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經濟論文 > > 氣候風險的可保險性和管理策略
氣候風險的可保險性和管理策略
>2022-05-05 09:00:01

2009 年召開的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指出,氣候變化將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構成嚴重威脅,氣候風險是未來世界各國面臨的最主要的全球性風險之一。美國風險管理專家丹安德森在其著作《企業生存: 可持續風向管理》一書中指出,全球變暖以及與全球變暖相關的風險管理會使保險問題非常具有挑戰性,建立風險評估、風險控制和風險融資技術來應對全球變暖的風險再一次帶來極大的挑戰,同時也孕育了巨大的商機。①倫敦勞合社的董事長 Peter Levene 也指出,“保險公司未來面臨的真正重要的問題是自然災害,這已經引起非常多的關注。由于氣候變化導致這些災害的影響正不斷增大,這給全世界的保險業帶來了嚴峻挑戰?!雹诘聡钦M織“德國觀察”( Germanwatch)日前公布的近 20 年來受氣候異常變化影響最大的 10 個國家中,中國位列第十。③由此可見,氣候風險將對中國的保險業以及整個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產生深遠的影響。如何更好地利用保險手段應對氣候風險,發揮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已成為中國保險業及政策制定者需要關注的問題。

一、氣候變化對保險業的影響

( 一) 氣候變化對保險業險種的直接影響

氣候風險可以被理解為由氣候變化引起的風險。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平均氣溫升高、海平面上升,對人類健康、農業、森林、水資源管理、沿海地區、生態系統都會產生較大危害,包括財險、健康險、壽險、責任險等大多數險種所涉及的保險風險都會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但氣候變化的影響并非對任何情況下的所有險種來說都是“壞消息”,也會有一些險種會因此受益。如全球變暖使海水溫度上升,靠近南北兩極的海運線的海上浮冰大規模減少,從而遠洋輪船觸冰事件也會相應減少,這對相關的海上保險有利??偟膩碚f,氣候變化給保險業帶來的消極影響要遠遠多于積極影響。表 1列出了氣候變化對一些險種的影響,其中“+ ”代表積極影響,“- ”代表消極影響。

( 二) 氣候變化對巨災風險的影響氣候變化不僅反映為氣象要素平均值變化( 如平均氣溫上升) ,還會導致極端天氣事件④和巨災事件出現的頻率和強度大大增加,與這些事件相關的保險損失逐年增大,從而給保險業帶來巨大挑戰。瑞再 Sigma 統計數據顯示,在過去 50 年間,與氣候變化相關的自然風險數目正在穩步上升,總損失和承保損失也在同步上升。自從 20 世紀 60年代以來,氣象災害發生率已經提高了近 2 倍,而承保損失則增加了 10 倍。其中 2008 年發生的自然災害造成的總體經濟損失約為 2000 億美元,其中保險業承擔損失金額達到 450 億美元,因此,瑞再的年度自然災害報告將 2008 年稱為“有記載以來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年份之一”; 2010 年全球共發生 167 起極端天氣事件,洪災與毀滅性地震造成的損失都是史無前例的,全球因自然災害導致的經濟損失達 1940 億美元,其中保險業的賠償金額約400 億美元。

二、氣候風險的可保險性

( 一) 可保險性風險的一般標準

保險通常被理解為“多數人為少數不幸者的損失買單”.風險規避者( 投保人) 愿意支付高于預期索賠成本的保險費,從而將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因此,保險的基本理念是通過保險公司實現風險互助。但并非任何時候所有的風險都可以進行保險,當某一類特定種類的風險所需要的保險范圍無法提供時,這種風險就稱為“不可保險”.Berlin-er( 1982) 給出了可保風險的 9 條一般性標準,最新的研究將他的標準擴充為 11 條,并劃分為三個寬泛的類別。

表 1 中第 6 條和第 9 條標準是在 Berliner 的基礎上后加入的。前 5 條標準屬于保險統計與精算類原則。從保險精算角度來看,可保險性風險必須在一定意義上是可測量的,使得其發生概率是可知的( 標準 1) .風險組合中的風險不應該過度的相互聯系( 標準 2) ,與任何單獨事件相聯系的潛在的總損失對保險公司來說都必須是可控制的( 標準 3) .此外,為了使用大數定律⑤,風險整體應該危害性足夠低( 標準 4) 而頻率較高( 標準 5) ,這使得保險公司的業績較為穩定并且更易預測。

隨后四個標準反映了保險市場的狀況,首先涉及到信息不對稱問題,被保險人對所涉及道德風險的知曉程度要高于保險公司( 標準 6)⑥保費應該對保險購買者來說是可以承受的,并且應該足以提供與保險公司所承受的風險所相稱的一個資本回報率( 標準 7) .保險公司必須能夠確定可接受的保險界限例如承保條款,規則以及限制( 標準 8) .最后,必須有充足的行業償付能力來為風險提供保險( 標準 9) .最后兩個標準涉及到社會因素。如果某個風險是可保險的,那么為其提供的保險必須與社會價值一致或至少不能對社會價值造成損害( 標準10) .此外,為風險提供的保險必須合法 ( 標準11) .

氣候變化導致的自然災害風險已經被許多文獻證明是很難進行承保的,下面將用一般標準來對氣候風險可保險性進行分析。

( 二) 精算原則可保險性: 大額風險難以測算和分散可保險性風險的第 1 條到第 4 條標準規定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以及損失程度可以確定并通過概率進行測量。然而,氣候風險往往不能滿足這些標準。氣候風險的不可測量性,低頻率以及損失的嚴重性對保險公司形成了挑戰,保險公司難以對氣候風險進行實質性的把握,包括估算潛在的損失以及可能超過預想結果的經濟損失。

另外,第 4 和第 5 條標準也是使用中心極限定理的要求。中心極限定理有助于構造置信區間,以便在純保費計算中估算出于償付能力或安全界限目的所需的額外資本。然而,Kunreuther( 2001,2006) 已經指出,由于氣候風險的地域性特征,導致各種損失組合之間具有很強的相關性( 成千上萬份保單同時索賠,涉及保險業的各個營業范圍,如財險、汽車保險、死亡保險、業務中斷責任險等等) ,因此氣候風險的風險分散幾乎無法實現。

( 三) 經濟原則可保險性: 難以確定公平價格由于私人信息⑦( private information) 的存在,氣候風險可能會帶來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

為承保與氣候變化相關的自然災害風險,保險人需要集合大量保險標的來分散風險但由于氣候風險在地理上并非均勻分布,而是具有高度地域性( 例如颶風在非沿海地區一般很少發生) ,由此會導致逆向選擇問題。此外,被保險人一旦購買了保險之后,就將缺乏動力預防損失發生,并有可能故意擴大損失,這就引發了道德風險問題。例如美國的全美洪水保險計劃( NFIP) 對洪水保險進行補貼,使得一些居民在洪水區域內大搞建設( 事前道德風險行為) ,補貼還鼓勵了被洪水毀壞的財產過度重建( 事后道德風險行為) .⑧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給氣候風險的保險產品合理定價帶來了困難,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保費。因此,對于氣候風險來說,可能不存這樣一個保險市場,它能產生一個保險人和被保險人雙方都能接受的均衡定價。對保險人來說,保險費率可能無法保證費率的充足性及保險體系的償付能力; 對被保險人來說,由于他們的視界較短導致其不愿支付過高的保費。

( 四) 社會原則可保險性: 政策或監管風險法律、司法、政治、社會體系以及風險背景上的國際差異也會讓氣候風險在不同國家具有不同的可保險性。在某些情況下,不適當或不完備的法律有可能給氣候風險的可保險性帶來障礙。例如,在以單一事件為觸發機制的氣候風險的保險及再保險中,對單一事件界定會對理賠處理、分保責任產生重大經濟利益的影響,而法律常常無法清晰界定單一事件。一個典型的例子是 1999 年 12 月兩個巨大的冬季風暴“盧瑟”( Lothar) 和“馬丁”( Mar-tin) 在 48 小時內先后橫掃歐洲大陸,分保的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之間對于這是單一事件還是兩個事件展開了激烈爭論。在兩個大風暴幾乎同時發生的特定情況下,再保險公司會辯稱這是一個單一事件,因此他們只需為一個事件履行賠付義務;而對于同時發生的較小事件,即這些事件的損失沒有一個能夠達到巨災損失基準點,再保險公司會認為這是幾個獨立的事件,從而其不必履行賠付義務。

其次,如果政府的監管措施損害了可保險性的基本標準,也會使保險機制失靈。有時某些政策措施違背了可保險性保險,從而干擾或徹底破壞保險機制有效運作的能力。例如政府將某種風險的保費設定在了一個較低的水平,保險公司就會退出這個市場,從而導致保險供給的短缺。

三、氣候風險管理的應對策略。

( 一) 氣候風險轉移: 再保險和可選擇性風險轉移工具( ART)。

從第二部分的分析可知,氣候風險的不可測量性,低頻率以及嚴重性對保險業形成了挑戰并且使保險業的承保能力受到壓力。但挑戰同時也是機遇,氣候風險的可保險性也能夠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技術的創新而發生改變。為了應對不斷變化的氣候風險,世界保險業開發了一系列用來擴大氣候風險可保險范圍的工具和技術。

在安德魯颶風( 1992 年) 和北嶺地震( 1994年) 發生之后,資本市場的發展彌補了再保險的缺陷,國際保險市場上出現了可選擇性風險轉移工具( Alternative Risk Transfer,簡稱 ART) .最初的ART 是指不僅僅依靠于傳統保險的財務風險安排,而是以自保公司( Captives) 、風險自留集團( Risk Retention Groups) 以及共保集團等機制來為自身所面臨的風險進行保險。近年來,隨著保險與風險管理理論與實務的發展,ART 產品的概念更為廣泛,包括了多年期多險種產品、有限風險再保險和保險連接型證券等內容。

ART 產品主要能夠解決氣候風險帶來的三個挑戰:

第一,為保險和再保險市場尋找額外的承保能力。特別是在艱困市場( Hard Market)⑩的情況下,此時再保險市場傳統的承保能力非常有限。

第二,通過資產證券化將巨災風險分散到資本市場,從而有效避免了再保險公司出現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指即再保險公司可能沒有足夠的資金來支付賠款。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由巨災造成的重大損失已經導致了許多保險公司的破產,足以說明這種威脅是確實存在的。

第三,隨著時間的推移為相關保險產品制定合理的精算價格。再保險市場對巨災的反應非常敏感,而資本市場的反應則相對柔和。一個例子是,2001 年之前芝加哥機場每年為 7. 5 億美元的保額支付了 12. 5 萬美元的保費,而在“9. 11”事件發生之后,它將為 1. 25 億美元的保額支付 690 萬美元保費。而在 2004 年臺風查理席卷加勒比地區和古巴時,二級市場變得更加活躍; 而當颶風逼近美國時,債券成交額度高達 1500 萬美元,雖然債券價格波幅較高,但仍處于較窄的價格區間內。

1. ( 傳統) 再保險: 超額賠款和承保能力不足

氣候變化引致巨災頻發,這給保險業帶來了沉重的壓力。Kleindorfer 和 Kunreuther( 1999) 已經指出,“私人保險業認為自己沒有能力繼續對颶風和地震承保,因為過去相關的承保實踐已經將其置身于破產或遭受重大損失的可能性之中”.\ue583唯一的可能性是將超過預定限度的巨大風險轉移分散出去?;趥鹘y的風險分散方式,巨災風險的大部分損失都由再保險公司承擔。然而在氣候風險管理中,再保險公司也同樣面臨著承保能力不足的巨大挑戰。

應對巨災的傳統再保險方式主要是超額賠款再保險。在這種機制下,再保險公司承擔介于自留額( 下限) 和限額( 上限) 之間的損失,分出保險公司承擔低于自留額和高于限額的損失。換言之,超額賠款再保險的觸發機制以保險賠償額度為基礎,同時將無法量化的巨大氣候風險變成了可知的最大限度的風險。但它至少有三點不足: 首先,從經濟學角度看,由于觸發機制僅僅同保險公司的實際損失有關,從而容易導致道德風險行為; 其次,對于巨災超額賠款再保險,再保險公司通?;谀骋蛔匀皇录斐傻目倱p失進行賠償,而問題的關鍵在于難以準確界定觸發事件或單一的自然事件; 再次,一旦再保險公司出現違約信用風險,那么只能由保險公司承擔全部損失。

2. 非傳統風險載體: 自保公司和共保集團。專屬自保公司承擔再保險職能,它們可以根據母公司的業務變化提供動態的承保服務,同一般的再保險公司相比,他們可以提供承保范圍更寬、承保能力更大的保險計劃。共保集團是公司間或保險公司間針對大型風險的一種保險保障安排,目的是為了調動充足的承保能力。共保集團通常是一個全國性組織,承保一種特定的風險類型。通過成立專屬自保公司、側掛車公司、共保集團以及風險自留集團可以為再保險市場增加額外的承保能力,從而有效應對氣候風險的損失。

3. 保險連接型證券: 巨災期權和巨災債券。保險連接型證券包括巨災期權巨災債券、巨災互換、巨災期權、行業損失擔保、應急資本以及側掛車公司( side - cars) .氣候風險管理中運用的比較多的工具是巨災期權和巨災債券,它們將氣候風險從保險業內部轉移到外部的資本市場,從而增強了保險公司的承保能力和償付能力,讓本來難以進行承保的氣候風險變得更容易保險。

在巨災債券情形下,發行公司通過設立特殊目的機構( SPV) 與分保公司簽訂再保險合同,從而將保險風險轉換為金融風險或投資風險。分保公司向 SPV 支付保費來換取其在某一事件發生時進行損失賠付。SPV 通過發行債券為這些承保事件融資。投資者通過支付本金來購買證券,而他們將獲得的利息支付相當于無風險利率( 如,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 LIBOR) 加上一定的風險溢價,而巨災債券的違約風險和損失都很少發生。

巨災期權也可以用來對沖氣候風險造成的巨大損失。期權是一種可在一定時期內,按買賣雙方預先約定的價格,取得買進或賣出一定數量的某種金融資產或商品的證券。同普通期權或其他金融衍生品一樣,巨災期權是在有組織的公開市場( 例如,芝加哥期貨交易所) 上按標準化合同進行交易。一旦在特定的時期內巨災損失指數達到事先規定的觸發價格,買方就有權利得到一筆現金。

( 二) 氣候風險測度與定價: 災害模型化為了使氣候風險具有可保險性,保險公司必須尋求確定和量化風險的手段,或至少能夠大致估計出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損失程度。此外,資本市場的保險創新給轉移和分散氣候風險帶來了新的希望,但這些同氣候風險相關的金融衍生品同樣需要進行合理定價。由此,可精確測量自然災害風險的模型應運而生了,災害事件的歷史數據的穩步增長促進了災害模型的開發過程。災害模型化已經將氣候風險從一個高度不確定性的業務種類轉變為一個其客觀科學數據的質量幾乎成為無可比擬的風險種類。

\ue583Grossi 和 Kunreuther ( 2005 ) 在文獻中指出災害模型的由四個基本模塊構成分別為: 災害模塊、存貨模塊、易損性模塊和損失模塊( 見圖 1)瑏瑣\ue583以颶風為例模型的災害模塊首先評估颶風的風險嚴重程度,如對颶風的移動路徑和風速進行預測。接下來,存貨模塊將盡可能準確地提供颶風損害范圍內的保險標的( 主要是建筑物) 清單。為實現這一目的,存貨模塊先為標的建筑物指定地理坐標,而后確定不同路徑的颶風將對多少標的建筑物產生損害。相對標的建筑物的空間位置而言,其他的風險因素是標的建筑物的結構形式,如樓層數和修建年限。為了確定不同風速的颶風對不同結構形式的標的建筑物會產生多大影響,可以將預測的風速轉化為對于標的建筑物的壓力和沖擊力,再結合建筑物具體結構參數計算出它的風負荷值。

災害模塊和存貨模塊為估計不同水平的巨災事件對標的建筑物造成的損害程度做了充分準備,這也是易損性模塊的功能。從本質上講,易損性模塊主要量化自然災害對保險標的的物理影響?;趯σ讚p性的測量,才能進一步對保險標的的損失進行估價。災害模型中,損失模塊同時對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進行估計。直接損失包括修復或重置保險標的的成本,包括考慮到重大災害發生后由于需求劇增導致的勞動力和材料成本增加。間接損失包括生產經營業務中斷和居民被迫撤離的搬遷費用。

災害模型化能夠對氣候變化相關的自然災害事件的可能損失有一個比較科學客觀的預估,所以對保險和再保險公司來說災難模型化都是進行氣候風險管理不可或缺的工具。如通過災害模型化對某一地區的氣候風險損失進行評估和分散,保險公司可以采取相應措施承保氣候風險,如提高保險費率或進行風險轉移。

( 三) 氣候風險管理的政府參與

當自由市場和私人部門無法給某個重大風險提供保險時,政府能夠通過提供承保能力或制定能夠提高保險可獲得性政策來進行干預。氣候風險影響范圍廣,損失巨大,對社會經濟的良性運行形成巨大的威脅,政府在氣候風險管理方面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一方面,當氣候風險損失金額超過整個保險業償付能力時,政府通常作為風險的最后承擔者來兜底。在極特殊的情況下,政府還可以通過征收巨災稅,發行政府債券或進行國際貸款來為巨災損失融資。例如,法國、西班牙、挪威、瑞士等國的政府對于巨災承擔“無限責任”.此外,政府還可以通過建立和完善氣候風險管理機制、加強對氣候風險的應急處理以及開展地區間和國際間的合作來參與氣候風險管理,例如實施預防性或適應性措施( 生態修復工程、生態補償機制) 和減排行動( 發展低碳經濟,禁止亂砍濫伐) .但需要指出,如果政府認為克服政策失敗最好方式就是將管理職能讓位于市場力量,則有可能進一步導致經濟不穩定,并且制造了長期補貼要求。

這些后果將使社會管理氣候變化風險的長期能力受到損害。典型的例子是單靠市場力量難以對氣候風險進行定價。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必須在最大限度提高效率和創新和避免市場創新行為帶來新的不確定性之間尋求平衡。換言之,政府必須為適應和降低氣候風險創造一種可持續的、順應市場的激勵機制。而保險業的核心專長是在風險承擔和財務永續之間實現平衡,因此,保險業是政府有效進行氣候風險管理的理想合作伙伴。

( 四) 氣候風險管理的國際合作

氣候風險是一種全球性風險,它同其他自然的、社會的、經濟的、技術的、政治的風險充斥著全球,這些風險相互交織、共生演化,營造出了一個烏爾里希貝克所說的“風險社會”.單靠保險業或一國的力量都不足以應對全球性氣候風險,因此必須尋求國際合作,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氣候風險管理,建立風險防范與預警體系,構建氣候風險分擔機制和治理機制。保險本身不會解決所有隨著氣候風險增加而出現的風險或適應挑戰,但它可以成為更廣泛的適應框架中的一個強有力的補充。

四、氣候風險管理的研究方向

首先,對于保險業來說,氣候風險還不僅僅意味著日益嚴峻的保險損失。最關鍵的問題是全球氣候還處于不斷變化之中,這意味著保險業將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和變化的環境中承保,而這是極其困難的。由于許多保單往往每年都要續期,因此保險公司必須為明年的承保制定合適的保費水平,而這種定價的系統性變化或短期趨勢的不確定性非常大。巴菲特在 1992 年已經指出,“承保巨災的1球氣候變暖是事實,那么賠付率也會隨之不斷發生變化,因為大氣條件的任何微小變化都有可能會產生氣候模式的巨大變遷”.Nott( 2003) 也認為從較長的時間跨度來看一些巨災事件并非偶然。

此外,氣候變化使自然災害的分布出現了厚尾性和尾部相關性特征,這些特征對氣候風險的可保險性的影響都還處于最新的研究之中。

其次,從現代風險觀來看,氣候風險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反思性、全球性以及“去主體化特征”.在氣候變化風險的結果無法進行預測和控制的情況下,沒有明確的主體為此承擔責任; 在應對方法上,現有的風險測量方法、保險工具都難以從根本上應對氣候風險; 同時,傳統的地域性風險變為全球性風險,氣候風險已具有了世界性,這種“時空壓縮”進一步證實了貝克的“世界風險社會”的診斷---“風險社會已經成為一個無法保險的社會”.為了應對氣候風險,整個必須通過提高現代性的反思能力來建構應對氣候風險的新機制。

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上演的整個人類利益與國家利益的角逐也體現了這種現代性的反思: 人類如何在放棄利益中向自然讓步,而不是從應對氣候變化中向自然攫取更多的利益。

[注釋]
① 丹安德森著,鄭偉等譯: 《企業生存: 可持續風向管理》,北京: 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② San Diego Union - Tribune ( 2004) Changes in climate posegreatest challenge for insurers,say experts from aroundworld,San Diego Union Tribune,April 23rd.
③ 這一排名是根據德國慕尼黑再保險公司提供的數據,綜合考慮 1990 到 2008 年間的暴雨、洪水等氣象災害導致的年平均死亡人數、損失金額等 4 項數據而得出的。
④ 極端天氣事件包括干旱、洪澇、高溫、熱帶氣旋、龍卷風、沙塵暴、冰雹、雷暴等很多氣象災害。
⑤ 大數定律認為,如果從給定的一個獨立事件群體中得到的觀察值樣本足夠大,那么樣本的平均值就會接近整個統計群體的平均值。
⑥ Swiss Re. ( 2005 ) Sigma No 4⑦ 經濟學角度的私人信息是指在信息不對稱情形下,市場參與者一方擁有另一方不擁有的信息,這種信息就被稱為私人信息。
⑧ 哈林頓,尼豪斯著,陳秉正等譯: 《風險管理與保險( 第 2版)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⑨ 聶尚君: 《論選擇性風險轉移產品在保險領域的應用》,載《保險研究》2005 年第 5 期。
⑩ 艱困市場是財險和意外傷害保險的一個階段,其特征是高需求,低供給。當保險需求的增長超過了保險的供給,其結果便是一個艱困的保險市場。在這種類型的市場中,買方一般很難獲得保險,賣方也可能遇到很高的保費和穩定費率增長。由于市場動態,艱困市場通常被認為是賣方市場。
[參考文獻]
[1]丹安德森著。 企業生存: 可持續風向管理[M]. 鄭偉等譯。 北京: 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
[2]哈林頓,尼豪斯著。 風險管理與保險( 第 2 版) [M]. 陳秉正等譯。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3]聶尚君。 論選擇性風險轉移產品在保險領域的應用[J]. 保險研究,2005,( 5) .
[4]Association of British Insurers ( ABI) ( 2005) ,FinancialRisks of Climate Change.
[5]Baruch Berliner,( 1982) Limits of Insurability of Risks,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 Hall; Swiss Re( 2005) .
[6]Charpentier,A. ( 2007) Insuring risks when pure premi-um is infinite?,Bulletin Francais d 'Actuariat 13: 67- 82.
[7] Emanuel,K. A. ( 2005) Increasing destructiveness oftropical cyclones over the past 30 years,Nature 336: 686- 688.
[8]Germanwatch. ( 2009) Global Climate Risk Index 2009.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