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兵團農作物制種業保險現狀
1.1 農作物制種保險發展滯后
受國家農業保險政策影響,加上近幾年對兵團職工的積極引導,目前兵團大部分師、團農業保險覆蓋面較廣, 農業保險已經被廣大職工普遍接受。但由于近年來在不斷變換的惡劣自然天氣,以及干旱、大風、低溫凍害、冰雹頻繁發生的影響下,兵團農業也受到了較大影響。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業保險的存在對穩定職工收入提供了好的基礎保證,穩定了農業持續健康發展。 但是對于農作物制種業生產來說,制種產業還是和普通農作物種植保險理賠一樣,這說明兵團農作物保險發展滯后。
1.2 缺乏針對農作物制種保險的理賠形式
目前各師團場沒有單獨開展制種保險險種,制種保險仍按照普通作物投保及賠付,投保方式有保成本或保產值兩種,各生長階段賠償標準低,起不到減災護農效果。
1.3 職工的保險意識淡薄,缺乏參加保險主動性
大多數職工的保險意識淡薄,缺乏參加保險的主動性。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部分職工在對農業保險業務的認識、理解上存在誤區。為將農作物受災損失降到最低,師、團可通過廣播、電視、舉辦科技之冬活動、開座談會等形式,將農業保險基礎知識普及到千家萬戶,讓職工全面了解保險知識。
1.4 積極引導職工參保
部分師有關部門大力支持和積極引導職工參保,團場以農業連隊為單位,建立保險公司與職工簽訂農作物保險合同,積極動員職工參加保險。堅持按照“政府引導、財政政策、市場運作、自愿投?!钡脑瓌t進行投保。
2制種保險需求分析
2.1 農作物制種風險機制亟需建立
制種業存在很大的自然和市場風險[1],種子生產企業與制種農戶還沒有建立農作物制種風險機制,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密切、平等關系,所造成損失往往主要由制種企業承擔。同時,政府引導下的制種業商業保險業務開展緩慢, 不同程度地制約了制種產業的持續發展。
2.2 保險作物種類和保險責任范圍需要拓寬
甜瓜屬新疆主要農作物, 但甜瓜制種不在保險范圍內, 從事瓜類制種的職工一直以來只能自己承擔因災害而造成的損失, 保險業務應結合制種生產需要及可能發生的災害擴大保險作物種類和保險責任范圍,且除了考慮低溫凍害、大風、干旱和冰雹等自然災害,還應考慮極端高溫、連續陰雨、干熱風等特殊氣候對制種的影響, 以及因品種適應性、 抗逆性、抗病性等原因所造成的減產或絕產。
近年來,隨著棉花種植面積和產量的提高,棉花的施肥量也在不斷增加,主要為化肥用量增加,有機肥施用量較少?;适┯闷贩N較單一,主要施用尿素和磷酸二銨,部分農戶也使用棉花滴灌專用肥。施用量不均衡,存在偏施氮肥或磷肥的現象,鉀肥用量普遍不足,農戶很少施用鉀肥,所施用的鉀肥主要來源于復合肥。中微量元素的肥料使用更少,造成了土壤養分不平衡。
3科學施肥技術
3.1 基肥
基肥在上年農作物收獲后以有機與化肥相結合的方式施入, 即在秋翻時施入有機肥 20 kg/667 m2,磷酸二銨 15 kg/667 m2,硫酸鉀 3 kg/667 m2[3]。
3.2 生育期
根據土壤質地不同, 五家渠地區棉花全生育期可滴水 9 ~ 11 次,可隨水施肥 7 ~ 8 次。
3.2.1 苗期
根據棉花長勢適時蹲苗, 時間一般 20 ~ 30 d,長勢較差的棉花可適當縮短蹲苗時間。
3.2.2 蕾期
棉花蕾期滴水、滴肥要堅持少量的原則。在蹲苗結束開始滴水時,只滴清水以促進棉花穩健生長。對長勢偏弱的棉花,可適度滴水 1 ~ 2 次,隨水滴施尿素 1 ~ 2 kg/667 m2,并結合根外追肥,促進弱苗生長;對長勢正常的棉花,應在初花期后,酌情滴施棉花滴灌專用肥 1 ~ 2 kg/667 m2。
3.2.3 花鈴期
花鈴期是棉花一生中生長發育最旺盛的時期,是需水、 需肥的高峰期, 同時也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期,滴水周期 7 ~ 8 d,肥料以棉花滴灌專用肥為主,滴施專用肥 6 ~ 8 kg/667 m2,做到 1 水 1 肥。 早衰棉田適當增加尿素用量, 可加施尿素 2 ~ 3 kg/667 m2,提高棉花增產潛力。
3.2.4 吐絮期
從棉花開始吐絮到采收完畢滴水 1 ~ 2 次,滴水周期 8 ~ 10 d,同時,隨水滴施棉花滴灌專用肥 1~ 2 kg/667 m2。
3.3 噴施葉面肥
在蕾期、花鈴期噴施葉面肥 3 ~ 4 次,可起到?;ūb徸饔?。 使用磷酸二氫鉀溶液 200 倍液噴灑植株,在促進棉花生長的同時還能趨避棉鈴蟲產卵。
3.4 合理使用微肥
合理使用微量元素肥料, 一般在蕾期和花鈴期使用,微肥可以和基肥一起施用,也可隨葉面肥一起噴施,棉花生育期使用鋅肥、硼肥均有增產效果,特別是缺鋅、硼的沙土地。
4討論
新疆是我國棉花的重要產區, 憑借其優越的地域優勢和產業政策,經過 20 多年的發展已成為我國最主要的棉花生產和加工區域[2]。 與世界優質棉花生產地相比,新疆棉花生產還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棉花施肥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施肥盲目性較大,氮磷配比不協調,并且存在偏施一種肥料的現象,偏施氮肥或磷肥,很少施用鉀肥,并且在施肥量上有較大的差異[3],滴灌施肥在棉花上增產的效果未得到充分的挖掘。 因此,要通過調控棉花的營養,實現科學、 綠色施肥, 在有效減少大量元素肥料使用的同時,通過測定土壤養分含量,合理搭配中、微量元素肥料,使棉花植株體內的營養均衡,達到“以肥防病”的目的,同時,配合優良品種和科學的栽培技術,提高棉花的產量和品質。
參考文獻
[1]吾 熱 古 麗·郁 努 斯 , 買買 提 吐 遜·肉 孜.干 旱 地區 棉 花 不 同施肥量試驗[J]. 中國棉花,2013,40 (6):31-32.
[2]李建剛,張衛國,李東方,等.不同施肥模式對新疆棉花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江蘇農業科學,2014,42(2):55-58.
[3]陳署晃,張炎,劉俊,等.新疆棉花施肥現狀 、問 題 與 對 策[J].新疆農業科學,2008,45(1):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