越來越豐富,比如家庭理財、規劃、投資、消費都充滿著商機.經濟資本作為家庭實力和地位的體現,使家庭獲得了更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金融資產是家庭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金融資產逐漸被人們所重視,并且金融資產總量增加的同時伴隨著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的分配比例和重點的轉移。

一、我國金融資產的概念、特征和影響因素

金融資產是指家庭持有的金融債券以及權益性憑證形成的資產,是用居民貨幣收入減去消費金額所形成的金融儲蓄,是居民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具體表現形式(臧旭恒,2001;程蘭芳,2005;劉楹,2007)。按照是否具有貨幣功能分為貨幣性金融資產和非貨幣性金融資產,具體包括:現金、銀行儲蓄存款、保險、股票、基金、債券等,具有交易功能、投資功能和管理風險的功能,金融資產的數量和結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國經濟金融化的水平.

金融資產主要有交易功能、投資功能、風險控制功能等。交易功能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每個家庭都是通過貨幣來進行交易,貨幣作為基本的支付工具具有價值尺度、交易媒介、貯藏功能和支付手段的作用。投資功能是指居民家庭利用金融資產進行投資獲得額外收益,例如銀行存款是最常見的具有固定收益的金融資產;股票、債券的收益性在一定程度上高于銀行存款,但是其風險性也大大高于儲蓄存款.風險控制功能體現在避免或者減小可預期的和不可預期的風險,保險是金融資產風險控制功能的體現.例如退休以后收入會降低,這是在可預期的風險范圍之內,為了減小此類風險造成的損失,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金融資產的功能盡可能平衡收入的分配,在高收入年份進行儲蓄以備退休后使用,在低收入年份利用金融資產的借貸功能或者動用儲蓄以平衡消費.再比如我們經常面臨失業風險、健康風險或者財產風險等,家庭可以利用金融資產的風險控制功能來購買健康保險、財產保險等來降低風險.

金融資產受到個人偏好、家庭狀況以及社會導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家庭的不同人口學特征對金融資產的影響不同。戶主學歷影響居民家庭的金融資產,戶主學歷越高,家庭所擁有的金融資產越少,因為戶主學歷低的家庭收入的穩定性較差,在家庭財富量相同的情況下,也不敢買住房等耐用消費品,因此他們更多投資于金融資產(史代敏等,2005),在居民家庭的金融資產中,80%以上的是非風險性金融資產,風險性資產所占比重很小,只有不到 20%(陳國進,2009)。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總量隨家庭財富的增加而增加;隨戶主年齡的增加而增加,通常在 50~60 歲之間財產達到峰值,隨后逐步下降,家庭的財產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呈倒 U 型特征(梁運文,2010)。家庭中戶主的性別、戶主的受教育程度、戶主的年齡、家庭生命周期、經濟因素、制度因素、文化因素、金融資產自身的特性、金融市場的完善程度都是影響居民家庭金融資產選擇的主要因素(邢大偉,2009)。吳衛星等(2007)利用奧爾多投資中心“投資者行為與秩序”的數據,采用 Probit 和 Tobit 模型分析了中國居民參與股票市場和進行投資組合的決策因素,并得出結論認為房地產等實物資產的投資是影響股票市場參與和投資組合的重要因素,房地產投資對股票市場具有“擠出效應”(Cocco,2005;Bertaut,2000)。

二、我國居民金融資產演變的三大特征

金融資產是城鄉居民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居民金融資產存量結構變化受制于流量結構變化,而流量結構變化的基礎是居民收入增長和金融市場的發展(方賢明,1999)。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居民的收入快速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有了質的飛躍,生活觀念也逐步開化,尤其是近幾年來,金融資產呈現出總量不斷攀升,種類逐漸豐富的特征.

(一)金融資產總體規模呈幾何指數增長,呈現總量深化趨勢.自 1997 年至 2011 年,我國手持現金、儲蓄存款和有價證券三種金融資產的總量呈現出幾何增長趨勢。1997 年我國居民金融資產僅為 64129 億元,到 2011 年增長到 58萬億元,是 1997 年的 9.1 倍,年平均增長率為17.12%.分類別來看,三種金融資產總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銀行儲蓄存款占了金融資產的絕大部分,在 1997 年,我國居民銀行儲蓄存款為 46279 億元,有價證券僅為 9136 億元,手持現金為 8715 億元。之后幾年,手持現金僅有小幅增長,到 2011 年增長到 40598 億元,有價證券也在起伏中上升到 20 萬億元,但是都沒有銀行儲蓄的存量多,到 2013 年末我國居民銀行儲蓄存款達到了 447602 億元,足以體現我國居民資產上漲狀況.

(二)金融資產種類增多,呈現廣化特征.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金融資產主要以手持現金和儲蓄存款為主,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結構單一,隨著我國逐步深入推進經濟和金融體制改革,多元化金融市場融資體制逐漸成為我國基本的社會融資格局.1982 年開始國債的發行拓寬了金融資產的投資渠道,債券在居民金融資產中開始出現(郭楠,2010),到 1986 年居民手持債券已經達到了一定的規模,債券總量有293 億元,占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總量的 8.33%;同時在 1985 年左右出現了以人壽保險和家庭財產保險為主的保險準備金;股票是在 80 年代末期出現的,1990 年上海證券交易所和1991 年深圳證券交易所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股票市場得到了建立和發展,中國開始了股票投資的熱潮,1990 年居民股票持有量為 2.77 億元,占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的 0.03%(張靜,2011),股票市場的興起分流了部分儲蓄存款。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觀念的改變,中國居民的金融資產種類也日漸豐富,近三十多年間,我國金融資產的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多,例如現代社會人們更加重視對健康的投資,從而出現了健康保險、醫療保險等為了保證老有所養而采取的養老保險.債券中除了國債外,企業債券、金融債券、記賬式債券、憑證式債券、可贖回債券、定息債券和浮息債券等逐漸被大眾所熟知并購買。這些都是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種類豐富的體現。2004 年以來我國居民金融資產以存款為主,但近幾年存款在居民金融資產中所占比重呈不斷下降趨勢,2004 年存款所占比重為 71.8%,到 2010 年僅占 63.8%.截至 2013 年末,住戶存款余額 44.5 萬億元,同比增長8.5%.在 2004 年,本幣通貨是我國居民持有的第二大金融資產,占 9.9%,之后逐漸下降,居民證券持有量逐漸上升,由 2004 年的 8.4%上升到 2010 年的 12%.以國債和股票為例,國債的持有量在下降,股票則由 4.9%上升至11.4%,上升了 7 個百分點。另外,證券投資基金份額和證券客戶保證金的持有比例比較穩定,保險技術準備金的比例有小幅上漲。代客理財資金和資金信托計劃權益是 2010 年最新興起并廣泛應用的金融產品,剛一出現,就占了 3.6%的份額。

可以看出,我國居民存款理財化趨勢明顯,中國金融穩定報告 2014 數據顯示,2013 年底銀行存續理財資金余額 9.5 萬億元,同比增長41.8%.信托計劃余額 10.91 萬億元,同比增長46%;證券公司管理受托資金規模 5.2 萬億元,同比增長 175.1%,基金管理公司公募基金和專戶理財資產規模 3.53 萬億元,個人投資者持有的 A股已上市流通股市值 5.58 萬億元。

(三)金融資產呈現結構優化特征。金融資產呈現出有價證券占比提高,手持現金占比減少的結構優化特征。1997 年銀行儲蓄存款占居民金融資產的 72.17%,有價證券和手持現金分別占 14.24%和 13.9%,大大低于銀行儲蓄存款所占比重。之后幾年,居民手持現金比例逐年下降,到 2011 年已經下降至 6.92%.而有價證券的比重在波動中有所上升,其中在 2007 年上升至 35.8%,2008 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又下降到24.9%,2011 年上升到 34.5%.銀行儲蓄存款則呈現出與有價證券相反的增減趨勢,2007 年有價證券比例增加的同時,銀行儲蓄存款比例下降至 56.4%,2008 年上升至 67%,2011 年則下降至 58.6%.從有價證券內部比例關系來看,股票所占比重從 1990 年的 0.03%增長到 2007 年的 18.2%后,由于金融危機的發生又下降到2008 年的 8.31%,這是由于我國股票市場并不十分完善,股票投資還存在較大風險,但是我國股票市場仍有巨大發展空間.債券的比例也呈現逐年上升趨勢,1986 年占家庭金融資產的比重僅為 8.33%,至 2008 年已經增長到了 15.2%.

保險金的增長幅度雖然沒有股票和債券的大,但是也一直呈現出不斷攀升趨勢(張靜,2011),由于我國保險市場起步較晚,但是人們在進行家庭理財過程中往往把保險作為一種變相儲蓄,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加入到保險投資中.可見,有價證券占比的提高和手持現金占比的下降標志著居民資產的分配結構發生了變化,人們不再把錢拿在手里,而是用于投資,可以看出這是結構優化的體現。

三、制約我國居民金融資產增加的原因分析

雖然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居民金融資產呈現總量增加、種類增多、結構協調的深化、廣化和結構優化特征,居民的投資觀念和投資行為都發生了顯著改變,但是與我國居民的多元化保值增值需求相比,居民金融資產的進一步增加仍然受到以下多種因素制約:一是與實物資產相比,金融資產的總量仍然較少.

由于金融市場發展相對滯后,尤其是資本市場改革還未到位,增值型金融資產和債券理財產品相對較少,居民更多投資到以房產為主的實物資產,2009 年底,房產占居民總資產的將近 70%,近幾年仍有上升趨勢,而金融資產投資相對較少.二是金融機構針對普通居民的保值增值型金融產品相對缺乏.由于居民收入差距的逐漸拉大,少數高收入群體掌握了大量金融資產,同時掌握豐富的投資信息和擁有多種投資渠道,金融機構也將高收入群體作為主要的營銷對象,著重開發針對高收入群體需求的金融產品.而針對普通客戶的經濟型的保值增值產品較少,僅有的產品也主要是圍繞存款利率開發的,投資收益較低,居民可投資的創新型產品相對缺乏,難以滿足廣大居民的需求.三是我國居民的價值投資理念有待加強.目前大多數居民投資的目的僅僅是為了短期的投機,對規避風險的認識和對價值的重視不到位,不注重產品長期的投資價值,沒有形成合理的投資理念和價值型投資行為,不利于形成健康的金融市場。四是社會保障體制滯后,制約了金融資產的結構優化。由于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拉大,教育、醫療保障、住房、養老等社會保障體制的不健全,影響了人們對未來的收入預期,過度增加了中低收入群體的求穩心理,導致居民只能投資于風險較低的儲蓄產品,缺乏對金融產品投資的能力.

四、總結與建議

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國居民金融資產總體呈現總量增加、種類增多、結構協調的深化、廣化和結構優化特征。經濟的飛速發展帶來居民金融資產的增加,同時居民的理財觀念有所改變,手持現金的比重一直呈現穩定的下降趨勢,而有價證券在波動中上升,儲蓄存款則在波動中下降。這充分說明了居民不再僅僅把錢存入銀行而是選擇了購買有價證券進行投資,有價證券逐漸成為現金和儲蓄以外的第三大金融資產,這一方面是觀念的轉變,另一方面也是資產結構優化的體現.

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隨著居民資產的不斷豐富,科技的日新月異必將迎來信息爆炸時代和物質極大豐富時代的到來,城鄉差距拉大等現象需要引起重視.

基于上述分析,得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探索建立各類家庭各類收入增長和收斂機制,加速居民資產的廣化、深化和結構優化.要提高居民資產水平,需要增加城鄉各類家庭的居民財產性收入、工資性收入、轉移性收入等各類收入水平.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要認真落實中央關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見,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落實好各項改革任務,努力扭轉城鄉、區域、行業和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差距擴大趨勢.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實現居民收入增長與區域經濟發展同步。

第二,加快發展多元化金融市場體系,擴大居民金融資產選擇范圍。我國居民家庭的金融市場參與度還不高,儲蓄存款仍然占據絕對的統治地位,風險性金融資產的投資比重較低,家庭金融資產組合需要進一步多元化。需要健全完善的金融市場,在加強對資本市場有效監管的前提下,促進各類金融機構加大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力度,根據家庭結構現代化的變化趨勢,研發不同利率水平和風險期限結構的金融產品,擴大居民金融資產的選擇范圍.要增加股票、基金、收益性債券、期貨、期權及各類金融衍生工具,改善居民避險能力,拓寬居民多元化投融資渠道,提高居民金融資產收益。

第三,強化家庭金融資產風險管理意識,提升資產管理能力.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和居民理財需求的增強,風險性理財產品逐漸成為傳統儲蓄產品的替代品,家庭金融資產的風險性增大.政府和金融機構應通過多種渠道,采取多種手段宣傳金融知識,幫助居民正確認識風險性金融資產,強化居民的風險管理意識,提升資產管理能力,做到理性消費和投資。

第四,建立城鄉一體化、群體全統籌、服務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社會保障體制,改善教育公平;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立完善養老保險制度,充實社會養老基金,加強養老金個人賬戶管理;加快建立統籌,大力發展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逐步擴大保障人群的覆蓋范圍,推動住房保障供應結構向租售并舉、以租為主轉變,探索建立分層次的租金補貼體系等,為居民更多投資金融資產解除后顧之憂.

參考文獻

[1]臧旭恒等。居民資產與消費選擇行為分析[M].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程蘭芳。中國城鎮居民家庭經濟結構分析[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
[3]劉楹。家庭金融資產配置行為研究[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4]史代敏,宋艷。 居民家庭金融資產選擇的實證研究[J]. 統計研究,2005(10)。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