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02 年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在陜西設立分支機構并開展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業務以來,出口信用保險在陜西實現了穩步發展,業務規模不斷擴大,服務覆蓋率不斷提高,在支持企業國際化投資、保障收匯安全、融資便利和風險管理等方面提供了支持和服務,重點支持了果汁、汽車、機電、高科技、礦產、生物醫藥等重點行業發展.截至目前,已累計支持外貿出口 43 億美元,并通過保單融資帶動外貿企業獲得銀行融資 20 多億元人民幣,向企業支付賠款及幫助企業追回可能損失超過 4000 多萬美元,有力地增強了陜西企業國際競爭力,為促進陜西省開放型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雖然陜西省出口信用保險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問題:
第一、業務覆蓋面還小,滲透率還低.2011 年陜西省實現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 13 億美元,占一般貿易出口總額的 23.4% ,即平均每 5 美元的一般貿易出口中,僅有 1 美元是在出口信用保險支持下實現的,主要客戶仍以重點行業龍頭企業為主體,數量眾多的中小型企業覆蓋率仍較低,數量僅 300 余家.
第二、高費率抑制投保需求.目前出口信用保險平均費率為1.8% ,這與一般商業保險 0.038% 的平均費率相比之下仍顯頗高,這導致外貿企業認為過高的出口信用保險費率增大了外貿企業成本,也抑制了企業投保的積極性.
第三、缺乏充足的保險基金和保費補貼.充足的保險基金是出口信用保險發揮作用的前提.出口信用保險作為支持出口發展的政策工具,其根本作用在于對風險損失的補償上,而發揮補償作用的基礎是有充足資金做后盾.2011 年陜西省財政用于出口信用保險保費補貼共計 17.1709 萬元,這種保險基金嚴重匱乏的局面,保費補貼不足,使得信保公司處于超風險的狀態之中,客觀上造成保險費率偏高,阻礙出口信用保險作用的發揮.
第四、承保品種有限.第一,短期出口信用保險主要適用于信用期限在一年以內非信用證方式出口,如托收\\(COLLECTION\\),賒賬\\(O/A\\),及存在一定收匯風險的信用證\\(L/C\\)方式等.但是它只承保貨物出運后收匯風險.第二,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主要分為出口買方信貸保險,出口賣方信貸保險和海外投資保險三大類,適用于大型機電產品和成套設備等資本性貨物出口和海外投資,如以BOT,BOO 或合資形式在境外興辦企業等.第三,與出口有關的履約保證保險,如開立預付款保函,出具履約保證保險、進口方不合理沒收出口方銀行保函.但是這些傳統業務與市場聯系不緊密,造成業務品種相對滯后,已無法跟上當今國際貿易發展的步伐,滿足出口企業的需求.例如,對于"技術貿易"、"綠色貿易"等一些新興產業、新型貿易方式及新型貿易壁壘還沒有量身定做的保單支持.
因此,要充分發揮出口信用保險對出口貿易的保駕護航功效,加快陜西省出口貿易發展的對策建議:
第一、完善面向中小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加快推廣"中小企業信用保險 E 計劃".進一步優化資信調查、限額審批、定損核賠等業務流程,提高市場響應速度.統籌考慮宏觀經濟環境變化和企業的抗風險能力,綜合運用費率調控、信用限額配置、風險信息預警等承保技術手段,滿足企業的差異化需求,盡快豐富保險產品,推出項目險、投資險、內貿險等業務,為企業提供更具多樣性和專業化的風險保障.同時,繼續加強銀信合作,為企業提供融資便利.通過與省內大型商業銀行的戰略合作,幫助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拓寬融資渠道,解決融資難問題,提高業務覆蓋面.
第二、轉變思路,走獨家非商業化經營的發展模式,允許商業性保險公司經營商業性出口信用保險業務,建立商業性保險公司與政策性保險公司同時經營商業性出口保險業務的保險模式.這種模式可以在二者之間形成一種適度的競爭關系,有利于提高我國出口信用保險的經營管理水平;同時也可以通過競爭降低出口信用保險的費率水平,減輕出口企業的保費負擔,提高其投保出口信用保險的積極性,從而擴大我省出口信用保險的總體規模,推動我省出口信用保險的快速發展.
第三、加大地方政府財政支持力度.政策性保險業務需要政府以風險基金的形式提供保險償付能力支持,這是國際上通常的做法.從國際經驗看,一旦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發展壯大,其規模經濟的特性就得以發揮,可以實現長期內的盈虧平衡甚至贏利,提高管理風險的能力.
另外,在出口退稅制度方面,給予投保出口信用保險的出口企業相應的稅收減免,使其將保費完全列入稅前成本,提高出口企業投保出口信用險積極性;對于與信保公司合作,進行出口信貸等業務的銀行,也可給予一定稅收優惠,體現國家政策傾斜.
第四、加大研發創新產品的力度.陜西省出口機電產品、農產品、礦產品等所占比重較高,可針對性打造量身定制的保險險種.
通過對客戶自身發展狀況、所在行業、交易合同、交易歷史、買家國別、買家信用等交易結構個性化的細致分析,通過組合、交叉和聯結各種產品與承保模式,采取目標客戶差異化需求與公司宗旨文化和經營戰略相結合的方式,設計更加切實有效的風險解決方案,并體現政策性導向,為客戶提供兼有政策含量與技術含量的產品.
【參考文獻】:
[1]儀垂林.出口信用保險業務的創新發展[J].保險研究,2005\\(9\\).
[2]我國出口信用保險的發展現狀[J].保險研究與評論,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