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蔬菜是居民日常消費的主要農產品,受自然條件和市場環境雙重影響,蔬菜生產和市場風險較高。由于露天種植規模較大,蔬菜極易受雨雪冰凍旱澇等自然災害影響,引起劇烈的生產波動。2008年初我國南方地區發生的冰凍雨雪災害就對蔬菜產業造成嚴重打擊。在市場機制作用下,蔬菜既有季節性價格波動,又有由于流通環節的突發因素引發的劇烈價格波動,近年來我國相繼出現的“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糖高宗”等現象就反映了蔬菜市場的高風險。由此可見,蔬菜風險管理不僅關系著產業鏈上游生產者利益,也關系著下游居民菜籃子產品消費和社會穩定。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和市場化的快速推進,確保菜籃子有效供給十分重要,蔬菜風險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越發突出。
近年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農業保險工作,加大了農業保險支持力度。從 2007 年起中央財政啟動了保費補貼試點工作,保費補貼對象涵蓋農戶、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保險補貼品種覆蓋玉米、水稻、大豆、小麥、棉花、花生、油菜、馬鈴薯、青稞等種植業品種,能繁母豬、奶牛、牦牛和藏系羊等養殖業品種。但是蔬菜保險補貼政策尚未出臺。
近幾年,蔬菜因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引發的價格波動問題日益突出,為規避蔬菜生產和市場風險,切實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穩定,國務院 2010 年出臺了《關于進一步促進蔬菜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的通知》。根據要求,各地積極探索建立蔬菜風險保障機制。其中上海市 2011 年推出了“保淡”綠葉菜價格保險產品,廣東省 2013 年進行了政策性蔬菜生產保險試點*,前者基于規避市場風險,后者基于規避生產風險。本文以兩種蔬菜保險模式為例,綜合評價其優劣,為進一步完善我國蔬菜風險管理機制提出建議。
二、研究述評
作為一種有效分散農業風險及損失的機制,農 業保險是農業保障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許多發達國家采用的重要的非價格農業保護工具。WTO 綠箱政策明確規定政府可在財政上參與農業保險以支持本國農業發展。由于農業風險具有的系統性風險特征以及存在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等問題( Glaube,2002; Knight 等,1997) ,世界范圍內的農業保險都不同程度出現了市場失靈現象。
基于此,國際上往往采用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形式,即農業保險往往被定義為由政府補貼保費或運用政策支持( 張洪濤等,2000) .
從我國國情來看,由于農業保險存在保險業務增加與農民逆向選擇增加的矛盾( 龍文軍,2003) ,政府參與農業保險管理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國內有關農產品風險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已實施了政策性保險的大宗農產品上,如稻谷、小麥( 谷政,2008) 、玉米 ( 張峭,2007 ) 、大豆、油菜 ( 邢鸝等,2007) 等,主要從風險測算、保險需求、保險模式以及效果評價等方面展開。分析顯示,政策型農業保險可以充分發揮其作為準公共物品的正外部性特性( 邢鸝,2007) .由于蔬菜保險起步較晚,學術界對蔬菜的風險研究相對較少。已有研究中,邢鵬等( 2008) 選擇單產變異系數、旱澇指數、溫度距平值、規模指數和效益指數等多個指標構建風險測度模型,對北京市蔬菜、西瓜的生產風險進行了測度和評估。王川等( 2011) 利用風險價值法( VAR 法)度量了蔬菜市場的風險大小,并認為蔬菜市場是一個風險發生頻繁且發生程度較高的農產品市場,不同品種的蔬菜市場風險發生程度有所不同,其中葉菜類蔬菜的市場風險程度較高。蔬菜保險模式研究僅限于對上海開展蔬菜價格保險的經驗總結( 孫占剛,2012; 王德卿等,2013) ,缺乏對不同蔬菜保險模式的對比研究,蔬菜保險的未來走向值得關注。
三、蔬菜價格保險和生產保險模式差異分析
上海市主要綠葉菜市場價格風險保障機制于2011 年創建,由上海安信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安信農保) 承保,2011 年 1 月 1 日開始實施( 以下簡稱上海蔬菜價格保險) .廣東省政策性蔬菜種植保險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于 2012 年底公布,2013 年 3 月起由人保財險廣東省分公司承保實施( 以下簡稱廣東蔬菜生產保險) .綜合比對兩種蔬菜保險模式,差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 一) 保險標的不同
上海蔬菜價格保險標的為蔬菜的價格,通過保障蔬菜價格平穩來確保地區蔬菜供給穩定。操作中突出“三個重點”: 一是突出重點時段。價格保險的重點時段是“冬淡”和“夏淡”*兩季,分別為12 月 15 日至次年 3 月 15 日、6 月 16 日至 9 月 15日。二是突出重點品種。價格保險的重點品種是以青菜為主的綠葉菜,“夏淡”保險的品種有青菜、米莧、雞毛菜、生菜和杭白菜五種,“冬淡”保險的品種有青菜和杭白菜兩種。三是突出重點基地。
價格保險以規?;a基地為重點,保障上海市郊綠葉菜種植面積在“冬淡”時穩定在 0. 67 ~ 0. 8 萬公頃,在“夏淡”時穩定在 0. 8 ~1 萬公頃。
廣東蔬菜生產保險標的為物化成本,通過保物化成本,確保生產主體在受災后盡快恢復簡單再生產能力。這種模式具有四大特點: 一是?!耙幠7N植的蔬菜生產主體”,二是?!跋虺鞘衅絻r商店或直銷店供給蔬菜的生產主體”,三是?!笆卟松a的物化成本”,四是保險責任主要為暴雨、洪水( 政府行蓄洪區除外) 、內澇、風災、雹災、霜凍等六種自然災害所造成的直接損失?;诖?,承包對象主要集中在產銷對接規范、誠信度高的規?;卟朔N植基地和蔬菜專業合作社。
( 二) 保費補貼比例不同
上海市財政對參與綠葉菜價格保險的企業、農戶分別給予 50% 的保費補貼,區縣財政根據財力狀況自行確定保費配套補貼比例,但投保人自繳保費比例原則上不低于 10%.上海各區縣財政基本上按照配套 40%的比例來操作。
廣東省首創了把物價調節基金用于支持保費補貼方式。其中,省級物價調節基金承擔政策性蔬生產保險保費的 80%,蔬菜種植企業自負 20%.
補貼資金源于物價調節基金,不僅豐富了農業保險保費補貼來源,而且補貼資金由省級財政承擔,有利于減輕地方財政壓力。
( 三) 保險方案設定不同
上海綠葉菜價格保險的理賠方案分“冬淡”和“夏淡”兩個時期。理賠金額 = 每公斤綜合成本價 × 每畝保險產量( 約畝均產量的 70%) ×[保險前三年市場同期平均零售價 × ( 1 + CPI) - 保險期間市場日平均零售價]÷[保險前三年市場同期平均零售價 × ( 1 + CPI) ]× 保險畝數。保險基本費率為 9%,為鼓勵蔬菜生產提高組織化程度,對蔬菜生產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集體合作農場按 8%費率執行。
其中,“冬淡”時依據全市 5 家批發市場的均價,而在“夏淡”時改為依據上海市統計局對零售市場監測的權威數據,保證了理賠的公正、公平和合理性。在 2011 年“夏淡”期間賠償處理首次將CPI 納入,具體的計算方法為: 自 2011 年 7 月 1 日起,市統計局每日提供當天的零售價格數據,安信農保負責計算各保單對應品種保險期間內的平均零售價,當平均零售價低于約定的前三年同期平均零售價時,按照保險金額對應跌幅進行補償。前三年同期平均零售價則根據市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采用簡單平均的方法計算。
廣東的蔬菜參保品種按種植方式分為露地和大棚兩大類,合計有 29 個蔬菜品種。保險金額按照蔬菜種植的直接物化成本的一定比例( 一般按照物化成本的 60% ~ 70%) 確定。蔬菜按品種分為葉菜類、莖菜類、果菜類。其中,露地種植葉菜類、莖菜類和果菜類每畝每茬保險金額分別為 500元、700 元和 900 元; 大棚種植在露地種植保額基礎上增加 100 元。年保險金額 = 每畝每茬保險金額 × 保險面積 × 年造次。其中,根據當地蔬菜種植習慣,種植年均造次設定為葉菜類6 茬、莖菜類3 茬、果菜類2茬。不論間作或輪作種植,以現場核定為準。
賠償標準也根據葉菜類和非葉菜類不同生長期設定每畝最高賠償金額。其中,葉菜類蔬菜分為定制幼苗期、營養生長期和收獲期三個階段,畝最高賠 償 標 準 分 別 為 保 險 金 額 的 40%、60% 和100% .非葉菜類蔬菜分為定制幼苗期、營養生長期、開花結果期和收獲期四個階段,畝最高賠償標準分別為保險金額的 30%、60%、90%、100%.
四、兩種政策性保險模式的綜合評價
為綜合評價兩種政策性保險模式的優劣,本文分別從政府、保險公司和蔬菜生產者的角度評價政策效果。政府視角下,用財政支出水平和是否實現有效供需評判效果,財政支出同等水平下,實現了有效供需則為優; 保險需求主體( 即蔬菜生產者)視角下,用參保成本和保障收益評判,參保成本越低、保障收益越高、參保積極性越強則該保險模式更優; 保險供給主體視角下,采用參保率、賠付率來衡量優劣,參保率越低、賠付率越高則保險公司經營風險越大,政策性保險模式的可持續性就越弱,保險模式相對劣勢更加突出。
( 一) 政府主體執行成本與成效
成本方面,從上海和廣東兩地的探索來看,政府都是保費支出的主體,這也是政策性保險順利開展的必要條件。2011 年上海市和區縣財政用于“夏淡”蔬菜價格保險的補貼占保費總收入的90% ,達 1015. 2 萬元,畝均補貼保費 121. 5 元。廣東省蔬菜價格調節基金投入占保費總收入的80% ,達 390. 4 萬元,畝均補貼保費 128 元。兩種模式下,財政每畝蔬菜投入成本基本相當。
成效方面,首先,從實現有效供需目標來看,上海和廣東通過出臺政策文件、實施補貼保費,發揮了引導保險公司積極承保的作用,實現了蔬菜保險產品的有效供給。通過保費補貼帶動了蔬菜生產主體的參保積極性,保證了參保率,實現了有效需求。調研中,生產主體反映,若沒有財政資金補貼,參保積極性將大大降低。保險公司也反映,若沒有財政保費補貼,保費收入無法保障。其次,從政策實施初衷來看,價格保險操作簡便,“保供給”的成效更加明顯; 生產保險操作復雜,相當于全程監控,道德風險和逆選擇明顯,加之從受災到理賠需耗時數十天,經濟和時間成本已足夠影響再生產,從而影響蔬菜的有效供給以及市場價格的穩定。因此,價格保險優勢較大。
( 二) 需求主體參保積極性
首先,從需求主體的風險認知來看,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價格形成機制的市場化,價格波動引發的市場風險已逐漸超過自然風險,成為農業的主要風險。根據安信農保的一項調查,在政策風險、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中,有 69% 的農戶選擇市場風險為最擔憂的風險。其次,從需求主體的保費支出看,在上海價格保險補貼模式下,蔬菜生產主體繳納保費比例約為 10%,按照總保費計算,保費繳納 112. 8 萬元,生產主體畝均保費僅為 13. 5 元。
在廣東蔬菜生產保險模式下,蔬菜生產主體繳納保費比例為 20%,畝均保費 32 元。再次,從生產主體收益保障來看,2011 年上海價格保險出險面積8. 4 萬畝,賠付金額 812 萬元,因價格下降導致畝均賠付近 97 元,再加上前三年零售價格的平均收益,畝均收益仍能保持較高水平。高保障水平下,生產主體參保積極性也相應較高。2011 年“夏淡”和“冬淡”保險期間,上海安信農保計劃保險的綠葉菜種植面積占全市綠葉菜種植面積分別為 70%和 80%.相比之下,廣東模式保障程度則較低。
基于物價調節基金負擔考慮及蔬菜種植企業的保費承受能力,廣東蔬菜保險金額每畝僅設定為物化成本的 60% ~ 70%,未考慮人工成本。廣東地區蔬菜種植物化成本大多超過 1000 元/畝,但災后賠償僅為畝均 200 元左右。蔬菜種植的高成本和低賠付相比,保障程度極低,根本不足以恢復再生產。
蔬菜種植企業反映,僅種子化肥兩項成本支出就已超出賠償金額。由于保險保障水平較低,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投保積極性總體不高。從廣東蔬菜保險試點來看,首批計劃選擇 30 家蔬菜生產企業參保,但實際只有 23 家參保。由于保險積極性較低,財政預算保費補貼支出 1000 萬元,而實際支出僅為450 萬元。
( 三) 供給主體承保風險評價
于保險公司而言,保險產品參保覆蓋率越高、賠付率越低,則其風險就越小,反之則越大; 在賠付率相當的情況下,參保覆蓋率越高,則保險公司的風險相對越小。從兩種蔬菜保險模式參保率和賠付率來看,2011 年上海安信農保開展蔬菜價格保險的總體保險賠付率為 70% ,由于參保率較高,保險公司基本能維持 10% 的利潤。2011 年安信農保承?!跋牡北kU面積 12 萬畝,保費收入1128 萬元,保險賠償 700 萬元,“冬淡”保險面積8. 3 萬畝,保險賠款 220 萬元; 2012 年“夏淡”保險 12. 9 萬畝,保險賠款 711 萬元。2013 年廣東蔬菜生產保險試點以來災害頻發,保險公司賠付較大。截至 2013 年 6 月,試點運行僅三個月賠付率已達 64% .實際上,三個試點地區中,惠州地區氣候條件最佳,平常年份災害發生較少,但上半年暴雨連發,成為主要受災地區。若考慮下半年集中的臺風天氣霜凍天氣,保險公司將面臨更大的風險,預計全年虧損不可避免。另外,從其他成本支出來看,由于 3 月份以來惠州頻繁受災,保險公司出險、勘察、定損已十次有余,人工成本和時間成本明顯高于價格保險?;诖丝梢耘袛?價格保險優于生產保險。
五、結論與政策建議
( 一) 結論
在政府財政支持下,上海價格保險和廣東種植保險均實現了一定程度的有效供給,生產主體在參保過程中獲得了賠付,實現了風險規避。從直接效果來看,價格保險保障力度明顯大于生產保險,生產主體參保積極性更高; 同時,由于參保覆蓋率更高,價格保險承保風險略小于生產保險。從間接影響來看,由于生產風險貫穿蔬菜生產全過程,生產主體對保險公司的依賴增加,極易出現道德風險和逆選擇,保險公司面臨的風險和成本支出顯著增加,經營積極性因此受到較大影響。另外,從風險規避來看,自然風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如加強防洪排澇等手段規避,而市場風險則難以通過其他途徑規避,因此,價格保險比生產保險更有必要性。但也要看到,目前價格保險仍處于部分地區實施中,尚未在全國推開,且其運行中還存在其他問題,如地方財政負擔較大、價格指數設計存在缺陷、險種與保險時期仍未滿足農戶需求、缺乏分散巨災的能力等問題。
( 二) 政策建議
1. 完善和優化蔬菜價格保險模式?;趦r格保險機制的完善和保險險種的補充,一是建議使用“田頭收購價”來代替市場流通價,同時考慮區縣差異、種植方式與設施差異、不同年份災害差異等因素。二是參照國際經驗,借鑒成熟的險種價格指數精算經驗,完善保額計算公式。三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冬淡”和“夏淡”的險種和時間,擴大蔬菜價格保險的覆蓋面,提高保障水平。
2. 積極培育規?;卟私洜I主體。一要重點培育大中城市近郊規?;卟私洜I主體。二要加大扶持力度,完善蔬菜生產基地和規?;洜I基礎設施,如滴灌、防澇、排澇等設施,增加抵御自然風險能力。三要提高規?;洜I主體的風險認知能力和參保規避市場風險的意識,提高蔬菜規?;洜I主體參保積極性,全面提升保險參保覆蓋率。
3. 構建蔬菜價格信息網絡平臺。一要充分利用合作組織和基層農技站的網點作用,及時、準確、全面地收集蔬菜由產到銷各環節的價格、數量信息,構建區域化、精確化、完整化的蔬菜市場價格信息網絡系統,充實蔬菜價格保險數據平臺。二要通過建立完善的統計分析制度,為建立風險區劃、科學制定農產品成本價格提供數據支持。
4. 試點推廣蔬菜價格保險。一要在具有較大蔬菜生產規模、人口較多的大中城市試點推廣蔬菜價格保險。二要進一步加大政府對價格保險的補貼力度,提高生產主體參保積極性和保險公司承保積極性。三要借鑒廣東采用價格調節基金支持生產保險的經驗,在推廣價格保險但財政財力相對有限或緊張的地區采取價格調節基金實施保費補貼,減輕地方財政壓力的同時,使保險補貼資金來源渠道更加多元化和靈活化。
參 考 文 獻:
1. Glauber. J. W and Keith J. Collin. Crop insurance,Disaster Assistance,and the Role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in Providing Catastrophic RiskProtection. Agricultural Finance Review. Fall 2002: 82 ~ 103.
2. Knight Thomas O. and Keith H. Coble,Survey of U. S. Multiple Peril Crop Insurance Literature Since 1980,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spring summer[19]1997) : 128 ~156
3. 谷 政 . 江蘇種植業風險與農業保險問題研究 . 南京農業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