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在我國經濟改革這項工作中,最為關鍵、也是最為核心的一項任務就是開展市場化改革。雖然近年來我國在商品市場化方面已經獲得了較好的成績,但是在利率市場化方面卻依然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存在使其發展存在著一定的限制。對此,就需要我們對國際其它國家開展利率市場化的過程進行一定的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幫助我們能夠對我國開展利率市場化的相關情況與產生影響等進行更好的把握。
1 美國利率市場化對金融市場的影響
1.1 美國利率市場化并沒有對其整體經濟造成非常大的沖擊,但是對于社會中的部分中小型金融機構來說,卻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在其 Q 條例剛剛廢除時,其所具有的哈斯基幾率水平得到了較為平穩的上升,且通脹率也處于一個較高的水平,可以說,這種情況在社會剛剛開展利率市場化是一個正常的現象。同時,對于該種情況所維持的時間也不會很久,這種通貨膨脹的狀態在幾年之后便得到了較好的控制,且在之后一直處在一個較為溫和的狀態之中、并使社會的經濟保持了穩定的增長。但是,雖然其對于社會經濟的整體穩定沒有產生較大的影響,但是這種銀行的激烈競爭也使得銀行逐漸開展并購,并使得部分規模較小的金融機構因為經受不了這種沖擊而逐漸倒閉,并最終爆發了儲貸危機。
1.2 利率市場化使社會的商業銀行也具有了對相關資金進行定價的權利,從而以此種大大提升了銀行所具有的競爭力。同時,這種利率市場化的方式也使得政府對于銀行所具有的限制得到了消除,從而使銀行能夠具有了更好的靈活性,且在社會金融機構中所具有的競爭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1.3 利率市場化的存在使得不同銀行之間的存貸利差也得到了縮小,而這種情況的存在也對銀行所具有的收益情況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在美國經濟實施利率市場化之前,銀行對于存款利率是具有封頂限制的,且對于貸款方面所具有的限制則較少,而這就使得銀行自身存、貸業務所具有的利差較大。而當其全面實施利率市場化之后,銀行間關于存款的競爭性就變得更為激烈,想要在新的形勢下獲得更好的發展,就需要通過開拓多種渠道、擴大資金來源的方式通過更大、更多的存款利息對客戶起到一個吸引的作用。
2 日本利率市場化對金融市場的影響
2.1 日本在開展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較好地保障了自身金融以及經濟的穩定性。
日本在開放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是以分布的方式對運行的,即先進行國債的利率市場化,之后再開展社會銀行的存、貸利率市場化;先對長期資金開展了利率市場化,之后才對短期的資金開展了利率市場化。而其在開展利率市場化的全過程中,一共花費了 16 年的時間,而這個時間長度可以說是國際發達國家用時最長的。這種情況的存在,充分的說明了日本在開展新式金融政策的過程中對間接融資所具有的影響進行了充分的考慮,從而以更為謹慎、穩定的方式在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保持了經濟的穩定性。
2.2 在日本,其所具有一類中小金融機構,專門對社會中的中小企業提供服務。
對于該類型機構來說,其具有著分支機構多、分布范圍廣等特點。同時,政府在開展利率市場化之前也對這部分金融機構競爭能力以及經濟基礎都非常薄弱的特點引起了充分的重視,并在正式開展利率市場化過程中在存款利率的上升方面以及利率的放松程度都盡可能的對這部分中小機構的承受能力進行了考慮與保護,使其并沒有在新政策實施的過程中受到非常大的影響。從而使這部分機構在獲得更好信貸支持的基礎上也使自身所具有的融資功能得到了較好的發揮。
3 我國開展利率市場化的方式
3.1 加強利率風險管理
在我國實施利率市場化工作之后,金融界所具有的存、貸利率將在短期內發生很大的變化,且經濟領域所具有的利率風險也隨之增大。面對此種情況,就需要我國的銀行能夠通過更具針對性的方式對其進行防范:首先,需要通過履歷風險機制的踐履對于不同企業負債、資產等情況進行全面、科學的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其所具有利率風險的大小進行分析和預測,從而以此幫助商業銀行對相關業務的保持或者退出提供更為合理的參考;其次,需要實行利率風險分散,即將所具有的總資金向不同的企業、區域等進行配置,從而以此幫助我們在開展利率市場化之后能夠以這種更為合理的配置對可能存在的風險組合進行優化、降低風險損失出現的幾率與數額;最后,可以針對我國市場建立起風險轉移機制,并通過期權、利率等方式將利率所具有的風險進行更好地置換與轉移,并以此幫助我們降低資產負債工作所具有的風險程度。
3.2 大力發展中間業務
對于國際發達國家的金融界來說,銀行所具有的中間業務具有很多種類型與數量,而這種中間業務也能夠為銀行帶來很多的經濟收益。而對于我國來說,目前所具有的中間業務更多的是一般性代理業務以及結算業務,且其占據我國銀行整體運營收入所具有的比重通常都不到 30%。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能夠使我國的銀行能夠在良好規避利率風險的基礎上獲得更多的經濟收益,就需要通過新式運營方式以及經營策略的運用來擴大原有的業務領域,以此來減少銀行對于傳統業務的依賴。另外,我國銀行在未來的運行過程中也應當能夠充分的發揮自身人才以及信息方面的優勢,不斷的開發更具附加值中間業務等等來滿足不同類型客戶的需求,并以此在新經濟形勢下獲得更好的發展。
3.3 豐富貨幣市場金融工具
在我們之前所分析的日本以及美國利率市場化過程中,其都通過創新市場金融工具的方式幫助自身的經濟改革獲得了更好的效率與效果。而對于我國來說,則可以通過下述方式擴大原有的金融工具類型:首先,可以擴大大額轉讓存單的發行使其能夠在市場中得到更大范圍的流轉;其次,可以豐富目前債權市場的交易品種,并對教育的數量、類型以及整體等進行不斷的擴大;最后,在目前我國經濟市場整體加強風險控制的基礎上,可以適當的放寬不同銀行之間關于同類業務的回購以及拆解標準,從而通過這種方式不斷的增加我國貨幣市場所具有的融資功能,進而使貨幣市場對于我國經濟改革所具有的推動作用能夠得到更好的發揮。
3.4 以循序漸進方式運行
對于我國目前所具有的經濟形勢來說,推進利率市場化已經具有了較為成熟的條件。但是,這種改革的實施還是會對我國社會經濟的各個方面產生影響,涉及到很多人的利益。對此,就需要我們在開展此項工作時需要能夠對不同主體所能夠產生的影響進行充分的考慮,并以先大額、后小額,先長期、后短期的方式穩步運行。
4 結束語
可以說,利率市場化對于我國經濟所具有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對此,就需要我們能夠在充分聯系其他國家經驗的基礎上以更適合我國國情的方式開展利率市場化這項工作。
參考文獻:
[1]盛朝暉.從國際經驗看利率市場化對我國金融運行的影響[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0(07):41-45.
[2]焦欣欣.利率市場化國際經驗其對我國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啟示[J].華北金融,2014(07):34-36.
[3]李苗.以國際領先銀行經驗分析中國銀行業應對利率市場化[J].財經界(學術版),2014(11):39-40.
[4]董研.利率市場化改革:風險應對與啟示———基于美日阿根廷等典型國家改革經驗的分析[J].武漢金融,2014(05):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