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假說與計量方法
政府做實個人養老金賬戶是否有利于經濟增長,其根本是基于對完全積累制和現收現付制兩種養老保險體系對經濟增長作用的分析。就做實個人賬戶的本質而言,是個人賬戶的實際稅率(即完全積累制稅率)上升,統籌賬戶的實際稅率(現收現付制稅率)基本不變。本文將驗證如下假說,政府做實個人賬戶,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經濟增長。
鑒于當前的研究成果和本文上述觀點,構建基本計量方程式:
在(1)式中,下標i代表省份,下標j代表城市,下標t代表年份,Di代表虛擬變量,做實個人賬戶的省份取值為1,εijt代表誤差項,服從標準正態分布。yijt是i省j市t年人均GDP的對數,Ingdpijt是i省j市t年的保險深度變量,是衡量保險業發展水平的指標之一,其數值為保費與GDP的比例。Inpijt是i省j市t年的保險密度變量,也是衡量保險業發展水平的指標之一,其數值為保費與人口的比例。Bangdpijt是i省j市t年的銀行貸款與GDP的比例,衡量的是本地區金融的深化程度或者是金融體系相對實體經濟的規模。Xijt是控制變量,其中FDIgdpijt是i省j市t年的外商直接投資占GDP的比重,Opegdpijt是i省j市t年的本地出口額占GDP的比重,兩個指標都是用來反映本地區經濟的對外開放程度;Govgdpijt是i省j市t年的政府財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本文運用短面板的隨機效應模型進行實證檢驗。
(二)數據說明
本文的數據來源是浙江、福建兩省2008-2011年的統計年鑒,浙江、福建各市的2008-2011年統計公報。其中浙江省金華市的義務市由于數據獲得性的原因,與其他地級市一同列出。其中,人均GDP直接由統計年鑒中查到,Ingdpij、Inpijt、Bangdpijt、Indgdpijt、FDIgdpijt、Opegdpijt和Govgdpijt是根據統計年鑒中的數據計算得來。
二、計量結果及解釋
(一)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不考慮時滯)
Di代表虛擬變量,做實個人賬戶的省份即浙江省取值為1。
表1第(1)欄運用的是的全部樣本數據,并沒有考慮各個城市之間企業政策繳費率的不同。根據實證檢驗結果可以發現,保險深度對經濟增長有著顯著的負效應,負效應很大;保險密度對經濟增長有著顯著的正效應,但是保險密度的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系數很小。此外,本地區的金融深化程度越高,則本地區經濟增長越快。三個控制變量FDIgdp、Opegdp、Govgdp對經濟增長并沒有顯著的效應。值得注意的是,虛擬變量Di的系數并不顯著,這意味著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對經濟增長沒有任何影響,更遑論促進效用了。這和前文的理論分析是不同的。
出現虛擬變量Di的系數不顯著的可能原因有兩個。首先,浙江、福建兩省中的各個城市在2005到2007年之前的企業政策繳費率是不同的,這意味著在2008年浙江省進行個人養老賬戶時,省內各市的養老保險“底蘊”是有一定區別的,這可能會影響到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因此,接下來在第(2)欄和第(3)欄中,按企業政策繳費率的高低分別進行回歸。其次,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這項政策可能會產生時滯,并不會立即對經濟增長產生大的顯著的影響。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后文中對數據加以整理,只采用2009-2010年的數據進行回歸。
表1第(2)欄的數據來自高繳費率的城市,根據實證檢驗結果,可以看到,保險深度對經濟增長有著顯著的負效應,負效應很大,但是比總體樣本的時候要小很多;保險密度對經濟增長有著顯著的正效應,保險密度的對經濟增長的系數值與全部樣本的情況下基本一樣。但是,本地區的金融深化程度對本地區經濟增長并沒有顯著的影響,三個控制變量的系數也不顯著。最后可以發現,虛擬變量Di的系數仍然不顯著。既然已經按照企業的政策繳費率進行分類,那么可能還由于存在政策時滯這個因素導致其系數的不顯著。
表1第(3)欄的數據來自低繳費率的城市,按照實證檢驗結果,可以發現,首先,保險深度對經濟增長有著顯著的負效應,而且比總體樣本的時候要大很多;保險密度對經濟增長有著顯著的正效應,其系數值與全部樣本的情況下基本一樣。其次,本地區的金融深化程度越高,本地區經濟增長越快。再次,三個控制變量中FDIgdp和Opegdp對經濟增長有顯著的影響??刂谱兞恐械恼斦С鰧洕鲩L并沒有顯著影響。最后,虛擬變量Di的系數顯著為正,數值是0.146。說明低繳費率的城市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有助于經濟增長。
(二)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考慮時滯)
一項政策實施后,其效果可能不會立即顯現,因此在本文這一部分,使用了2009-2011年的數據。表2是在考慮時滯的情況下,探討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對經濟的影響。
表2第(1)欄討論的是全體樣本的情況,可以看到,首先,保險深度依然對經濟增長有著顯著的負效應,數值巨大;保險密度對經濟增長有著顯著的正效應,而且兩個變量的系數值與2008-2011年的實證結果很相近。其次,本地區的金融深化程度對經濟增長的作用變成了不顯著。再次,FDIgdp、Opegdp、Govgdp對經濟增長都沒有顯著的效應。最后,虛擬變量Di的系數在5%的情況下顯著為正,數值是0.243。說明中國政府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會有助于經濟增長,并且本政策存在一定的時滯。為了進一步驗證政府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以及政策存在的時滯問題,本部分接下來分別對高繳費率城市和低繳費率城市進行實證分析。
表2第(2)欄僅僅對高繳費率城市進行回歸。結論是,首先,保險深度對經濟增長有著顯著的負效應,數值巨大,達到-41.967,不僅高過2008-2011年高繳費率城市情況下的系數值,而且高過表2第(1)欄中全部樣本情況下的系數值;保險密度對經濟增長有著顯著的正效應。其次,本地區的金融深化程度對經濟增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再次,FDIgdp和Govgdp對經濟增長的系數值為負,Opegdp的系數值為正。最后,虛擬變量Di的系數在1%的情況下顯著為正,數值是0.249。說明高繳費率城市的政府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確實會促進經濟增長,但是本政策存在一定的時滯。
表2第(3)欄是對低繳費率城市進行回歸??梢钥吹?,首先,保險深度依然對經濟增長有著顯著的負效應;保險密度對經濟增長有著顯著的正效應。其次,本地區的金融深化程度在5%的水平上對經濟增長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再次,FDIgdp在10%的水平上對經濟增長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Opegdp、Govgdp對經濟增長的作用都不顯著,這與2008-2011年的數據實證結果略有差異。最后,虛擬變量Di的系數在1%的情況下仍舊顯著為正,這說明低繳費率城市的政府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也會促進經濟增長。同時對比相關的數據也證明了政府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政策確實存在一定的時滯。
對此,本文通過對浙江、福建兩省近幾年的經濟數據進行實證分析,檢驗做實養老保險賬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從而對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政策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結論如下:無論是對于高繳費率城市還是低繳費率城市,政府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政策都存在一定的時滯,但是在低繳費率的城市實行本政策的時滯期限較短。等到本政策的時滯結束時,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對經濟的促進作用在高繳費率城市和低繳費率城市是大體相同的。從而驗證了本文的假說,即政府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有助于經濟增長。
參考文獻:
[1]朱青.當前養老保險籌資模式不宜轉向基金式.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1\\(12\\).
[2]莫泰基.個人賬戶與養老保障的功能剖析.社會保障制度,2001\\(2\\).
[3]張建.關于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研究.上海經濟研究,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