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出版的5金融與增長6的世界銀行報告中:消除貧困和經濟增長取決于一個國家金融體系的有效運行。金融體系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點,在近二十年的時間里中國金融市場建設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市場規模每年都在增長,截止到2013年6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3.5萬億美元,再度創出歷史新高。目前,中國金融業的發展已經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主要是面臨監管體制的轉型、市場機制的健全、金融風險的防范、金融工具的市場化、投資者權益的保護等問題。
正確的處理好這些問題直接決定著我國金融業日后的發展,關乎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資源的有效配置。從上面的論述可以看出:現在面臨的金融改革實踐問題已經對金融學研究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戰,金融學研究要把國際學術慣例和中國現階段的國情結合起來,建設具有中國特設的現代金融學理論和學科。
我國金融學在金融學學科及理論建設方面主要面臨下面三方面問題:
一、學術界對于金融學內涵界定仍需進一步明確
首先,這個概念的界定不是一個容易的問題,華爾街日報在其新開的公司金融的固定版面中將“公司”金融定義為:為業務提供融資的業務,這一定義基本上代表了金融實業界的普遍看法。而且用學科術語來定義該學科對這個學科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在Webster字典中,將“ToFinanee”定義為-tToRaiseOrporvideFundsOrCapitalFor\\)籌集或提供資本”。代表學界對金融學較有權威的解釋可參照“新帕爾格雷夫貨幣金融大辭典”的Finnace相關詞條。由斯蒂芬羅斯撰寫的“Fi-nance”詞條稱金融以其不同的中心點和方法論而成為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其中心點是資本市場的運營、資本資產的供給和定價。
其次,在國內學界,對于金融一詞的界定卻存在比較大的分歧??v觀十多年來國內出版和發表的各類財經專業方面的相關材料,金融這一詞的解釋,主要是財政、融資、財政等解釋。這三種解釋是對特定對象的。但是金融這個涵義確實值得繼續推敲的。從金融這個概念的理論內涵來看,這個是國內在轉軌經濟背景下的一個典型特征。傳統金融研究主要包括信用、貨幣、銀行、貨幣政策、匯率、貨幣供求等等專題,金融被定義為是貨幣流通和通訊活動以及他們之間相互聯系的經濟活動的總稱。在國內學界對金融學的理解,主要可以分為兩個有代表性的方向:第一類是以貨幣銀行學為代表的;第二類是國際金融為代表的。分為這兩大科目為主線,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政府為主導的銀行之間的相互融資,這種方式在實際當中占主流,而證券和資本則被視為非主流。這樣就使得以對銀行體系的貨幣金融研究作為金融學研究的重點。
其二是由于我國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導致對外貿易的加強,所以相應的以“國際貿易”為核心的內容在高內高校中開展起來。
最后,上面國內兩大學科對金融學的界定,還不能夠把金融學的核心內容概括出來。外國學者對金融學有兩種解釋,一個是公司金融,包括公司融資、公司財務、公司治理等,以這些為核心。另一個是投資學,也就說把金融學的核心內容歸結為資產定價。但國內的有的學者把這個理解為公司理財或者是公司財務,這樣的理解容易讓人產生誤解,以為研究對象是會計事項,在以后的研究當中應當糾正這樣的誤解。
二、金融學理論和學科建設較實踐滯后
正是上文所論文的第一個方面的問題,直接導致金融學學科和理論建設的滯后,這個問題主要表現在下面六個方面。一是金融學教材和我國實際需要不符,出現脫節的現象。從我們所能見到的教材來看,都是引進外國學者或者外國權威人士的論著,這些外國論著與我們中國的實際生活有不符合之處,所以出現與原本英文教材脫節的現象。我們可以學習外國的現代金融學理論,但是還要研究我們本國市場和企業,撰寫出適合本國的金融學教材。二在培養學生方面過于封閉。這在本科教學方面表現還比較好,但是在研究生和博士生方面,所表現出的教育方式就和國外存在差異,表現出過于封閉的特征。我國博士招考實行的更多的是單一導師制度,這種制度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還是不夠完善,可以讓研究性大學博士生以自己的博士項目為自己的學習重,乙,讓導師組來進行指導,這樣更加利于他們綜合能力的培養。三是在學術研究期刊方面仍然需要增加,我國在部分金融期刊方面做了諸多努力,但是專門的金融學學術期刊還需增加。四是學科布局要更加細化。我國金融學科大都還未從原始的經濟學院體制下分離開來,這樣影響更深層次的學術研究,也會導致學術分工不明確。其實可以在金融學的宏觀領域設立經濟系,而在公司金融和投資學微觀設立管理學院。五是金融學教師資源方面的匾乏。目前高校金融學方面的師資還是不容樂觀的,在公司和投資微觀領域的才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要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六理論研究更新速度慢。我國市場規范化步伐越來越快,這就對我國金融學課程設置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的傾向于間接的融資領域。一些前沿領域的理論還沒廣泛研究,例如行為金融學、金融工程學等。
三、我國金融學研究要更好的為我國金融體制改革提供理論指導
由于上面論文的兩個問題,理論和學科建設有待完善,我國金融學方面的研究還沒能夠充分的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理論指導功能的發揮力度還不夠。這個問題在證券市場改革中體現的最為明顯,例如國有股持減問題上、證券監管理念問題上、證券立法等方面,金融學界都要在嚴謹細致的基礎之上提供給相關部門可以借鑒的建議,不人云亦云,嚴肅對待,實事求是的提供具有理論和實證支持的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