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戰略部署,響水縣委迅速掀起學習熱潮,并對重大改革問題進行研究和謀劃,提出了縣委《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實施意見》,把全縣廣大干群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三中全會精神上來,把全縣上下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到推進改革發展的各項任務上來。
科學謀劃響水新一輪發展面對宏觀經濟的新環境、轉型發展的新要求,結合響水實際,響水縣委提出“沿海發展開新篇,爭當灌河第一縣”的發展目標,要求在灌河兩岸,既要比人均,更要比總量;既要比速度,更要比質量,全面小康要領先,工業經濟要領跑,居民收入要領頭。按照鹽城市委對響水縣提出的“灌河兩岸爭領先、全市范圍勇爭先”、實現鹽城“北抬頭”的要求,奮力實現在重大項目建設、發展新特產業、新城建設、造林綠化、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創新社會管理上“六個爭先”.響水發展的希望在沿海,現實的優勢在灌河。響水縣委堅定不移地實施大沿海開發戰略,堅持沿海沿河兩沿互融、縣城港城兩城互補、工業化城鎮化兩化互動,一體化規劃,多節點開發。堅持重點重抓,突出事關響水長遠發展的重要事項,明確提出了構筑大通道、興建大載體、建設大港口、擴建大電廠、新建新城區的“四大一新”工程,增創發展新優勢,拓展發展新空間。
緊扣小康目標,加強細化部署,注重監測分析,狠抓薄弱環節,努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在此基礎上,自加壓力,按照十八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升級版”小康要求,抬高目標定位,提升小康內涵,不失時機推進高水平小康社會建設。在組織帶領全縣人民共同奔小康的歷史進程中,始終堅持正確的目標導向、實干導向,鼓勵埋頭苦干、緊張快干和真抓實干,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一任接著一任干,一級做給一級看,努力建成經得起歷史檢驗和人民群眾認可的全面小康。
創建省級衛生縣城是順應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升城市建設水平、增強人民群眾幸福感的客觀需要。對照省級衛生城市創建標準,全面發動,全員參與,以前所未有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的投入力度,前所未有的推進速度,大力推進省級衛生縣城創建,縣城環境衛生、城市設施、市容秩序明顯提升,廣大市民文明素質明顯提升,創建省級衛生縣城目標圓滿實現。
加快推進產業轉型發展響水縣委始終堅持把轉型升級作為推進發展的主攻方向,好快結合、好中求快、又好又快。一是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投資靠招商,擴量靠項目,提質靠選資。強勢推進招商選資。先后在日韓、臺灣和寧波等地舉行招商推介活動,引進國信新能源、蘭亭高科等投資超 10 億元項目 5 個,方正醫藥、通和電子等億元項目 16 個。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堅持“四個一”推進機制,2013 年以來,新開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60 個,加快推進投資超 10 億元項目,一批重點項目竣工投產。組織實施 61 個重點工程、重大項目、重要事項,基本達序時。抓牢企業主體。堅持“抓大穩小”,實施大企業培育計劃,支持中小企業向“專精特優”發展,2013 年,新增定報企業 17 家,稅收超千萬元企業 14 家。大力實施企業轉型升級“123”工程,6 家企業實現重組,大和氯堿、華旭藥業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二是加快發展現代高效農業。以農業現代化工程為抓手,以農民增收為核心,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現代化工程 21 項指標全部達序時,全縣新增高效農業 6.5 萬畝、新增土地流轉 8 萬畝,省道326 高效設施農業示范帶建設實現全覆蓋,糧食生產實現“十連增”.深化農村改革,推進農業規?;洜I,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 94 個。啟動實施經濟薄弱村發展行動計劃,村級集體經濟“造血”功能不斷增強。三是加快提升現代服務業。深入實施服務業提速計劃,加快推進生產性服務業重點項目。
強勢推進沿海開發開放沿海是響水發展的最大潛力和希望所在。響水縣委大力推進沿海發展五年推進計劃,舉全縣之力會戰沿海。一是重大基礎設施快速推進。建成萬噸級以上泊位 5 個,兩個 5 萬噸級公共碼頭已啟動建設,10 萬噸級黃海大港正在論證之中。2013 年,港口吞吐量1200 萬噸,總量為鹽城全市第二。二類口岸擴大開放通過省驗收,加快推進一類口岸申報,灌河 5 萬噸級航道整治工程正式開挖,將于 2014 年 4 月竣工。臨海高等級公路響水段竣工通車。二是特色臨港產業快速崛起。把產業發展和項目攻堅作為推進沿海發展的核心,大力發展先進臨港產業和“高精輕新”新興產業。
2013 年,能源、合金材料、環?;と螽a業實現銷售 185 億元。隆亨紙業、富星紙業兩個再生紙產業龍頭項目已投產,將建成蘇北最大的再生紙產業基地。
三是園區載體功能快速增強。沿海經濟開發區合金材料產業園已獲得鹽城市政府批準,經濟開發區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產業園已啟動建設,生態化工園區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兩家。
切實加快城鄉統籌步伐堅持以人為核心,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突出縣城港城建設,重抓統籌城鄉試點鎮村建設,以城鎮化帶動城鄉一體化。一是縣城特色日益彰顯。圍繞水綠濱河特色的定位,科學規劃,組團推進,節約發展,留足空間。
20 個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全年新建商品房 35 萬平方米??h城水環境等綜合整治成效明顯,縣城綠量和園林綠化水平不斷提高,水綠特色進一步彰顯。二是港城功能日益完善。突出服務園區、服務沿海的定位,2.3 平方公里港城核心區城市設計基本完成,港城服務沿海發展的功能不斷增強。三是農村新型社區建設日益加快。
重抓新型社區建設,興華村被評為“鹽城市十佳最美鄉村”;大力推進“六個一體化”建設,區域供水覆蓋率達60%,鎮村道路灰黑化 100%;村莊環境綜合整治成效明顯,268 個村莊整治任務全面完成。
更加注重生態文明建設秉承科學發展的理念,加快實施生態文明建設工程,組織編制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和生態綠色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致力把響水打造成宜居宜業美麗城市。一是加快建設綠色響水。大力實施美麗城鎮、生態園區、景觀通道、綠色村莊四大重點工程,沿海防護林、綠色通道等 25 項工程全面完成,新增省級綠化示范村 24個,全縣林木覆蓋率達 26%.二是嚴格保護生態環境。
堅持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努力從源頭上把好生態關,決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加快實施節能減排各項重點工程,深入開展“三廢”專項整治,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和環境污染超標企業;強化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嚴格土地、岸線等資源管理。加快推進生態縣創建,2013 年建成省級生態鎮兩個、生態村三個。三是加快完善生態設施。大力實施“藍天”工程和新一輪“清水走廊”計劃,生態化工園區大氣檢測防治、固廢處理中心等環?;A設施已經建成,城鄉污水管網建設加快,城鄉垃圾處理體系不斷健全,環?;A設施水平不斷提升。
切實改善民生促進和諧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工作追求和奮斗目標,讓廣大群眾享受更多的發展成果。一是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加。深入實施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計劃,進一步拓寬增收渠道,2013 年,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 17%,農民人均純收入同比增長15%.突出抓好創業富民,全縣新增私營企業 1938 戶、個體工商戶 4700 戶,注冊資本 34.8 億元。大力推進就業惠民,全縣新增城鎮就業 4628 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下降到 2.22%.大力推進渠北片區扶貧開發工作,幫扶對象、幫扶項目、幫扶責任“三落實”的做法在全省推廣。二是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升?;窘⒏采w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實現了應保盡保。城鄉低保標準進一步提高。
住房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安置房、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均超額完成省下達任務。三是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全面推進教育基本現代化創建工作,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加強城鄉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貼標準。啟動大病保險試點,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大力促進人口均衡發展。文化響水建設扎實推進,連續 10 年舉辦的文化藝術周,已成為灌河流域三市五縣的文化品牌。四是社會穩定不斷加強。切實加大信訪工作力度,信訪工作連續三年受到鹽城市委、市政府表彰。扎實抓好安全生產工作,全縣未發生重大安全生產責任事故。深入推進平安法治響水建設,連續三年被命名為江蘇省平安縣。
全面提高黨建科學化水平始終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把黨建工作創新工程作為基礎工程和保障工程,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增強各級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一是切實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學習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以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全省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全縣中心工作和重大決策部署,加強宣傳輿論引導,凝聚社會正能量,展示響水新形象。二是切實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圓滿完成村(居)“兩委”換屆,村(居)班子整體建設,實現知識層次提升、綜合能力提升、平均年齡下降的目標。持續抓好“基層黨組織統一活動日”工作,實現基層黨組織開展統一活動、黨員參與、督查指導“三個全覆蓋”.大力實施黨建示范工程,加強基層黨建責任體系。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全縣引進國家“千人計劃”專家 1 人“、雙創”人才 30 人,聘請 2 名院士為縣產業發展顧問。三是切實加強作風建設。嚴格執行中央和省市縣委改進作風的各項規定,縣委常委會帶頭“約法三章”,出臺“十個一律”規定,并強化督查推進,引導廣大機關干部自覺做到工作講大局、在崗講盡責、服務講主動、辦事講效率、努力講成效。狠抓領導干部作風建設,按照“把領導責任先擔起來、上級精神先學起來‘、四風’問題先查起來、存在問題先改起來”的要求,主動查找并努力解決“四風”問題,為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奠定基礎、做好準備。四是切實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堅持把黨風廉政建設與縣委、政府其他重點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實、一起檢查。
深入開展“廉政響水”建設,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反腐倡廉建設的良性互動。
認真貫徹落實《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大力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堅持為科學發展選干部、配班子、聚人才、建隊伍。
一是始終堅持選人用人的正確導向??h委將科學的選人用人導向作為干部隊伍建設的根本,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好干部標準,堅持在干事創業中考察識別干部、培養鍛煉干部、選拔任用干部、激勵約束干部。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切實加強對干部的政治品質和道德品行考核。堅持以發展實績配班子、選干部的鮮明導向,全縣先后選派近 300 名干部到經濟建設一線、民生一線、維穩一線建功立業。
堅持黨管干部與充分發揚民主結合起來,廣泛征求多方意見,嚴把民主推薦測評關和考察關。
二是嚴格選人用人的關鍵環節。嚴格執行干部選拔任用程序,注重用制度來規范選人用人行為。
規范初始提名行為,規范考察干部行為,規范民主決策行為。
三是不斷提高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群眾滿意度。健全完善教育、監督、查處、考核和自我約束機制,努力提高人民群眾對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滿意度。對干部選任的每個環節嚴格把關,全面實施黨政領導干部選人用人、機構編制和經濟責任“三責聯審”工作,對聯審中發現的違規行為落實責任,限期整改。完善干部監督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對重要崗位的人事任免,事先都向干部監督聯席會議單位通報了解情況,從源頭上防止干部“帶病提拔”、“帶病上崗”;構建“三員一網”干部監督體系,選聘督導員、監督員、聯絡員,暢通電話、網絡、信訪舉報渠道,構建覆蓋全縣的干部監督信息網絡。自覺接受全程監督,通過考察公告、干部任前公示、干部任職試用期、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一報告兩評議”等制度,落實群眾在干部選拔過程中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把群眾監督貫穿于干部推薦、考察、任用的全過程。
我們將堅持問題導向,全面深化改革;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總基調,堅持好快結合、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努力實現經濟社會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發展;堅持立足長遠、突破重大事項,搶抓機遇,凝聚共識,形成合力,加快建設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