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際金融市場的含義及分類
1.國際金融市場的含義。國際金融市場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來說,國際金融市場是指從事各種國際金融業務活動的場所。此種活動包括居民與非居民之間或非居民與非居民之間,通常情況下所說的國際金融市場就是從廣義的層面上來講的。從狹義上來說,國際金融市場是指國際間長短期資金借貸的場所。
2.國際金融市場的分類。根據不同的標準可將國際金融市場分為不同的種類,下面將從性質、資金融通期限以及經營業務的種類三個方面對國際金融市場進行不同的劃分。(1)根據性質的不同進行劃分可分為傳統國際金融市場和離岸金融市場。傳統國際金融市場是指從事市場所在國貨幣的國際信貸和國際債券業務,交易主要發生在市場所在國的居民與非居民之間,并受市場所在國政府的金融法律法規管轄。離岸金融市場是指其交易涉及所有可自由兌換的貨幣,大部分交易是在市場所在國的非居民之間進行的,業務活動也不受任何國家金融體系規章制度的管轄。
2.1 按資金融通期限的長短可將國際金融市場分為國際貨幣市場和國際資本市場。國際貨幣市場是指資金借貸期在1年以內(含1年)的交易市場,或稱短期資金市場。國際資本市場是指資金借貸期在1年以上的中長期信貸或證券發行,或稱長期資金市場。
2.2 按經營業務的種類可將國際金融市場分為國際資金市場、國際外匯市場、證券市場和國際黃金市場。國際資金市場,可以理解為狹義的國際金融市場,即國際間的資金借貸市場,按照借貸期限長短由可劃分為短期信貸市場和長期信貸市場。
國際外匯市場:由各類外匯提供者和需求者組成的,進行外匯買賣,外匯資金調撥,外匯資金清算等活動的場所。主要業務包括外匯的即期交易、遠期交易、期貨交易和期權交易。
證券市場:是股票、公司債券和政府債券等有價證券發行和交易的市場,長期資本投資人和需求者之間的有效中介,是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際黃金市場:指專門從事黃金交易買賣的市場。
二、國際金融市場的作用
1.有利于保持國際融資渠道的暢通。從市場的一般功能看,國際金融市場有利于保持國際融資渠道的暢通,為世界各國提供一個充分利用閑置資本和籌集發展經濟所需資金的重要場所。
2.加速生產和資本的國際化。國際金融市場的存在和發展為國際投資的擴大和國際貿易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從而加速了生產和資本的國際化。
三、國際金融市場存在的風險分析
1.價格風險將逐漸轉變為制度風險。2007年美國次貨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造成了嚴重的創傷,由其延伸出許多的金融衍生品信用風險,從這些風險來看,未來有可能會產生金融市場風險到金融監管制度風險的一個轉變,金融市場的價格風險也將轉變為金融信用風險。價格風險將逐漸轉變為制度風險的轉變可能會對市場造成一定的恐慌,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金融機構的信用失控。
2.金融產品風險轉為資源價格風險。因為國際金融市場對美元利率、美元匯率及美國股市的變化表示擔憂,所以按美元計價資產的價值將會下跌,因此由美元主導且由美國引導的國際金融信用問題將會更加突出。該現象說明國際金融風險與資源價格風險具有緊密的聯系,這就使得市場和政策調整的復雜性大大增加。美元在國際金融中具有重要地位,美元作為國際大宗商品的報價和計價貨幣,其變化包括下跌或者是不穩定,都可能會繼續推升資源價格上升。因此,各國的資源戰略會促使金融風險轉化為資源價格風險,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演變為市場危機。
3.經濟全球化轉為投資全球化風險。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是全球經濟合作必然的結果,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各個國家或者各個經濟體之間產生了越來越密切的關系,由此引起的資本的流動速度與期望效益同金融投資之間的關聯就俞顯緊密。價格與收益之間密切相關,收益與相關政策變化之間密切相關,這會引起流動性過剩的現象并最終會形成投資全球化的新局面。與此同時,各國經濟發展階段與背景的差異創造了投資博弈的有效空間和條件,使得價格博弈、收益與風險平衡將形成投資全球化的一種溢價效應。而投資全球化將集中于金融產品的價格上漲與投資收益相互攀比的投資溢價擴大上,對沖基金的影響將更為顯著。
四、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
1.國際金融市場的一體化。當今電子計算機技術高速發展,衛星通訊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應用,這使得當前雖然分散在各個國家不同的金融市場但卻有著密切聯系的全球性資金調撥和資金融通在短時間乃至數秒內完成成為可能。而且,數年來跨國銀行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這使得國際金融中心發生了由少數幾個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向全球更多發達和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市場的一個轉變。所以,各個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一起構成了一個全時區、全方位的一體化國際金融市場。這也是國際金融市場一體化的重要表現。
2.國際金融市場的證券化。在第二次大戰后,國際銀行貨款在國際融資中始終保持最重要的地位,并于1980年達到頂峰,占國際信貨總額的比重高達85%.但1981年開始出現了一個轉折,國際銀行貨款在國際信貨總額的占有率逐漸下降,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國際證券成為國際融資的主要渠道,國際銀行貨款的最重要的地位已經完全被國際證券取代。有數據顯示,1985年,國際銀行貨款占國際信貨總額為41%,國際債券發行額則占59%,到了1986年國際銀行貨款占國際信貨總額迅速縮減為29%,而國際債券發行額占有率飛升為71%.在以后的十幾年內國際證券也一直保持著其主渠道地位,國際金融市場的證券化似乎已經成為了不可逆轉的趨勢。
3.金融創新的趨勢。金融創新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從廣義上來講,金融創新是指涉及到金融領域的金融工具、金融業務、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等各個方面的全方位創新;而狹義上來講,金融創新是指金融工具和金融業務的創新。
許多復雜的因素會對國際金融市場產生影響,而世界經濟的發展則會對國際金融市場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當前世界經濟發展并不太樂觀,主要是因為2007年美國次貨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造成了嚴重的創傷,至今其影響還未完全消除,而歐債危機又不斷升級給世界經濟帶來很大的壓力。因此,中國及亞洲各國經濟發展呈現速度緩慢之勢,世界經濟發展也呈現較為疲軟之態。
各國經濟發展的放緩之勢必然會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造成一些負面影響,而實際上由于國際金融在過去的成長中已經在世界經濟中占有了核心地位,在世界經濟發展中成為了反應最為敏感的因素,所以國際金融往往是最為容易受到影響最敏感的一個市場主體。因為世界經濟發展變化較為復雜,很難準確地預測其發展趨勢,所以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同樣呈現十分復雜和難以準確預測的狀況,全球各個國家應該小心謹慎地分析以及對待國際市場的發展,在此基礎上好好地搞好本國的經濟建設。
參考文獻:
[1]邱云波。次貸危機的成因、影響及對中國金融業的啟示[J].經濟與管理。2011(01)。
[2]強昕。論當前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及其特點[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13(05)。