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醫療保險制度的歷史和功能特點
上世紀 50 年代以來,中國逐步建立了有時代特色的醫療保險體系,包括公費醫療和勞保醫療兩個部分。這項制度實施幾十年來,對于保障職工的身體健康、減輕職工的個人和家庭負擔、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等起到了積極作用。醫療保險的主要目標是合理組織財政資源,滿足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醫療資金需求,簡而言之就是有錢看病。
起主要的特點和難點:一是涉及系統多,包括個人、組織、政府、社會,相互之間關系錯綜復雜;二是必須通過購買醫療服務才能實現保障功能,與養老保險等其他社會保險相比,增加了購買醫療服務的環節,管理服務的難度和復雜程度明顯增加;三是供求關系難以測定,隨著老齡化進展,供求矛盾將更加突出。
醫療保險體系的不斷健全,將為國民健康提供穩定資金來源,這些資金最終全部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轉化為醫療衛生機構的收入,為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提供穩定的資金來源;醫療保險機構作為全體參保人員利益代表,在購買西藥服務的過程中,將發揮對醫療機構的監督、制約、引導作用,有利于形成外部制衡機制,規范醫療服務行為,促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醫療機構加強管理。
2 目前我國醫療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
2.1 醫療保險覆蓋率不高,人群待遇差距較大,個人負擔重。近年來,城鎮醫療保險覆蓋面在逐步擴大?;踞t療保險規定了統籌基金支付醫療費用的起付標準和最高支付限額,以及個人在這一支付段中所應承擔的自負額,在基本醫療保險只能覆蓋家庭部分成員時,其所規定的起付標準偏高,而最高支付限額又偏低,無形中加大了個人和家庭自費醫療的比重。醫療救助的能力很有限,家庭因病致貧的現象時有發生。
2.2 適應流動性方面不足。醫保關系轉移接續困難,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分。不同部門管理,參保人員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流動以及身份發生變化時醫保關系轉移接續困難。異地就醫問題突出,特別是部分異地安置退休人員反映就醫報銷不便,需要墊付醫藥費用,一些退休人員要求享受居住地醫療保險待遇。
2.3 醫療費用上漲過快。根據調查,2000 年全國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基金。出為 124.5 億元,2009 年達 180.2 億元,增長了將近 15 倍。醫療機構片面追求經濟效益,亂收費、濫檢查、濫開藥,從相關統計資料顯示,醫療衛生消費檔次提高,藥品價格的提高,醫療機構成本的提高和高新醫療手段的應用以及出于利益驅動導致醫療費用逐年大幅攀升,可見現行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并沒有有效地抑制醫療費用過度上漲的趨勢。
3 進一步完善我國醫療保險制度的措施
3.1 提高醫療保險覆蓋率,逐步做到全民醫保,實現全覆蓋首先要做到。度上的全覆蓋,即制度本身不歧視任何人。在將關閉破產國有企業退休人員全部納入城鎮職工醫保的基礎上,爭取統籌解決其他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和困難企業職工參保問題。全覆蓋更應是人群的全覆蓋,同時還要探索在各醫療保險之間留有相互接口,實現轉接或續接,逐步縮小醫療保險待遇的差別,提升公民享有的醫療保險待遇水平。按照全民醫保的目標,探索建立引導各類人員長期參保的機制,減少有病參保、無病退保的逆向選擇。
3.2 提高并均衡醫療保險待遇水平,保障人民群眾基本醫療。一是提高頂線。二是提高住院醫療費報銷比例,考慮均衡職工醫保、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待遇水平,不斷縮小差距,促進社會公平。三是進一步降低大病、重病患者個人負擔。四是拓寬保障范圍。
3.3 實行醫藥分開核算,解決藥品價格過高的問題。一是完善醫院的自我約。束機制。二是加強患者和社會保障機構對醫院的評議監督。要堅決杜絕醫療機構“以藥養醫”的行為,醫院不能再靠醫療和藥品費的暗箱進行不平等競爭,我國應逐步分離醫院的醫藥不分家的方式。醫療既然已進入市場,就應遵循市場上最基本的“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反對藥品流通關節的暴利,嚴格監管醫院、藥店的藥品流通環節。加強藥品價格監測信息系統建設,把全部藥品納入監測和公布的范圍。
4 結語
醫療保險制度是我國社會保險的重要組成部分,醫療保險制度的改革雖然已然取得了顯著地成就,但是依舊存在制約整體社會保險體系完善的許多待解決的具體問題,在解決我國醫療保險問題方面需要不斷探索積極實踐,在改革過程中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相信前景是美好的,在結合各地情況的基礎上采取有步驟、有計劃的方針,推動我國醫療保險事業的不斷發展,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保障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