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經濟論文 > > 我國巨災風險證券化發展研究(本科)
我國巨災風險證券化發展研究(本科)
>2024-05-30 09:00:00

題目:我國巨災風險證券化發展研究

目錄

摘要(詳見正文)

一、各國巨災風險分擔方式

二、巨災風險證券化

三、我國發展巨災風險證券化

參考文獻
以下是論文正文
摘要:近年來國內外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給國家、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和精神損失,在 完善巨災預警體系的同時,我們還應該做好災后重建工作,資金短缺是災后重建工作中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就解決這一問題保險行業本應首當其沖,但是我國的保險市場卻表現不佳,究其原因在于自身規模和承保技術的限制,因此需要進行保險創新,借助保險衍生工具開拓我國的巨災保險市場。本文將以巨災風險證券化產生的原因、優缺點、在我國發展巨災風險證券化的必要性和不利條件等角度分析巨災風險證券化在我國運用的可能性。

關鍵詞:災后援助;保險市場;巨災風險證券化;我國實施巨災風險證券化有利條件

一、各國巨災風險分擔方式

日本家庭財產地震保險由政府和民間保險公司共同承擔保險責任。較小的巨災損失由民營保險公司承擔,大的巨災損失由民營保險公司和政府共同承擔,特大的巨災損失主要由政府承擔。這樣的保險制度不僅克服了民營保險公司對巨大的地震損失所承受的賠償能力限制,使遭受地震損失的被保險人獲得必要的救助,還能有效地降低政府承擔的責任。新西蘭應對地震等巨災風險的系統由地震委員會、保險公司和保險協會構成。地震委員會負責法定保險的損失賠償,保險公司依據保險合同負責超出法定保險責任的損失賠償,保險協會啟動應急計劃。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類型多、發生頻繁、災害損失最嚴重的少數國家之一。地震、干旱、洪澇、暴風、滑坡、農林病害和森林火災等自然災害幾乎年年發生,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目前,我國對于巨災的補償方式主要是政府的無償賑災和救濟,但是數額十分有限,同時也造成沉重的財政負擔。商業保險雖曾經介入過巨災市場,但由于自身規模和承保技術的限制,也無法承擔巨額賠償。因此,借鑒保險發達國家的成熟經驗,進行保險創新,借助保險衍生工具開拓我國的巨災保險市場,成為保險業面臨的重大課題。

二、巨災風險證券化

20世紀90年代天然巨災的重創,使得保險業和再保險業均受重大的損失,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承擔風險的能力急劇下降,造成費率上漲,保險合同條款不穩定等問題,凸顯出以傳統再保險市場作為巨災風險管理工具的局限,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紛紛尋求其他的轉移巨災風險的工具,證券風險巨災化基于上述經營理念的變革應運而生。 巨災風險證券化指創造性地運用各種金融手段,實現用資本市場的力量來分散巨災風險的過程。通過巨災風險證券化的方式,保險業利用其豐富的風險管理經驗與專業的承保和理賠技術開展巨災承包業務,資本市場利用其雄厚的資金實力與規范的市場運作提供支持,從而共同應對巨災風險。 巨災風險證券化產生的原因:

1.巨災風險的頻繁發生 天然及人為巨災發生的時間、頻率是無法預測、預防的。巨災一旦發生,損失慘重,保險人、再保險人將要承擔高額賠款。例如,2001年巨災令全球保險公司損失了135億美元。巨額的賠付令保險人、再保險人難以承保新業務,所以以營利為目的的保險人和再保險人對巨災保險是望而卻步的。另一方面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在認識到巨災的嚴重后果后希望將這一風險轉移給保險人,這樣就形成了傳統保險、再保險需求與供給之間的矛盾。傳統保險體系難以消化巨災風險的現實促使人們尋找新的可以分配巨災風險的方式,運作成熟、資金實力雄厚的資本市場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2.傳統保險體系的局限性 目前保險技術水平限制了保險人、再保險人承保巨災風險的能力。傳統保險所能提供的保險、再保險產品的數量和種類有限。與此同時,在傳統保險體系中,再保險的風險主體是同原保險人存在交易關系的再保險人,風險損失完全是由保險市場自身消化,一旦再保險人財務狀況出現危機很難對保險事故賠付時,將給原保險人和投保人造成巨大損失,甚至影響整個保險業的穩定發展。這就是說傳統的再保險只是將風險在保險系統內部進一步分散,并不與其他金融工具融合,一旦發生巨大災害,就難免遭受重創。

3.資本市場的規模擴張與金融創新的發展 資本市場是現在經濟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資本市場發展速度快、容量大,資金實力 雄厚,風險承受能力強。發達國家的資本市場經過長期的發展,投資銀行、信用評級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機構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債券、期貨、期權等投資工具運作比較規范,這為巨災風險證券化奠定了基礎。同時,資本市場投資者隊伍逐漸擴大,他們希望能夠出現新型的投資工具,以滿足其多層次的投資需求。 20世紀70年代,金融創新異軍突起,在傳統的金融工具基礎上,出現了一系列的用于規避匯率風險、利率風險的金融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工具。實施巨災風險證券化,借助資本市場分散風險,以提高保險人的承保能力,就成為金融創新的一個發展趨勢。

巨災風險證券化的主要形式 巨災風險證券化的主要形式有巨災債券、巨災期權、巨災期貨、巨災互換、或資本票據、巨災股權賣權和信用融資等。其中在國際上取得較好市場表現的巨災債券非常值得我國研究和應用。 巨災債券的運作模式: 在該模型中巨災債券發行人(國際上簡稱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一方面與保險業務分出公司簽訂再保險合同,提供再保險保障,另一方面面向資本市場上的投資者發行巨災債券,將巨災風險分散到眾多的投資者身上。SPV將分保費和發行債券所得中可以用于長期投資的部分存入信托基金,獲取投資收益,另一部分用于短期投資,保持資金的高流動性。在規定的期限內,若“觸發事件”①沒有發生,SPV將定期向投資者支付較高的利息,到期時償還債券本金;若“觸發事件”發生了,SPV將向保險業務分出公司支付賠款,投資者損失程度依債券類型而定。

三、我國發展巨災風險證券化

發展我國巨災風險證券化的必要性

1.發展巨災風險證券化是緩解我國保險業潛在巨災風險壓力的迫切需要 由于地震等巨災風險不在我國財產險的承包范圍內,所以現在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并沒有巨災賠償的經歷,但是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日趨成熟巨災保險勢必會進入保險承包的范圍內,巨災風險將成為我國保險業不得不面臨的壓力。

2.發展巨災風險證券化是我國保險業整體水平不高、償付能力不足的現實要求與國際保險同行相比,我國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明顯不足。預計到2020年,我國保險業保費規模將達到2.8萬億元,如果按照國際資本市場現行的一般水平及1∶2的資本杠桿比率計算,保險業凈資產需達到1.4萬億元。償付能力不足的保險業必然難以經受洪水、地震以及恐怖事件等巨災損失的沖擊。隨著人們對保險的熟悉,利用創新工具進行必要的風險轉嫁一定會大量增加,這將促使巨災風險債券等保險連接型證券的發行成為可能。

3.發展巨災風險債券是我國保險業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途徑 當前國際保險業的發展趨勢是:一方面傳統保險市場日趨飽和,可開拓空間越來越小;另一方面,巨災保險市場上有著巨大潛在需求和現實需求,隨著巨災損失的劇增,巨災保險己經成為保險業未來新的增長點。同時,隨著我國保險市場的開放,即使國內保險公司不去開發巨災風險債券這類金融創新工具,國外保險業巨頭也不會放棄這塊潛力市場。1998年,瑞士再保險公司與北京師范大學合作,聯合繪制“中國巨型電子災難地圖”。該圖搜集了從12世紀至今的歷史、地理及氣候等各類數據。對于保險公司來說,這張地圖將成為風險評估和保單定價的無價之寶。保險公司在做巨災業務時就可以以精確的原始數據為依據,確定在不同地區承保的不同費率。瑞士再保險公司對于制作這份”中國災害地圖“的熱衷,是急于染指尚未開墾的中國巨災保險市場的明證。而我國保險公司無論是在規模上還是技術上與外資公司都有一定差距,所以我國保險公司應該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和技術,利用后發優勢,開發巨災風險債券等新型金融工具,轉移承保風險,提高承保能力和償付能力。

我國實施巨災風險證券化的有力條件

首先,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資本市場已經初具規模,無論是市場的監管、證券的定價、發行技術還是投資者的投資理念都比較成熟。

其次,在我國已經有一些資產證券化的研究和實踐探索。例如,中國遠洋運輸總公司、珠海高速和深圳中集集團都有成功的資產證券化的經驗。另外中國人民銀行、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等國內機構已經紛紛發出正面信息,資產證券化在國內的發展大有可以燎原之勢。這些資產證券化的經驗和國際保險證券化的經驗,可以為我們進行保險證券化的理論研究、產品設計和發行提供經驗。

最后,我國保險精算的發展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我國成立了自己的精算學會,從事精算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人員也已經初具規模,現有的精算理論研究和技術水平能夠保證對保險證券化的理論研究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接軌,滿足保險證券化實踐的需要。

發展巨災風險證券化的對策建議

1.加強保險、證券行業的發展和相互的交流 通過信用評級公司或投資公開說明,使投資者能夠了解巨災風險證券化對其投資組合的有益之處是巨災風險證券化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這需要保險業和證券業良好的合作,然而我國保險業和證券業在市場公開程度、信息披露制度、商業誠信方面還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保險業和證券業之間要加強交流溝通。

2.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和技術儲備,降低巨災風險證券化實施門檻 巨災風險證券化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其定價的復雜性。巨災風險證券定價涉及災害資料收集和統計、災害發生概率預測、票面基準利率和附加利率的選擇等諸多復雜問題,需要具備多領域專業知識的高級精算人才,這對我國目前的保險人才儲備狀況是一個嚴峻挑戰。因此,我國應加大高級保險人才的培養力度,同時也應發揮后發優勢,積極開展國際合作,使我國巨災風險證券化等金融創新產品避免先天缺陷,從誕生之日起就處在健康發展通道。例如,瑞士再保險1998年就開始動工繪制中國的“災難地圖”,編繪者搜集了從12世紀至今的歷史、地理及氣候等各類數據,如果中國保險公司能夠通過適當渠道檢索這幅“災難地圖”,那么必將在進行風險預測和產品定價時獲得有益參照。

3.建立健全的相關法規以及配套措施 要想通過巨災風險證券化來化解中國巨災風險缺口巨大這個難題,政府應在立法、財稅政策支持以及其他政策配套上形成一個完善的機制。例如在人們對巨災風險防范意識還不是很強的現階段,我們可以借鑒西班牙政府的做法,強制規定投保人只要購買財產險、車險(不含責任險)保單和個人意外傷害險基本保單就必須購買巨災保險。引導承保了巨災保險的公司利用巨災債券等保險證券化產品向國內外資本市場轉移風險,避免巨額累計責任。在成立或選擇SPV,明確巨災債券的投資者資格,在風險監管等方面進行立法,對巨災債券業務減免稅收,放開巨災保險準備金的投資渠道,并對巨災投資收益免稅等等,形成有章可循的系統政策。

注解
① 自1996年以來,已成功發行的巨災保險債券的觸發條件主要有三種類型:
其一,發行公司的巨災損失狀況,如USSA首次發行的巨災債券以3級以上颶風使該公司遭受損 失超過10億美元為觸發條件;
其二,整個行業的巨災損失狀況,如1997年瑞士再保險發行的地震債券以單一的加利福尼亞地震給整個行業造成的巨災損失超過185億美元或120億美元為觸發事件;
其三,特定巨災事件,如1997年12月東京海上火災保險公司發行的巨災保險債券以10年內東京地區發生7.1級以上地震為觸發條件。

參考文獻:
[1] 《巨災風險債券及其在我國的運用研究》
[2] 《國際視野與中國保險問題》
[3] 裴光:《中國保險業競爭力研究》,中國金融出版社,2002
[4] 施方,俞自由:《巨災保險的資本市場選擇》,《中國保險》,2003
[5] 魏敏杰,田玲:《巨災風險證券化及在中國保險市場的應用》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