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 8 月 10 日 ,國 務院發布 《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 又被稱為保險業“新國十條”。意見指出我國保險業的發展目標是到 2020 年, 基本建成保障全面、 功能完善、安全穩健、誠信規范,具有較強服務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現代保險服務業。保險深度達到 5%,保險密度達到 3500 元/人。 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巨災保險制度的內容,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巨災險如何進行制度建設成為學界普遍關心的問題。
巨災保險制度,是指對由于突發性的、無法預料、無法避免且危害特別嚴重的如地震、颶風、海嘯、洪水、冰雪等所引發的災難性事故造成的財產損失和人身傷亡,給予切實保障的風險分散制度。 由于這是涉及到國民生存安全感的重要問題,能否解決好大災大難中的保險保障問題,是檢驗政府綜合應急能力的標準。 “新國十條” 提出完善保險經濟補償機制,提高災害救助參與度。 建立巨災保險制度即建立巨災保險基金、巨災再保險等制度,逐步形成財政支持下的多層次巨災風險分散機制。 制定巨災保險法規,建立核保險巨災責任準備金制度,建立巨災風險管理數據庫。
我國目前沒有完善的保險行業協會和再保險市場,也沒有政府財政力量的支持,我國民眾的投保意識不強,大多數都依賴于政府救濟。 我國可以采用政府、保險公司和社會共同協作,各地方政府參與的巨災保險機制。
一、巨災保險要立法
巨災險首先要做好頂層設計,立法是建立保險制度的奠基性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步驟,如果沒有法律的保障,巨災保險制度的建立就難以得到有力的保障。 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西南數省旱災、南方大范圍洪災等特大自然災害,均由于缺乏地震保險法、洪水保險法、旱災保險法等從而導致災區群眾無法得到更充足的經濟補償。 立法包括巨災保險的適用范圍,巨災保險是對財產損失予以賠付還是將人身傷亡也列入保障范圍。 巨災保險的實施形式,巨災保險是采取強制保險還是自愿保險。 巨災保險基金的內容,巨災保險基金的來源、運作和管理等須立法予以明確。 目前的難點在于,巨災險立法落而不實,使很多工作無法順利開展,這成為阻礙巨災險發展的一個瓶頸問題。
二、成立巨災管理委員會
中國政府可以借鑒新西蘭的經驗。 新西蘭地震災害由新西蘭地震委員會、再保險人、政府共同分擔災害損失,體現了三方機制。 當巨災事件發生時,首先由 EQC 支付 2 億新西蘭元,作為第一層支出。 如第一層難以彌補損失,則啟動再保險方案。 再保險方案分三層,損失若在 2 億~7.5 億新西蘭元之間時,由再保險人承擔損失的 40%,剩余 60%的損失由 EQC承擔;第二層是當損失額在 7.5 億~20.5 億新西蘭元之間時,安排超額損失保險合約承保; 損失額超過 20.5 億新西蘭元時,則由自然災害基金支付至耗盡,資金仍不足時由政府負無限賠償責任。
三、發行巨災債券
巨災債券類似于公司債券或政府債券,投資者將資金貸放給債券發行人,因此取得息票形式的利息和返還本金的請求權。 如果發生債券預先規定的突發事件,債券發行人向投資者償付本金或利息的義務將部分或者全部被免除,債券發行人將運用該筆基金進行理賠。 巨災債券美國發行量最大,其他國家也有發行,日本迪斯尼樂園成為首家巨災債券發行公司,法國再保險公司發行了巨災債券。 中國可以借鑒先進的國際經驗來做好巨災債券。
四、發揮國內和國際再保險的優勢
國外數家商業保險公司組成地震再保險公司,承擔地震保險分保業務并向政府進行超賠再保險。 中國市場上共有四家再保險公司,目前是世界上最小的市場之一,占全球市場份額的千分之一,這與中國的大國地位是不符的。 中國要提高本土再保險水平,加強國內再保險公司協作能力與共擔風險的合作機制;并且要借助國際再保險市場,充分利用國外再保險市場強大的再保險能力,分散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巨災風險。 中國再保險的成長道路任重道遠,必須做好基礎的制度建設,才能得到長足發展。
五、培養全社會的保險意識
發揮各種媒體和渠道的正面宣傳作用, 鼓勵廣播電視、平面媒體及互聯網等開辦保險頻道或節目欄目,全民形成學保險、懂保險、用保險的氛圍。 鼓勵民眾參加到巨災險的投保中,使全民都能夠負擔起能力范圍內的一份責任,也使得每個人都能成為受益人。 只有這樣巨災險制度才能落到實處,不斷改進達到完善。
總之,目前中國的巨災險制度還在起步期,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和困難,需要不斷地成長、成熟。 我國巨災保險體系應是一個由多主體參與、多層次、立體化的結構,并要利用社會救濟途徑募集資金,用于災民安置、災后重建;當民間救濟手段不足以彌補損失時,由政府最后負責出資;隨著技術的成熟,保險公司和其他機構組織會利用更有效的合作來面對災害,災害損失會降到最少,促進災后重建以及經濟發展。
當務之急是要做好巨災險的工作,提升全國的保險水平和全民的安全感,使老百姓真正過上小康生活,實現和諧社會和兩個一百年的歷史目標。
參考文獻:
[1]徐曉華.自然災害保險產品設計[M].中國商業出版社,2010
[2]方華.巨災保險制度期待“時間表”[N].金融時報,2012-11-21
[3]林 毓 銘,林 博.發 展 巨 災 保 險 的 緊迫 性 與 路 徑 依賴 [J].保險研究,2014\\(02\\)
[4]李永,劉娟.中國巨災債券運作 機 制 與 定 價 研究[M].同濟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